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提出,本世纪末全国达小康,屈指算来离“达小康”之日尚剩一载,岁月无情,形势逼人。综观全国“奔小康”之势,确也各地有异,快者已奔向现代化,中者则是小康过后尽开颜,慢者仍急急于途中。尽管达小康有远近快慢之别,然不可否认达小康者亦有真假之分。据笔者数十年农村工作之远闻近历,达小康确有“捷径”可走,手法五花八门。一曰“无中生有”法。即对照小康各项指标,上报数字恰好达到和适当超过标准数字,综合起来得分刚好超过小康标准分,“实现”小康。然后,及时总结,广为宣传,迅速做到“报纸上有字、广播中有声、电视里有…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人们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小康”:国民生活水平的概念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中称之为“恩格尔系数。”另一个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4.
开篇的话 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底根植着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梦,它叫“小康”。 对“小康”的描绘,最早见于孔子,“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而孟于将“小康”概念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内涵:除了社会安定,还应“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相似文献   

5.
锦州市为了切实保证村党支部小康工程按照预期目标推进,一是教育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在工作指导思想上明确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工作标准上明确要以能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小康战略梁文生“小康”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诗、大雅、民劳》。是指低于“大同”,高于温饱,生活殷实的社会经济状态。邓小平借鉴了我国古代对小康的说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  相似文献   

7.
“培育小康达标户”就是通过政策扶持、智力帮助、资金资助、能人带动等形式,把“农村中的贫困户培育成宽裕户,把宽裕户培育成小康户”,以点带面,从而全面实现小康。培育小康达标户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要合理确定小康标准。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在范围上、标准上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在其量化标准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结合白银区农村的实际,参照白银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我们在广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1,(10):45-45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这里的“小康”是安康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虽然此处所指并不是一种社会理想,但这个涵义却开启了后世儒家对“小康”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改革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追求社会效益,寻求党建工作的新突破,这是习水近年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得力举措。1999年,习水山乡兴起了“小康综合建设工程”热潮,这是国家级贫困县跨越温饱后的“又一次新的起跑”,冲刺的目标是文明富裕的“小康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综合示范工程”的涵义是: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条件的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带领村民按照小康标准,进行综合建设,使之在全县率先…  相似文献   

10.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 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 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 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 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 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 理想,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的生 活用语中。 1979年12月——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 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 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四个 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 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 念,而是‘小康之家’。” 1984 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 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 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小康建设面临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由点到面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但还应看到,当前农村小康建设形势严峻,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1.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大大低于城市小康建设进程。按1990年不变价,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这是我国小康标准的低限值。但统计表明,1995年城市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已近90%,而农村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只为73%,中西部农村小康建设分别还有1/3和1/2的路程。2.农村小康是一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目前已有8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   小康,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源自传统文化,却被赋予新的意蕴。 溯源中国思想的发展,小康出自秦汉典籍《礼记》,和大同并列。所谓大同,就是天下为公,没有私产,没有剥削,人人劳动,皆有所养。在大同社会,盗贼不作,战争不起,秩序井然,其乐融融。后来社会发生变化,“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祸乱丛生。为维护社会秩序,禹、汤、文、武、周公等圣王倡导礼治。“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大同小康,一公一私,前后相续,截然对立,成…  相似文献   

13.
完整准确地理解小康标准孙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小康目标作为一面旗帜,指引全国人民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明确提出,我国"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农村小康及其量化标准小康的概念及特征就内涵而言,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况。从动态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小康,最早源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当中。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作为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激发亿万人民的极大热情。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  相似文献   

16.
小康是项综合指标,具体操作中需要对指标进行量化。科右中旗布敦花苏木细化小康指标,抓住影响小康进程的重点、难点问题,作细作实达小康文章,有力地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一作细作实“水利”文章九七年特大干旱,一春一夏无雨。然而,布敦花苏木境内霍林河两岸的近万亩庄稼却长势喜人。十年九旱,大旱大减产、小旱小减产,等天下雨,靠天种地,多年以来水一直是影响布敦花苏木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小康就必须实现农业稳产高产,要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就必须兴修水利。布敦花人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在兴水利促小康上做文章。96…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的车轮步入2020年,这是个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奋进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关键一步。"小康"一词极富中国色彩,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小康社会就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两千多年来,小康社会的标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提高。"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在《诗经》中是表示安乐的生活状态。《礼记》将小康社会定义为"今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什么是小康?总书记的这一席话,抓住了关键同时也讲出了群众的心里话。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围绕小康建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雷雪峰强化农村基层班子的建设,对于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促进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小康建设是在村经济建设的"龙头",那么,党支部一班人就是农村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实现小康要树立小康意识,强化小康意识,立小康志、念小康经、奔小康路。 要强化小康意识,进行小康建设,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小康的概念及实现小康的重要性。小康,就其原始含义而言,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比较宽裕可以不愁温饱而安然度日,我们当今提出的小康目标指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比1980年翻两番为基本标志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开展小康建设,实质上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事关我国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