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刘慧芳:“几乎集东方女性一切美德于一身”,有人称她为“东方圣女”.男士们拍掌言好,“找媳妇就要找刘慧芳那样的”.女性同样欣赏她,敬佩她,却极少有人说:“我要做刘慧芳那样的人”.这是否可以证明:刘慧芳作为艺术上的典型形象,是丰满成功的,刘慧芳的精神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人际关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刘慧芳的生活道路却不是现代中国女性所应重复的.首先,“找媳妇就要找刘慧芳”,这种理论所宣扬的两性关系是不是平等、互爱的?如果女士们问一句:“你想娶慧芳,是否打算做宋大成?”恐怕很少有人首肯.所以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出于一种自私心理.在剧中,只有宋大成,才会对慧芳一往清深.沪生对  相似文献   

2.
喜忧参半地看完了《渴望》,又触发了参与争鸣的渴望.尽管褒贬不一,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电视剧,为弘扬民族美德,构建精神文明提供了形象化的生活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怎样做人,怎样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呼唤人间的真诚与友爱,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是净化社会的一溪清泉.刘慧芳忍辱负重,饱尝艰辛,把一腔真情无私地奉献给他人.苛责她软弱屈从,不求进取,实在不够公正客观.其实,她弱中寓强,柔中带刚,同时也不乏进取意识,尽管最后病瘫在床,但这种牺牲是崇高的母爱,善良的人性所无法拒绝的.如果说,慧芳没有对事业的追求,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上,十几亿中国人还很难同步跨入高等学府,人人各有专业.难道做工、务农、当兵、站柜台都被排斥在“事业”之外吗?按剧中的规定情景,慧芳打字可以看作只是谋  相似文献   

3.
《渴望》掀起的“渴望热浪”席卷了多少人的心宇无需统计,但从《渴望》播映时几乎寂寂一空的长街和人们不知疲倦的议论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渴望》确实引发了人们对真诚、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渴望》不再是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它成了一个包含人间世态的现实氛围,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寻找自己似曾相识的感受和体验.剧中的人物也不仅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而是成为具有某种类型化意义的“符号”、成为某种伦理规范和人格力量的象征.刘慧芳便是最富有象征性和类型化意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1月23日,本院文史教研室和学生会联合召开电视剧《渴望》座谈会,从妇女理论与妇女解放的角度集中探讨了刘慧芳作为生活人物的社会意义.刘慧芳将把中国妇女运动引入歧途还是现代中国女性自我塑造的参照系,她体现的是应该摈弃的传统规范还是应该继承的民族美德,结束她的悲剧应当改造其自身还是改革社会的弊端,如何理解“好人不得好报”和“不  相似文献   

5.
人格之美     
人格之美是永恒的存在,而且会有永久的魅力.官位,权利、威势,并不与人格成正比.智慧是人格的要素之一,学识能导向智慧.人格的主干是道德.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必是人格高尚的人.善良应是美好人格的永恒元素.人格  相似文献   

6.
蜡烛与烟头     
在座诸位听到这题目一定在嘀咕:“这叫啥题目,不是瞎凑吗?蜡烛与烟头风马牛不相及!可我得郑重声明,这不是瞎凑,而是我生活经验的结晶,是我对教师的地位与使命的形象比喻.提起蜡烛,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蜡烛者,教师也.不是吗?学生们在作文中不是常充满崇敬地把教师比作蜡烛吗?诗人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也常充满深情地把教师歌颂为蜡烛吗?就连教师自己不也常常自豪地自比蜡烛吗?!是啊,蜡烛,的确已成为人民教师的形象的代名词了.在人们心目中,仿佛蜡烛即教师,教师即蜡烛.过去我一直这样认为,这恐怕也是我最终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我觉得从我第一  相似文献   

7.
热词热议     
《海南人大》2012,(11):55-56
"你幸福吗"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当记者把话筒递向打工者问,"你幸福吗?"打工者愣了下神,回复说"我姓曾"。引发网友疯狂转发。瞬间,关于"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解答铺天盖地:"失恋了,我不幸福!""有钱我就幸福!""最不幸福的就是,我现在跟你说话,让别人插了队。"……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概念和对幸福标准的评价,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30多年后开始进入社会公众、政府和学界的视野,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幸福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课题,但究竟什么是幸福?评价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大有不同.我们在这里提出“大多数人幸福”的概念及其发展指标体系,并以这个基本认识和评价体系对国内的城市发展进行考察评价.我们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和分析方法,但我们希望能够籍此引发对中国未来城市化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进而中国怎样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独特在于不使用理念的语言表达思考,而是以情感的语言表达思考的理念.<呼兰河传>浸渍情感的写作倾泻了她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寂寞的歌哭对呼兰河子民卑琐、平凡生活的哀痛,童年感伤的记忆和成年悲惨的爱情皆化作荒凉的情感表达,诠释着生命的荒凉,阐释着沧海桑田,人生无常.字里行间流泻着孤寂中的故园之恋与生命的哀思,张扬着女性意识,她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她渴望飞翔.  相似文献   

10.
<正>(一)良心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善良之心。"人之初,性本善"。良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人们常说"天地良心",可见良心是崇高博大、坦荡率直、真诚无畏的。发展良心,顾名思义,就是发展中的良心或者发展中要有良心、讲良心,决不能违背良心、丧失良心,假发展之名去行那些丧尽天良之为。发展良心就是在发展中坚守基本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人说,看看你年轻时的照片,就能对你的未来看个八九不离十。你信吗?美国和英国的两个心理学研究所曾对毕业照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收集了5000张初中和高中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照,从中确定了5万人。经过长达41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从总体上看,那些面带善意和自信的微笑的学生,到中年以后他们的事业成功率以及生活的幸福程度,都远远高于那些面部表情不好、郁郁寡欢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走科学创新之路,需要牢牢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需要积极推进“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布局.要继续拓展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  相似文献   

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人生成才的培养道路是何等漫长.在当今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为人父母者时刻在牵肠挂肚焦虑着同一个问题:这孩子将来能行吗? 所谓"行",是指自己的孩子离开父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吗?离开学校能尽快踏上工作岗位吗?离开自己单位能尽快融入社会吗?面对周围出现的林林总总不适应现象;诸如离开父母不会吃饭、不太合群的幼儿;离开学校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离开工作单位被人骗卖的女研究生……我们只会得出一个结论:必须从小对孩子加强独立人格、独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寄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中国女性忍辱负重的走过来了,她走出的每一步是如此的沉重、艰难……有人贬低地,把她称之为女祸,是邪恶的根源;有人赞美她,把她看作是母亲,是美的使者;有人把她看作是弱者,因为她柔弱、顺从,总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有人把她看作是强者,因此她以她博大的胸怀承受了一切,以柔弱的身驱扶立起了男人,创造了生命,创造了生活.女人到底是什么?女人在默默地证明,人们在无休的争论……女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乡天,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中国女性以她的巨大创造力,向人们显示了她的存在价值,书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一 )共产党人要廉洁自律 ,堂堂正正做人怎样堂堂正正做人 ?就是要有自尊之心、廉耻之念、正义之气、自胜之力、“慎独”之德。1.要有自尊心。关键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做人起码是诚实善良 ,这是人格底线 ;而忠于职守 ,乐善好施就是中格 ;毫不利已 ,专门利人就是高格。一个人如果趋炎附势 ,吹吹拍拍 ,这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一个人如果营私舞弊 ,损公肥私 ,这就玷污了自己的人格 ;一个人如果贪赃枉法 ,腐化堕落 ,这就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为人重人格 ,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就是要“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共产党人也有自己的人格 ,这…  相似文献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人生成才的培养道路是何等漫长。在当今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为人父母者时刻在牵肠挂肚焦虑着同一个问题:这孩子将来能行吗? 所谓“行”,是指自己的孩子离开父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吗?离开学校能尽快踏上工作岗位吗?离开自己单位能尽快融人社会吗?面对周围出现的林林总总不适应现象;诸如离开父母不会吃饭、不太合群的幼儿;离开学校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离开工作单位被人骗卖的女研究生……我们只会得出一个结论:必须从小对孩子加强独立人格、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30岁之前王楠是乒乓球奥运冠军,30岁之后她是"国球舍"的创始人。不曾想,而立之年会成为王楠人生的分水岭。离开赛场并不意味着人生落幕,王楠走上了创业之路,职业变了,场地变了,但不变的是,多年体育竞技所留在她骨子里的拼搏和坚韧。从7岁开始打球的王楠,一直生活在运动队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比赛,她的世界里只有乒乓球。王楠在运动生涯中拿了24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信念     
我的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与其他农村妇女一样,勤劳、善良、朴实.母亲没有很高的学识,也没有给我们创造优越的经济条件,但难能可贵的是她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执着,我性格中的坚韧也正是秉承了母亲的执着.  相似文献   

19.
“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这些女性青年出身平凡却心存梦想,因孤独无依而渴望爱情,性格泼辣却为人善良,“女汉子”一词语义泛化,褒义色彩日益浓厚。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熏陶、艰辛的生活现实、新媒体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隐喻功能以及“女汉子”的自我角色认同和网络狂欢,导致“女汉子”热迅速爆发。“女汉子”热是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影响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它将在促进社会发展、彰显女性独立人格、净化拜金主义婚恋观、缓解社会养老问题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宗教异化论     
宗教和宗教异化确实能够有效地给绝望而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希望,因而对于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种意义和价值却不是通过使人得到真实的、能够实现的希望和幸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信仰神灵世界的幻觉来实现的.它使人们陷入欺骗的、幻想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未来和来世的希望与幸福,从而安于苦难现实生活、放弃变革苦难世界要求.所以宗教实际上是一种麻醉精神的毒药,而宗教异化则是一种吸毒行为.它们的正价值显然是非根本、局部的、暂时的,而负价值则是根本的、全局的、长远的.因此,应该废除宗教、消除宗教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