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关键发展时期的社会矛盾与问题,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统揽全局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特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利益的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朋琦 《新东方》2005,(7):35-38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的和谐状态,有赖于和谐的结构,其中,利益结构的和谐是其本质,而利益对称是“和谐利益结构”的总特征。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利益不对称现象,业已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倾向,引起执政党和民众的强烈关注。当务之急,是努力实现社会利益的对称,因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肖飞 《山西政报》2009,(18):39-39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左己 《半月谈》2005,(5):62-6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最近,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更加全面、深刻的阐述。这对于我们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1、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就是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些变化一方面使阶级基础增强、群众基础扩大,另一方面,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  相似文献   

7.
环顾全球,处于社会发展风险期的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高度重视协调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9.
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社会舆情的社会化整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简单地说,社会舆情是指社会舆论反映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全面阐述了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内涵与构成,分析了现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职责范围与权限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治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面对新形势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是除政府外当今社会最有力量的组织,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同一体、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处于特殊的地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也将是社会和谐的受益者。任何有实力和能力的企业,都要履行社会责任,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雪南  范宇刚 《传承》2007,(6):4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社会中的多种复杂关系,在这多种关系中利益关系尤为重要,它以对其他关系的巨大影响作用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面对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利益关系,深化改革,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使它们达到和谐状态,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说来,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性质包含着对于法治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特征都包含着对于法治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但仅仅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转型社会,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达到利益分配的均衡,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进一步而言,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利益均衡,利益均衡的关键又是利益协调机制。为什么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分配的动态均衡呢?本文力图在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从一个侧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理性地解读。一、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会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冲突,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  相似文献   

16.
陈蔚 《群众》2006,(9):47-48
马克思曾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现实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实际是利益的驱动问题;一个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经济利益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整体协调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利益关系发生…  相似文献   

17.
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在讲矛盾规律时,都是既讲对立面的对立,又讲对立面的统一的,所以矛盾规律又称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前提就是承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两对矛盾,所以才产生改造的问题和在改造中要注意和谐发展的问题,因为这种改造,并不是为了破坏和毁灭自然或社会,而是为了把自然和社会改造得更加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三个和谐发展,不但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而且符合实践的需要。翻开邓小平改革开放年代的著作,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除“改革”、“开放”两个…  相似文献   

18.
关注并探索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也是我们参照和借鉴当代国际在发展观念、发展战略上的最新成果而作出的正确选择。社会协调发展这一理论的研究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针对性 ,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如何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呢?那就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四个能力”、“两个水平”,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  相似文献   

20.
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和谐,都离不开社会管理体制的引导作用。都需要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社会协同效应。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社会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更加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和形成规范、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