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偶读一篇介绍国画大师徐悲鸿画马的文字,颇有一番感触。 徐悲鸿的马与白石的虾齐名,是为国宝。他画的马奔放处不狂狷,细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形神俱足,且赋予了意气风发、奔腾不息的气慨。据熟悉徐大师的人说,他的马之所以堪称一绝,关键在于他作画时“全马在胸”。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3.
肖鹰 《党建文汇》2011,(10):44-44
最近艺术品市场煞是热闹:“金缕玉衣”造假一波未平,“徐悲鸿油画”天价拍卖又起波澜。去年6月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中央美院部分学员联名指为当年的“习作”。而在该画的拍卖信息中,赫然列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写“真迹证明”,以及他与这幅画的合影。是失察,是闹剧,还是丑闻?不论最后定论如何,对艺术品市场来说,都是“伤不起”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5.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53-56
从一封徐悲鸿致陈西滢的信说起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1949-1976)披露了一条史料,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画家徐悲鸿的一封海外书信.1950年11月,徐悲鸿致信老友陈西滢,希望他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回国.其曰:“通伯老友惠鉴:  相似文献   

6.
佚名 《廉政瞭望》2010,(21):42-42
胡长清 磕头求生 因为自知罪孽深重,在法庭上,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的态度十分谦恭。每次发言前后都会说上一句“谢谢审判长”、“谢谢公诉人”,或者是“谢谢律师”。一种求生的欲望在他心中涌动,逢人便跪地求饶,乞求组织上能给他一条生路,哀求“放我一马”。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画牛     
项开来 《党建文汇》2007,(10):44-44
1942年春天,徐悲鸿由缅甸经云南腾冲、保山到大理,沿途义卖画作,筹集抗日经费。他在大理停留月余,举行了一次义卖,共卖出50多幅画,收入两万多银元。随后,他将全部所得通过“富滇银行”汇往总部设在昆明的“云南省各界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8.
“我剪的是《师生情》,完成这件作品一定要认真细致。”6月8日,唤马小学八年级一班学生、“唤马剪纸”第三代传承人闫钇君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剪”出浓浓师生情。  相似文献   

9.
端节的记忆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8,(18):47-47
水族“挤马”,从山谷里窄窄的赛道跃上坡项,冲撞飞跃,能让人感受到水族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两马”旅游是福州市旅游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发挥“两马”之间旅游上的互补性,进一步推动“两马”旅游深度合作,共同构筑闽江口旅游圈,使之成为两岸之间最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成为福州市旅游发展一张新名片和闽江口新区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沙平 《世纪风采》2007,(1):14-16
徐悲鸿大师一生有“四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人才,热爱艺术。他这种高尚的品格,随时随地都从他平时质朴善良、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笔歌墨舞气纵横──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悲鸿、齐白石与一次济贫美展吴长江党的挚友──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在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画家中,提起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关山月的梅花,几乎无人不知,它们已成为这些画家的标志性题材而载入了绘画史册。贵州籍画家袁晓岑笔下的孔雀,也堪同以上大师的“绝活”媲美,他亦因此被人们誉为“孔雀王”。袁晓岑1915年生于安顺普定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他自幼便喜爱美术,15岁时考入贵阳省立师范学校,功课之余常临摹《芥子园画谱》和任伯年、任阜长等名家画册,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技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惠农县在怎样选人上以强化民众的发言权和监督权为突破口,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实现了干部任用由“暗箱操作”到“阳光作业”、由“伯乐桕马”到“赛场比马”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为“千里马”“扬蹄奋威”而“定位”的“公理”,千百年来一直倍受世人推崇,但遗憾的是现今却受到了挑战。让我们先看看现代“伯乐”的相“马”之术:原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黄登仁,常以“伯乐”自居,他相“马”的原则是非亲威、朋友、战友等“圈内”之“马”一概不用。于是,他的七舅八姑十二姨全登堂入室。虽然他的老战友叶志连无德无才,在群众中影响极坏,但他力排众议,让其坐上粮食局长的“宝座”。原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明目张胆,以钱易“马”,按…  相似文献   

16.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歌谣中的“三司令”,指的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马晓云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马天民三兄弟。  相似文献   

17.
杨飞 《党课》2013,(10):114-116
作为书画名家,李苦禅曾有过一段酒后上书毛泽东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术界一些人认为“花鸟画是资产阶级欣赏的画,不能起到宣传无产阶级思想的作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主张开设写意花鸟画课程,  相似文献   

18.
段味     
《党员干部之友》2013,(3):62-62
●从前班上有个叫马騳(du)骉(biao)的人,但是博学多才的老师也不知怎么念,所以每当上课点名的时候,总爱说:“马叉叉到了没?”后来,一位有文学素养的语文老师点名道:“万马奔腾到了沒?”再后来,一位体育老师直接改用:“一群马到了没?”  相似文献   

19.
民和,位于青海省东陲,素有“青海门户”之称。西邻乐都,东界甘肃,北望海北,南通临夏。至今考古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文化”等遗址遗迹884处。其中,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化保护单位24处。在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洮河流域的临洮马家窑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之后,  相似文献   

20.
半世姻缘一世情──廖静文对徐悲鸿的特殊情爱唐伯藩七星岩前相遇相识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青年时代即追随著名画家徐悲鸿从事艺术事业,并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后徐悲鸿英年早逝,廖静文矢志不渝,续展鸿图,描绘了一幅沉甸甸的人生画卷。出身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