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蒋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9,(2):37-42
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将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3.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瘳心文1958年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炮击金门有力地支持了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更重要的是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4.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后,美国和台湾当局最关心的是如何对金门岛进行补给。炮击前,台湾当局为维持对金门的供应,每天都以大型登陆运输舰船进行昼夜补给。炮击后,为了维持供应,减少损失。只好把白天运输改为夜间锚地卸载。但是,我驻闽海军部队立即给它来了个"大炮欢迎、鱼雷  相似文献   

5.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6.
1三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金门国民党军实行封锁和惩罚性的炮击,以惩罚国民党军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的挑衅活动,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大规模的金门炮战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经历了全面封锁,打打停停的两个大阶段,之后转入单日打宣传弹和炮击示威,一直延续到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对金门的炮击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7.
时光倒流到1958年夏天。在那个时候,谁不知道福建前线有个被蒋匪帮占据着的金门岛,谁不知道那震天撼地的炮击金门作战。然而,毛泽东亲自导演了炮击金门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却显为人知。 1 1958年夏,与美、英等国在中东的侵略行径相呼应,蒋介石集团大  相似文献   

8.
1958年8月,由于大陆炮击金门和美国的卷入,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在炮击金门之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此事?这个问题涉及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作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炮击金门”,给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台海危机”。毛泽东精心指导这场斗争,从而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序幕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新中国成立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毛泽东就适时作出了解放台  相似文献   

10.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在炮击金门前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后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使美国认为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中苏共同采取的一致行动。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推迟了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再次强调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为了与政治上的攻势相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炮击金门,以炮声表明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其后,人民解放军攻击并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着手实施翦除台海外围屏障的攻击作战。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感到紧张,它不愿为保卫金门而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力主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马祖,但蒋介石拒不同意,坚决不肯…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炮击金门,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令人琢磨不透的奇特战役。中共中央原来设想采取先收沿海岛屿再再解放台湾的“两步走”的方针。然而,在金门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又很快改变原定计划,进而决定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里,以待将来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1958年,人民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炮击,这场炮战震惊了世界。从8月末到10月初,我军向金门发炮47.5万发,到12月底,共毙伤蒋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但是,我军却没有乘胜跨海去夺取金门和马祖岛,连大规模炮击也停止了,改为一种象征性的单日打双日不打。当时苏联方面的赫鲁晓夫对此十分迷惑不解,认为这一仗中共等于白打了。国内许多人也摸不透其中的奥妙。根据现有的材料分析,我军采取攻而不取的方针是有复杂的国际背景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浪滔滔,掀起十二级大风暴! 开炮,向台湾海峡开炮!开炮,向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开炮! 台湾,祖国的明珠。台湾,美丽的宝岛…… 当年的小学课本,以一首长诗记载了新生共和国在福建前线对金门、马祖的炮击。那铿锵的语言,那隆隆的炮声,至今令人荡气回肠。 炮击,为了领土的完整。炮击,为了祖国的统一。炮击,是政治家的政治!炮击,是军事家的军事!请看历史的真实,请看决策的内幕……  相似文献   

15.
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福建前线突然万炮齐鸣,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烟雾和火海之中,从而揭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门炮战序幕。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三方围绕这弹丸之地展开了一场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金门炮击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八二三"炮击金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甲子,回顾60年前的这场大规模炮击行动,是为了告诫那些蠢蠢欲动、游荡在分裂国家罪行边缘的人们:战争残酷无情,和平来之不易,为了苍生社稷,切莫玩火自焚。如今,金门岛上遗留的炮弹钢壳铸成了中外闻名的金门菜刀,海峡两岸刺破苍穹、撕裂大地的轰隆炮火变成了绚丽多彩、盛大喜庆的春节焰火。这不正是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的最好例证么?唯愿这璀璨的和平之花,能永久地盛开在海峡两岸的上空;唯愿"从‘八二三’走来的历史,不再回到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是在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这是震惊世界的炮战,在斗争策略的运用上又是史无前例的一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4月28日,遵照叶飞生前的要求,他和夫人王于畊的骨灰被安放在厦门烈士陵园.叶飞最终没能登上金门,但他选择死后葬在与金门一水相连的厦门,他可以与英雄的厦门人民在一起,可以与为解放厦门而牺牲的烈士们在一起,可以与1958年炮击金门中牺牲的英雄们在一起,他可以最近地看到金门,等待着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9.
正1959年8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批判彭德怀,"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到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从红一、三军团的关系问题到所谓‘军事俱乐部’的组织活动等等,无一不加以追查和批判。"其中,也涉及到抗美援朝战争。有人说,彭德怀擅自制定了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计划,"违背了毛主席确定的打小歼灭战的方针,脱离了当时我军的实际,‘搞左倾军事冒险’,并以此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1-31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以后,空战、海战、炮战捷报频传,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军热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派出慰问团率文艺团体来福建前线慰问。第一批就有18个文艺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