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在其它众多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一样 ,在社会分工问题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分析这一变革的逻辑运思特征对我们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着眼于现实的实践也要求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 ,包括亚当·斯密、萨伊、穆勒等在内的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均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见解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他们自身阶级立场的局限性 ,他们从来没有达到对分工的科学认识。真正揭开社会分工之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2.
闫韶华 《传承》2013,(7):96-97
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处于比较快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构建公民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志平 《传承》2013,(5):96-97
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处于比较快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构建公民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前进,一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二是社会结构的屡次重大调整.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生产力潜能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近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递进式"特点,现代科技革命在总体上突破了以往"递进式"特点,呈现出对社会结构"跨越式"影响的新特征,并发展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学是国家学,政治学是权力学,政治学是政策学。基于政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政权,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社会学被整体主义-个体主义两大方法论预设的"二元对立"所困扰。无论是在解释个人与社会的逻辑关系上,还是在应对现代性问题上,这两种方法论预设都存在严重缺陷。究其根源,在于传统方法论预设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抽象化、单向化处理,导致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不仅逐渐脱离了社会学的立论基础,也无法有效解释和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鉴于此,社会互构论通过阐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构谐变关系,从根本上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方法论预设,有效破解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不同学科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类是哲学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公民性”,即公民社会主要由那些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构成,它是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  相似文献   

8.
探究影响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 ,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系统复杂性密切关联的社会利益的分化引起了社会结构性系列矛盾 ,加剧了社会系统内部的资源竞争 ,以致社会冲突的频度与程度不断升级 ,这构成了当代我国犯罪的社会基础。鉴于当代流行犯罪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分化的持久和显著作用的倾向 ,必须认真审视当代我国犯罪 ,尤其是侵财犯罪的社会结构意义 ,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确定犯罪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涉及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维度。要创新社会管理,就需要对社会管理的这两个维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历史地看,社会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社会的自我管理,另一种是社会的“被”管理。在任何社会,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在中国,大家比较不重视的是前一种,即社会的自我管理。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一个家长式社会,这种传统根植于封建社会的“父母官”意识,也受到计划经济时期大政府小社会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区域治理与公民社会既相互制约,又互为促进,构成一种双向进程。一方面,区域治理功能的整合提升,是以满足公民社会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需求为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公民社会自主化的发展,形成了对区域治理中公权力的分割与制衡。为优化区域治理中的公民社会的发展环境,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深层次的法律运作关系,即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与公民社会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臧得顺 《思想战线》2012,38(4):54-58
李培林研究员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社会结构转型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经济成长的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较好的学术脉络传承性和较高的理论体系开放度,是一套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之上、具有独特魅力并影响世界的中国学派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把社会结构当做社会学学科研究的主题和重点、推动一种新发展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究影响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系统复杂性密切关联的社会利益的分化引起了社会结构性系列矛盾,加剧了社会系统内部的资源竞争,以致社会冲突的频度与程度不断升级,这构成了当代我国犯罪的社会基础。鉴于当代流行犯罪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分化的持久和显著作用的倾向,必须认真审视当代我国犯罪,尤其是侵财犯罪的社会结构意义,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确定犯罪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闫丽杰 《前沿》2012,(13):46-50
城乡二元论似乎更拘泥于经济结构的分析,可能并不符合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也难以应对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特征似乎在于国家功能过于强大而社会功能有待拓展,因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在于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国家的核心价值和宪法秩序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同时有序扩大"私人领域",从而形成由国家机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各得其所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机制的研究,主要存在结构-功能视角、个人建构视角、网络分析视角和制度分析视角,它们彼此之间在方法论上存在系列的对立.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综合,为我们提出一种综合性视角提供了重要启示.这种综合视角可以称为网络嵌入视角,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张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对于社会分层的影响都是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中介的,从而可对当前我国制度结构转型背景下复杂的社会分层机制提供全面的描述与适当的规范评价.  相似文献   

16.
理论源于实践,作为实践的具体形态之一,社会调研对毛泽东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及对我国社会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金 《求索》2011,(11):100-10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于政治国家放松对市场的管制,给市场更大的自主空间。公共领域为公众与国家权力机关就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平等协商提供了平台,为公众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公共权力进行批评和监督,进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重要渠道。在目前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精神内涵与功用对规范制约我国权力机关的权力运行,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与民主意识,推动我国公共领域的成熟与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之"主体性"在全方位的生活领域与公共世界中的彰显,是人的主体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产物。通过公民教育来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既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无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村官浩浩荡荡地奔赴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他们带去的除了农民急需的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所赋予的公民意识。重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公民意识普及作用,完善大学和民间的契合机制,是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是否能形成相融合作的关系,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这种相融合作只会破坏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关系,但事实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两者相融合作的需求会越来越强,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所以,应看到两者相融合作的社会需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社会科学研究显现出其适应社会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