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云南各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共同栖息繁衍,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结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相互之间多源多流、源流交错的复杂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类型和多元民族文化形态,构成了今天云南各民族间一种源远流长的血缘相亲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发展着的不断交融的民族杂居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的影响,社会形态的发育、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分析云南杂居民族的特殊性,对处理好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5月24日,随着链锣的敲响,“不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云南少数民族歌曲展播活动”正式启动。我省各民族将以特殊的方式、不同的语言演唱民族歌曲,表达对党的热爱、感恩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关于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大省,需要各方面有识之士献策献力。本文以较新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特点与难点,并作了较有启发意义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09,(1):11-12
云南民族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认为,云南是一个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省份。这些年来,云南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一是缩小与内地和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因素趋于增多和复杂化。突出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三是各级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上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陈智慧 《当代贵州》2011,(27):18-18
与往届相比,这次民运会民族风情浓郁、别具特色。开幕式汇聚了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化,气势恢弘,服饰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很好地体现了贵州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云南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中国梦"不仅是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实现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与我国民族舞蹈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但也不能模糊双方的不同之处:体育舞蹈与我国民族舞蹈本身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双方在舞蹈动作、音乐、服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正确认识体育舞蹈与我国民族舞蹈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相互借鉴,促使体育舞蹈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思琪 《学习月刊》2012,(8):123-124
民族服饰是指传承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服装。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服饰的形成、发展与变化也不尽相同。在文化外延上.它以一种直觉符号的形式展现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56个民族已经广为人知。但在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各民族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民族成分和称谓纷繁多样。二是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三是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许多原来不敢公开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纷纷上报自己的族称。  相似文献   

11.
邹鹏 《云岭先锋》2020,(1):F0003-F0003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是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中国乃至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亚洲知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现珍藏4万余套(件)珍贵民族文物,基本陈列展示了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民族乐器、民族生产生活技术等8个专题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多元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高层声音     
鞠鹏 《当代贵州》2009,(15):8-8
7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神圣职责,同各族干部群众一道,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云南各民族群众的思想和文化素质,逐步消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愚昧和陋习,促进了民族经济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云南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始终是关系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云南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面临诸多新情况新挑战。为此,要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改善和保障各民族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总结其经验,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发展对策,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昌文 《支部生活》2009,(7):22-22
云南有四千多公里边境线,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边境地区的发展和边疆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始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歌声,都能成为一种人类的文化: 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服饰,都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包容万象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这里有体现了“和”的哲学的侗族大歌,这里有用美丽回答苦难的坚强的苗族,这里有诗意地栖居的历史风景,这里有古代中国的精神缩影。这里的30多个民族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和云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云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非常滞后,牵制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对云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的重要要素,而民族文化是最能够反映民族心理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彝族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20.
张晖 《支部生活》2011,(4):52-53
新中国成立不久,随着民族地区大部分相继获得解放,为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达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进一步疏通民族关系,1950年6月,党中央率先派出第一个民族访问团即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到西南民族地区开展慰问活动,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首创。访问团由120余人组成,团长是中央民委副主任刘格平,副团长是费孝通和夏康农。下设3个分团,其中第二分团赴云南,由夏康农兼任分团长,王连芳任副分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