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爱迪生“天才”名言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重视灵感,中国人重视勘奋,这不仅与中日社会发展程度有关,更反映了中日两国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比较分析了中日教育异同,并提出翻译应该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日两国的法律改革,不仅使延续2000佘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中国实现法律近代化,日本建立完整的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而且对后世的法律改革影响深远。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法律改革之比较,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由于社会危机的显露程度和人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程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萌芽之后,经历了从以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心到主要注重人的改造,再到以政治制度变革带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只有人的改造与制度改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以人的改造推动制度改造,在制度改造中实现人的改造,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实现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从表面上看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实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两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是造成同样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却在近代化道路上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6)
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变迁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实质上是中国的近代化。它具有变化急剧、参与变革的力量复杂、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分析这些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的近代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6)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字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中日两国对于相同的汉字单词界定了不同的外延和内涵。这些相似的词汇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单纯的借鉴或模仿,任何的模仿和借鉴都要在本国文化之上得到认可才能世代传承下去。并且能在更深程度上反映出在本国文化中这些特定称谓的基本特征。通过中日两国对"墨迹"一词对比研究,解析日本文化在接纳大陆文化的过程中,汉语词汇的受容和展开的变化轨迹,从而揭示两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与融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李宗博 《侨园》2001,(5):48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还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民俗学家,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杰出历史人物。目前,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对黄遵宪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逐渐形成为有国际性的专门学问“黄学”。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黄遵宪与中国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就有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嘉应大学、云南大学的教授出席。著名汉学家饶宗颐、钱仲联先生为讨论会题词,祝贺首届国际“黄学”讨论会召开。在讨论会上,香港著名会计师梁学濂先生倡议:为振兴“黄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联络海内外有识之士,成立“黄遵完基金”和“黄遵宪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编  相似文献   

8.
王立 《学理论》2009,(5):49-52
民国社会呈现出封建传统和西方文明在中国交合的特殊形态.知识分子当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典型。本文试从知识阶层的结构变化和她们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引导作用两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探讨,肯定了爱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为近代中国的民主和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赞赏他们为近代中国的进步事业所作出的个人牺牲。  相似文献   

9.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将跨文化适应划分为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方面,通过对在京韩国留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证明虽然韩国留学生也会经历由不适到适应的曲折阶段。但几乎所有时间段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和认同中国现有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服务模式。生活时间1至2年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尤其是心理适应程度最低,抑郁症状相对较重。而在京生活4年以上的韩国留学生基本上都能适应中国的社会生活,且都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本文分析了影响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异,探讨了中韩两国的不同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璐 《侨园》2013,(6):26-27
<正>中国和日本从近代开始对音乐教育发展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中国从中华民国时期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日本对音乐教育也呈现不断变革的趋势。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有史可考的遣唐使学习中国礼乐教思想和古代歌舞音乐到现代大量学生留洋日本学习音乐,中日一直保持着其文化的相似性。二战后,中国进入了音乐教育的探索期,日本因战败接受美国教育使团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众多的异同点使日本音乐教育与中国存在许多可比性。那么中日音乐教育改革差异的成因究竟在哪里?1.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影响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来看,本来应该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中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在社会道德层面皆非常重视"和",虽说日本"和"的观念起源于中国,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已然赋予它很多新的意义。将中国的"和"与日式的"和"相对比,分析两国对和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模式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讨论"和"在日语教育乃至外语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悦 《学理论》2011,(4):33-3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探索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为争取自身独立和富强而英勇奋斗,使得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近代中国实业发展却极为缓慢。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素因,又有内部因素,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了中国实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世界现代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近代中国社会,是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中发展的。这些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并且唤起了越来越广大的人民群众去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然而,这些斗争最终都被帝国主义所绞杀,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抗日战争则不同了。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主…  相似文献   

14.
蔡少惠 《学理论》2013,(30):392-393
中国和朝鲜由于地缘政治、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青少年的德育目标上存在许多共同的地方。但由于对外开放程度及建国历史等的不同,两国德育目标在指导思想、地位以及引导路径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中国和朝鲜两国青少年的德育目标上的异同,我们得到一些启发,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晗龙 《学理论》2013,(13):177-178
中国和德国的青年组织在公民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分布、青年状况、教育程度、政治形态的巨大不同,文章分别对中国和德国青年组织发展现状、发挥功能和存在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中德两国青年组织在发展势头、功能定位、网络推动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同时,指出两国青年组织在政治性、政策性以及管理和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妍 《瞭望》2000,(42)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0月12 日至17日对日本进行正式 友好访问,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期待着这次访问能进一步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28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与日本领导人确定了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小渊首相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确立了两国在各个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的重点和方向,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7.
魏娜  蒋翔云  吴霖 《学理论》2012,(21):143-144
中国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日本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是日本人对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通过对旗袍与和服的造型、颜色与着装场合等三方面的比较,来展现存在于中日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寻存在于两国文化基础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 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 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 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是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制度的象征物,麦当劳在香港、北京等地吸引众多的新生代消费者,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麦当劳等科层组织的扩张造成了整个社会生活的“麦当劳化”,它一方面具有讲求效率、可预见性、人为控制、可计算性等优越之处,另一方面也构成了“麦当劳化的铁笼”,成了制约人类生活的非人化产物。中国社会是否会遭际同样的经历呢?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区域差异,在饮食文化方面对待工具理性和民族感情的态度,使得社会的“麦当劳化”不至于很快到来。但要警醒这一趋势,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