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减少农民是富裕农民的先决条件。减少农民必须提高城市化率,解决农民进城的各种问题,为农民变成市民扫清 障碍。只有让农民变成市民,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农民权利状况调查表明,农民权利认知提高,维权意识增强,农民一些重要权利逐渐落实,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权利保护存在认知肤浅不均衡、对部分权利行使的意愿不强、农民权利受侵害依然严重、农民维权效果不佳等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利保护机制的构建,应立法明晰农民权利的内容,提高农民的权利主体意识,健全农民维权的组织,完善农民权利运行的制度,确保农民各项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徐瑞 《学理论》2010,(13):78-7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面对我国农民基数大、整体素质低的状况,从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的特征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发展农民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即拓宽农民教育的资金渠道,注重实际,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教育的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农民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事关党的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农民利益维护思想,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历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经验总结。深刻总结其理论精髓,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实现经济利益是农民利益维护的根本保证;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民利益维护的内在动力;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是农民利益维护的坚强基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利益维护的重要依托。毛泽东农民利益维护思想,对当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有着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2021,(1):1-14
无论农业现代化还是乡村建设行动,都寄望于青年农民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基于对国内外青年农民研究现状的初步梳理,发现:国内青年农民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呼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政策导向性;青年农民文化与价值观、新型职业农民以及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是排名靠前的三大研究主题。未来关于青年农民的研究可在青年农民的规模、类型与特征,青年农民与农业现代化,青年农民与城乡社会,青年农民的社会生活,国外青年农民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对青年农民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十四五"规划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主体性是农民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包括了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前提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是关键因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的自主管理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曹艳 《理论探讨》2005,(5):78-8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的缺失,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保护农民权益,已成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其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端正指导思想,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农民权益保护组织。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钟海霞 《学理论》2014,(1):175-17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看到了农民的巨大潜力,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农民的不足,存在阶级局限性和软弱型性。他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并极力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宣传农民、团结农民,最终领导农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新农民的关键是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目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令人堪忧,探索农民职业教育新思路,就要将教育、培训落实到农民。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首先应提升农民主体性。本文基于过程角色理论,以角色互动为分析工具,提出了“乡村精英-农民”互动视角下的农民角色转型模型,通过对Y村的单案例探索式分析,本文认为,在乡村精英与农民互动的角色实践中:精英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农民初期的自主性;随着精英对产业化、合作化的推动,农民角色参与的程度深化、范围广化,角色认同增加,农民的主动性得到提升;精英对村庄的经营管理提出要求,规范着农民的角色转型行为,强化了农民的受动性。农民角色转型既是主体性问题的分析工具,也是农民主体性得以提升的关键。国家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应着力推动农民角色转型,以提升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情牵农村,心系农民,十分重视保护农民权益,不断深化对农民权益问题的认识,全面具体地阐述了保护农民权益问题的重要性、农民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权益得以实现的具体措施等,形成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他关于农民革命思想的论述颇有建树。他最早提出农民是永久盟友的结论,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的思想,提出了建立农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初步探索了农民运动发展的道路。张太雷的农民革命思想对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理论的形成和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是农民参与征地行政程序,就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阐述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的程序性权利。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在实现农民与行政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相互间的力量均衡,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目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然而,农民土地征收参与能力的缺乏、参与组织的欠缺以及农民土地征收参与制度的不足,限制了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作用的发挥。培育农民参与能力,完善农民征地参与的组织体制与制度机制是突破农民参与权实现困境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地位体现为是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主体、参与实施主体、价值创造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实践中,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造成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的原因很多,既有制度设计的缺陷,也有农民代言人的缺位,还有农民利益表达意识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拓展规范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现代公民意识等方式来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丽丽  王梦亭 《学理论》2010,(10):38-39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合理内核指导我们的新型农民教育实践,开拓农民教育新视角,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正是基于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伟大意义,着眼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当前农民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学界有人把农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农民教育主要是指农民职业教育;广义的农民教育是指除农民职业教育外,还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生活教育、法制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农民教育包含农村教育和农业教育,农村教育主要指义务教育,包括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农业教育则是狭义的农民教育。本文借鉴这种观点,所涉及的是广义的农民教育。1.农村义务教育处在两难境地现行的义务教育是城乡"分级  相似文献   

18.
论农民土地权利及其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拥有事实上的土地权利始于家庭承包制,但直到2002年颁布《土地承包法》,农民的土地权利才得到法律确认。实际中,农民享有土地权利的现状不容乐观,现行农地制度安排不利于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农民寻求权利救济相当艰难。农村承包地不仅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更是农民基本的生存保障,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土地权利,才能为广大农村社会奠定稳定的基石,其核心要求是在农村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赋予农民土地永佃权,同时加强和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樊荣 《党政论坛》2014,(1):43-44
一、当前农民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学界有人把农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农民教育主要是指农民职业教育;广义的农民教育是指除农民职业教育外,还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生活教育、法制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农民教育包含农村教育和农业教育,农村教育主要指义务教育,包括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农业教育则是狭义的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为了探讨村庄公共事件中的农民利益表达真实状况,本文选取湘北邵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处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初始创建阶段的湘北邵村,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能力匮乏、利益表达客体行为不合理、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从农民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探寻优化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以达到维护农民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