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幸福     
每个人都渴望好的生活。但什么才是"好"的生活?近年来,人们开始担心标准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例如在很长时间里用于衡量幸福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未能真实反映人民在当前和未来的生活状况。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强化了这种想法,目前人们普遍认为,GDP方面的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衡量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众多因素的角度。即使在经济艰难时期,当恢复增长对实现很多福利成果,例如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或价格合理的住房十分重要时,政策行动的核心也必须是人们的需求、关切和愿望以及社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星宇 《新湘评论》2004,(5):12-14
“GDP增长了多少?”这是人们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口头禅”。应当说,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某一时期,考核政绩强调GDP的增长,是必要的一但过犹不及,时间一长,在某些同志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误区,似乎GDP就是政绩,政绩就是GDP。那么,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GDP与政绩真的就能划上一个等号吗?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1):14-14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容易高估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在,国际上一种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应运而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绿色GDP”。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GDP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的高低,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通用指标,也是我国考核政府官员政绩大小的核心指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并希望用绿色GDP来代替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我国中央政府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来,全国各地也开始研究并酝酿应用这种新的官员评判方法——绿色GDP核算体系,甚至有些省份已经开始试行“绿色GDP”考核办法。可见,目前在我国逐渐用绿色GDP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对于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以价值形态把国民经济全部活动的产出成果表述在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字之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概括力.GDP的增长率被世界各国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国家政策效应的主要尺度,可以说,GDP是影响一国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核算指标.但若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们就不难发现GDP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上升期内却反而将目标“保守”地定为7%,其中“真意”,值得思量。GDP 到底离人们的生活有多远,它具体能衡量什么、代表什么,大家甚为关注。本期刊发《GDP离我们生活有多远》一文,供广大读者参阅。——编者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如何衡量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比起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低估之处,但如果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2400美元相比,又明显高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  相似文献   

8.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当前,从GDP至上转到提升幸福指数、将关注重点从经济数字转向民生福祉,把幸福指数引入经济增长的评估体系渐成趋势,显示了我国经济追求科学发展、提升幸福指数的新信号.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彰显了一种与建设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策相适应的新的执政理念.可以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幸福指数方面研究的学术成果,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测评体系.我们必须关注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状况、差异和走势,采取有效对策,提升幸福指数,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14,(1):58-5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进一步来说,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0.
王志平 《学习导报》2012,(12):35-36
人均GDP的品质可以通过人们的生活满足感来反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年人均GDP迅速上升,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分化也在加剧。人均GDP的品质,意味着简单数字背后的复杂结构——谁更多或更少地分享了人均GDP增长的好处。这些年伴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不断显现的社会焦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胡春华 《实践》2010,(5):4-4
从今年起,我们不再争GDP增速全国第一。下决心不争全国第一,主要有这样几点考虑: 第一。对GDP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GDP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前我们衡量经济用工农业生产总值,在经济分析上采用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的分析法,还用过GNP等统计办法。  相似文献   

12.
首都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弢  孙龙 《新视野》2004,(2):33-35
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应该使用生活质量而不是GDP的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客观指标,也应该包括主观评价指标。北京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但是要在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达到小康,真正全面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北京市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香港GDP的90%的是由服务业创造的,这个比例在世界所有经济体中是相当高的。当前,成都在推进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中,要充分认识和评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借鉴香港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扎实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之友》2014,(3):56-56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要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衡量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要看GDP,但不能唯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  相似文献   

15.
GDP与绿色GDP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实事求是》2007,198(5):37-39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经济指标,但现行的GDP存在一定的缺陷.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范围内由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终结果.绿色GDP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有助于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洁 《唯实》2013,(12):49-5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建立起来的对GDP的深厚情感,是难以在短期内化解的。这种GDP情结,无疑也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阻碍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转变。一、经济发展中GDP情结的滋生GDP情结,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官员追求GDP指标的偏好行为和特殊情感,既追求GDP指标的高数字,也追求GDP指标的高增长率。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GDP的概念还较为陌生,衡量经济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宁夏百姓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刚 《共产党人》2010,(15):50-52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8.
观点     
《当代党员》2011,(1):4-4
“六只眼睛”看GDP 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GDP第一要看总量,因为它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第二要看人均GDP,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比一般发达国家多得多,但人均排名却很靠后;第三要看地均GDP,那就是每平方公里的GDP,  相似文献   

19.
卿立新 《学习导报》2012,(14):13-14
近年来,互联网以其大变革、大发展、大影响,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猝不及防地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互联网,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须解答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知     
《当代党员》2014,(3):4-4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GDP增速备受社会关注。中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尽管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仍普遍习惯以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但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GDP存在的各种缺陷逐渐有了深入认识,不断有学者和机构提出衡量发展状况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