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1922年7月的南森—苏俄遣返计划,少量俄国难民在国际联盟难民机构监督下从保加利亚遣返回苏俄,这是历史上以国际组织调停的形式组织难民遣返的首次尝试。各方对于难民遣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遣返性质及难民回国后的安全等问题的争论贯穿遣返计划始终。由于政治因素对难民问题的干扰,南森—苏俄遣返计划以失败告终。它对后来处理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内与海外》2006,(8):F0002-F0002
7月20日晚,中国侨联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情系吾中华·飞虹跨四方——侨(爱)心工程五周年特献晚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人大华侨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国务院侨办、致公党中央和中国侨联等五侨领导等出席晚会,“侨(爱)心工程”捐赠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代表、海内外侨界,公益组织代表等千余人一道观看了演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和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为捐赠“侨(爱)心工程”的15位做出突出贡献者颁了奖。  相似文献   

3.
一、1975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越南海外侨民人数,迄今没有较为准确的统计。自1975年以来,越南侨民大量激增。据越南中央越侨事务委员会主任黄碧山的估计,目前约为150万人①。这里,关于越侨的概念还嫌其过于笼统,含糊不清。因为,在为数150万人当中,首先还有相当众多的人还分别生活在各国各地的难民收容所里,他们还远未转化成为越侨。其次,在所谓150万越侨当中,还有约50多万人先后被  相似文献   

4.
苏联对日宣战后俘获了数十万日本战俘,并将其中大部分人移送到苏联各地从事重体力劳动。1946年年底苏联开始集中遣返日本战俘归国,经历前期集中遣返与后期集中遣返两个阶段,直到1956年苏日建交时才最终完毕。对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集中遣返归国过程的历史考察,是了解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苏日关系发展与战后东亚地区国际形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26日,德国联邦议院在万余名示威者的抗议声中,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决议,修改基本法中有关避难权的条款,规定凡来自欧共体国家和“安全的第三国”的难民一律予以遣返。这样,外国人进入德国要求避难将更加困难,难民大量涌入德国的势头将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11月2日晨,三三八团三营在瓦院附近,歼灭敌人一个加强连,毙伤18人,俘150余人。同时,一营攻入敌人的龙山煤矿,打退敌人几次反扑,支援二营攻占球场至军隅里公路上的玉泉车站。二营五连控制玉泉车站北山制高点后,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侨联倡导的“侨心工程”,由于顺应了海内外侨界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的愿望,两年来,喜获丰硕成果。仅中国侨联的具体实施单位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便已筹资近千万元,在西部及贫困地区23个省、市、自治区建起了37所侨心小学,全国各地侨联也纷纷倡导当地归侨、侨眷,联络海外侨胞共献爱心捐建侨心小学200余所,并资助了贫困学生4000余名和不少科教项目。与此同时,侨捐还带动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殊的环境下,哈尔滨俄侨学者对中国东北进行了研究,在哈尔滨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几十部、论文数十篇,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俄罗斯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具有全面性、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以经济问题为主、科学性与实用性并存、是有组织进行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尤其关注现实等特点。哈尔滨俄侨学者对中国东北研究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作为研究中国东北的重要主体,他们在俄国中国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研究加深了俄国对中国东北的认识、了解,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也为我国学者深入研究中国东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俄国人一向注重教育.30年代初,哈尔滨居住着20万俄国侨民,人数大大超过当地华人居民.俄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达到中学、实科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水准.  相似文献   

10.
《海内与海外》2020,(3):35-35
3月4日,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举行全面合作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湖南省侨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黄芳,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分别致辞。黄芳在致辞中表示,湖南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约120万,为侨服务是侨联的根本宗旨。选择与建行合作,是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为受疫情冲击的侨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帮扶措施,帮助侨企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助力全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丛书》以及中国国民党方面资料的问世,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交往的部分史料得以公开,伴随着国民党问题研究热潮的出现,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问题也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新重点。这方面研究经历了由浅及深的转变:对涉及这一问题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史的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列宁在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将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与工会、青年团等组织结合起来,由党领导其他群众组织共同发挥作用,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对苏联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越共十大:成就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在越南的经济革新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文对越共十大的成就作了评述,指出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和做法是从本国的社会实际出发的,虽不必照搬,但却给我们一些启迪,值得我们研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5.
马宁  王鹏 《东北亚论坛》2010,19(2):119-封3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其农村金融体系变革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首先要增强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其次商业性金融要在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上服务"三农";第三要保证农村合作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要规范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第五要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式金融。  相似文献   

16.
黄大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117-122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显示日本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相互关系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明党在内的日本各在野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独特的“补充外交”作用。特别是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等非政府人士的访华,为日本政府摸清中方意图、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看法、形成复交文件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日本在野党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对日本在野党的工作,从而推动日本执政党转变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7.
俄/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多党联合政权,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向了一党统制。但这条路终究没有走通。苏共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走到其历史的尽头,俄共则随着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而浴火重生———虽然处境艰难,却也不失为俄罗斯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苏/俄政党政治的演变说明,只有基于合法竞争的适应政治民主潮流的政党政治,才有生命力;政治权力的垄断不仅会侵犯作为权力所有者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权力的垄断者也是绞索。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54年《日内瓦协定》签订后,越南南北方经历了长达20年的分治时期。南北两个地区处于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下,南方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北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南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越南共产党在1976年全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试图统一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过,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越南共产党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万名参与十月革命或捍卫十月革命成果并且有组织的旅俄华人共产党人或红军战士未能在中共建党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中共一大13名代表及其代表的57名党员无一人是旅俄华人共产党人中的“海归派”。这一问题的原因值得深思和研究。认真剖析当年旅俄华人共产党最高领导机构共产华员局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客观社会条件,不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13,(1):79-90,129
"战略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1]而政策则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2]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后,面对东北亚地区不断变化的新的地区安全环境,对于一个没有执政经验的新政党来说,其采取的各项政策在战略层面上只能是原自民党政府的继承和延续,不会因新政党上台执政而发生战略性"急变"。2011年以后,东北亚地区形势因朝鲜半岛局势、中日关系摩擦加深以及日俄在解决领土问题上的新纠纷等等,而增加了不确定性,使民主党政府的东北亚安全政策面临着新难题和新挑战,也逼迫其在安全政策上作出新调整。但这些调整仅仅是根据新形势变化作出的政策对应,多属于"策略"层面。野田首相其人、性格及处事方式的圆滑,为日本走出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局"多少会增加一些新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