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忠  董瑛 《人民论坛》2012,(18):28-30
失苏联者苏联也,非欧美也!苏共解散、苏联解体,问题出在"共产党内部"古往今来,政权的丧失取决于两点,一是被统治阶级再也不能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二是统治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继续统治下去。在这两点中,不能忍受多为主观感觉,不能继续多为客观因素。而民心则是其最大的执政资源,是其政权兴衰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古代历史上,在国家稳定、世道承平之时,对官员是有一定文化素养要求的。有些开明的帝王,还会加强对在职官员的相关培训。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大多自幼读经、史、子、集,经过若干年的训练,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衰之道。古代官员的选拔,是采取"学而优则仕"的入仕制度,没有若干年寒窗苦读、没有对儒家学问有一定积累,是不可能通过  相似文献   

3.
王凯 《传承》2008,(6):80-81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对官员的合理选任,为唐王朝成就"贞观之治"提供了人事保障。研究"贞观之治"下官员的选任,吸取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代正确地选人、用人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对官员的合理选任,为唐王朝成就"贞观之治"提供了人事保障.研究"贞观之治"下官员的选任,吸取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代正确地选人、用人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掠夺,使得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广大民众为维护其基本的生存权与统治阶级进行过生死博弈,但新王朝不但承袭了旧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往往对广大农民实施着残酷的封建剥削,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6.
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首先,他认为,德育决定着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孔子极力主张“德治”,强调“为政以德”。其次,孔子认为,德育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圣贤君子的根本途径。在人性的认识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命题。他认为每个人的天性基本上是相近的,人的善恶好坏是后天环境习染的结果。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特别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笃…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的形成及散佚《永乐大典》是600年前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借"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年号"永乐"。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文治,朱棣下令由太子少保姚广孝和翰林院学士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  相似文献   

8.
人心得失,是古今政治永恒的核心命题。历史昭告后世政党、政权:民众之心,得之则昌胜,失之则败亡。历朝历代概莫能外,当今中国也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番话明确阐释了人心问题对于政治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贯彻好十八大精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与“贞观之治”黄燕君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遍阅中国古代史,封建社会不仅占据着最重要的一页,而且在治乱兴衰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经验教训。其中,研究奠定了"盛唐"的基础、并被作为"大治"之世的典...  相似文献   

10.
正选贤任能关乎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用二十个字概括了好干部的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是对古代"官德"思想的历史传承"尚贤者,政之本也。"选贤任能一直就被古人视作政权稳固之基。"为政之要,莫先用于人。"治国之要,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根基,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纵观历史风云,农村土地问题关系到历朝历代的治乱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权的兴衰。通过掠夺农村土地支撑城镇化的增长幻象,只会加剧复杂的国内形势。  相似文献   

12.
出身贫贱,崛起于草泽之间的朱元璋,其苦难的经历以及对元末群雄混战中权力之争和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且基于巩固朱氏皇朝万世一统的雄心大志,均成为塑造了他心理的矛盾和性格的多疑之因素,而这种个性特点也在明初的法律设计上留下了以重典、治吏和非人格化为特征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3.
吴心 《黄埔》2011,(4):58-59
中国古代戏曲渊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这里先弄清楚几个名词:优: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为业的艺人之统称;倡: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俳:指杂戏、滑稽戏;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汉时又称"角抵戏"。一般认为,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另外,传说黄帝时有乐官名伶伦,后即称乐工为"伶人"。在古书中,  相似文献   

14.
马海军  贺小霞 《理论月刊》2005,(2):53-54,71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被统治阶级利用,介入政治生活,从而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政治斗争的工具和选拔、任用、奖惩官吏的依据。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的孝道,剔除封建糟粕的影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兴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1):182-185
尧舜祭祀是实现民族认同的一种方式,包含血缘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两层含义.古代尧舜祭祀的实质是统治阶级通过民族认同来达到政治认同,以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受贿犯罪立法的内容相当广泛、丰富,从中可以发现受贿犯罪产生的历史渊源,历代惩治受贿犯罪的经验教训。这为当今反腐倡廉、正风治乱、安民宁国的法治建设留下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于谦冤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少年英才立大志“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月二十七日诞生于浙江钱塘太平里一官宦之家。祖父于文,洪武年间历任兵部主事、工部主事,后致仕归家。父亲于仁终身“隐德不仕”。于谦自幼颖慧,于古人雅慕诸葛亮、文天祥之忠义。并留心史学,同究古今治乱兴衰之故,尤陆宣公(贽)奏疏,朝夕披阅,“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永乐十年(1412)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问题须从国体和政体谈起。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包括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对谁实行民主,对谁实行专政等。它标志着国家权力的归属。所谓政体,是指统治阶级用来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维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政权体系。国体和政体是密切地联系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同时,也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历史具体情况有关系。国体是决定性的,但政体也很重要,它反映着国家本质,对实现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的权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晋是中国古代金钱拜物教最盛行的时期。其中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严重地腐蚀社会机体,即奢侈腐化之风、金钱崇拜之风、清谈虚浮之风。西晋王朝一步步沦落为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政权及基层政权建设定义☆政权又称国家政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机器进行阶级统治的权力;二是指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