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9月18日至25日,由文化部和武汉市政府共同主办的’96全国儿童剧新剧目评比演出,是近14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儿童剧艺术盛会。 有幸观看12台剧目24场演出的武汉市两万多名少年儿童,对儿童剧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演出的《雪童》,讲述了一个被姥姥、姥爷宠坏了的孩子在妈妈的教育下懂得了“什么是爱”的故事。演出结束后,武汉第二师范附小的学生们聚集在台前,向台上使劲挥动着小手,一声声高喊:“雪童,我们喜欢你!我们喜欢你,雪童!……”饰雪童的小演员恽桨峥激动地跳下台,和小朋友们亲切地谈心、照相,分别时仍依依不舍。在人民剧院,1000多名小学生附和着《一二三起步走》的角色,齐声朗诵着熟悉的台词:“小小一粒米,来得不容易,谁不爱惜它,就是大老  相似文献   

2.
春訉遍人艺     
这些日子,如果你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会被改革的气氛所包围。剧院《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一经宣布,人们坐不住了。在排练厅,在走廊里,甚至在宿舍里,都能听见他们议论的声音。青年演员们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年长的演员交来书面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3.
引言美丽勇敢的白雪公主、乐于助人的七个小矮人……早已烂熟于心的经典故事加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现场的数百名师生看得如醉如痴,惊叹不已,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七个小矮人在观众席巡游而过时,笑声、欢呼声更是响成一片,这是哈尔滨市送经典音乐进校园、送儿童剧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现场。一项调查显示,在哈尔滨市城镇未成年人中,有85%的孩子没有看过儿童剧、欣赏过高雅音乐,偏远和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更是寥寥无几,他们的文化生活很贫乏,亟待解决。艺术教育和熏陶作为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如何让孩子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通过艺术教育,感受快乐和幸福,启迪心智,提升艺术品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4.
瞭望哨     
《瞭望》1985,(12)
一位女青年演员在除夕联欢会上说了一通不得体的话,引起观众的不满,已有批评文字见诸报端。笔者重提此事,丝毫没有要“揪住不放”的意思,而是这件事引出了我的一些联想。 让一个人在那种场合即兴讲话,无疑是一场思想、知识、作风诸多方面修养的考试。那位女演员的答卷很不理想,可是,如果让当今许多挂着“新秀”、“新星”头衔的青年演员都来考一考,他们的答卷又将如何呢?恐怕不及格的绝不会只她一人吧!  相似文献   

5.
汤素兰 《民主》2022,(8):57-58
<正>梁晓声为少年儿童写作的《我那些成长的烦恼》,被认为是少年版的《人世间》。看到“成长的烦恼”这几个字,你是否会想起那部著名的美国室内剧《成长的烦恼》?还有今天的许多校园轻喜剧?但梁晓声写的烦恼,与今天孩子们的烦恼相比,不是小烦恼,而是真正的苦难——贫穷的生活,精神失常的哥哥,小小年纪挑起一家子的生计、东北冬天滴水成冰的极寒……然而,这部作品用了更多的篇幅写温暖——邻里之间的,母亲和老师给予的,同学之间的,甚至是陌生人的。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5,(9)
<正>我任江西电信艺术团团长时,有一次带团到江西南昌县广福镇演出,当时的天气很冷,但在演出过程中,我看见几个孩子光着脚,穿得很单薄跑到后台来看团里的演员化妆。我很好奇,就问他们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穿鞋,孩子们看着我没有回答,我又问了一句,有个小男孩说:"没钱买。"我问他们读书了吧,他们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纪念品中,有一张盖有红色大印的卡片式介绍信,那是1982年法国戏剧中心为我在法进行学术考察时出具的。凭了它,我能在法兰西喜剧院、奥德编剧院等巴黎九家剧院免费观剧。夏乐宫剧场的纯情的儿童剧《园丁与少女》,圣乔治剧场的轻松喜剧《喧闹》,圆形岛剧场的古戏翻新的《安提戈涅》和  相似文献   

8.
《童规》──少儿行为养成教育的好教材王霞林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如何有效地开展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人们共同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以它特有的魁力吸引着正在成长中的一代青年。从升学到就业,从交往到消费,新的社会秩序、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行为规范、新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选择机会,也给他们带来了选择的种种困惑。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进入深层次分化的今天,旧有的平衡已经打破,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青年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定会给社会的稳定造成某些不利的因素。在这一条件下,特别需要社会为青年提供走向市场经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一支三亿多人的少年儿童观众队伍,他们对文化生活有着很强的需求,尤其是影视节目。然而,多少年来,这支庞大的小观众队伍并没有引起文化艺术界普遍的重视。社会上时有少儿影视节目单调、贫乏的呼声,家长们亦希望能通过影视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新年伊始,影视界推出国内第一部真正以孩子为主人公、以孩子为观众对象的大型系列童话剧,国家电视台为少儿开设了动画片专栏。这两件事无疑是给广大少年儿童带来了福音,也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易杳 《瞭望》2000,(30)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怎样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减负”不“减学”?在少年童越来越多地接触媒体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首都部分儿童问题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建议,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电视频道,增加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的节目,使电视成为真正有效于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二课堂”。开设少儿电视频道的价值 设立专门的儿童电视频道、重视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增加播出时数,已经成为北美及欧洲各大电视台新的发展趋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提供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今年接连看了两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童年在瑞金》和《大气层消失》,不禁肃然起敬。他们把电影当作严肃的事业,而且怀着一颗伟大的心。这伟大,是一位哲人所界定的伟大;“我所谓伟大的,是他竟替我们二十岁的青年,想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而且并不离开了现在。”(见鲁迅:《颂萧》)真的,这两部影片都为我们的十来岁的儿童,想到了他  相似文献   

13.
不仅有严肃的,也有游戏的;不仅有悲伤的,也有快乐的;不仅有话剧,也应有京剧,或其他的戏剧品种不久前结束的北京青年戏剧节,其间上演了包括《西游记》《东游记》《秃头歌女》《作品3号:牺牲》《采访记》《1857白房间》《电之驿站》《十二个人拼出来的》《8008》《浮生六记》《在变老之前远去》在内的共11部作品。这些剧作的上演,见证了这一代青年戏剧家的艺术理想、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叫“再思考”?其一,1980年我和田学杰同志曾对青年战士特点作过一点调查研究,写过一篇《青年战士思想特点初探》,发表在《青年研究》上。现在看来是比较肤浅的。其二,这几年,我注意看了部队报纸,内部刊物上一些研究青年战士特点的文章,联系我下部队与战士的接触,感到有些观点与实际不太吻合,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其三,青年战士的特点是个动态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和部队客观环境的变化,青年战士的特点也随之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对青年战士的现状不断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是我们搞好政  相似文献   

15.
一目前,农村青年对婚姻、恋爱自由的要求更为普遍和强烈,但是近几年彩礼数额的急剧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或扼杀了他们这种自主意识的实现。这是大改革时期农村中新旧婚姻观的冲突较量。要保障农村青年的婚姻自由,就必须煞住这种陋习的回潮。这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妇女报》、《农村青年》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编辑部对农村青年婚恋问题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所得出的结论。上述联合进行的这项调查,共收回问卷4030份,来信一千余件。上机统计的有效问卷共3402份。这些问卷和来信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还在安徽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对固鎮县的东西村、小程、王洲、邢圩等四个村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调查了男女青年527人;先后召开了13个座谈会,有150多人次参加。无论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的调查问卷,还是安徽省四个村的整群抽样的统计分析所得出的有关结论都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往往居于首要地位。当父母的,谁不遇事都想着孩子呢? 全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然而,孩子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却远不如在家里那般重要了。在有些地方,涉及到孩子们的事情,不是写在议事日程的最后一项,就是排在倒数之列。大人们啊,对于全社会的孩子,你们为何爱得不那么深? 有一批默默培植儿童剧艺术之花的儿童剧作者,在他们心目中,孩子高于一切。前些日子,这些辛勤  相似文献   

17.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6,(1):44-44
这世上教孩子们的东西,最靠不住和不可信的就是怎么做文章,而最靠不住的书就是《写作大全》之类。洞察于此,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因为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指出——文无定法。我这里所以老话重提,是感觉到看似高明的一些人总在做着糊涂事,他们一不留神,就由岸然的模样变得滑稽起来。他们好为人师,初衷或可不坏,而结果,却往往给人们留下话柄。  相似文献   

18.
韩平 《瞭望》2006,(11)
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第五章教育教学这方面,还可以做一些研究。因为义务教育是从6岁到15岁,这个期间的孩子们最重要的就是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就是我们说的道德教育。同时要培养孩子做事、处理事务的良好习惯,从少年儿童开始受教育时就把习惯养好,等到从初中进入高中就有一个很好提升的基础。从目前用的干部来看,我感觉到缺基本的东西, 就是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的《青年研究》刊登了夏中义等三同志的文章《试论青年的“三极分化”与青年工作》(以下简称《三极分化》)。该文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经过一番“潜心研究”,提出了所谓的“一条新的、明确的、符合实际的具体工作路线”,力图使思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两位青年朋友(以下简称甲、乙)和我聊天,话题就是“自由”。交谈中得知,他们读过一些萨特的书,谈起来有根有据,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下面就将我们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或许能给青年同志一些启发。魏:从谈话中,看得出你们都读过萨特的书。能全读得懂吗? 甲、乙:说实话,萨特的书是不太好懂。象《存在与虚无》,很难读下去。但其中他论述“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