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普遍认为,明代的商屯为军屯、民屯之外移民进入云南的重要途径之一,洪武时沐英、沐春父子先后携带400余万移民入滇,明代史籍《滇略》、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当时的云南土著者少、外来者多,入滇军士全都带有家属等等,因而明代的云南汉族人口超过了所有土著民族的总和而成为云南居民的多数民族。但依据确切的史料进行分析,此种说法难以成立。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在客观上的误导,二是人们对某些史料的理解偏差,从而导致了对明代云南移民人口数量估算的夸大。  相似文献   

2.
邓文琦 《青年论坛》2006,(4):153-155
本文回顾了<助字辨略>以前对虚字的研究历史,并从<助字辨略>的收词范围和<助字辨略>对"助字"的理论阐述具体分析中,归纳总结了<助字辨略>的虚词观.<助字辨略>的"助字"涵盖了现在的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词类,其虚实区分的标准是"为义"不为义".这是对前人词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正面说,"助字"就是表示"语气与关系"的词.  相似文献   

3.
沈海梅 《思想战线》2002,28(6):66-70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和文化的边缘地区,明代以来在国家政治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边缘的云南文化在汉文化的改造、重构下被整合进文化主流中。作为云南地方文化承载者的妇女人群也成为这场文化改造运动的重点塑造对象,其结果,就是在明清云南地方志书中出现了包括节妇、节孝妇、贞女、烈女、慈母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列女群"。这一特殊社会人群在云南历史中的存在,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代西南夷之"夷"的语境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硕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24-13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比照,发现西南夷之"夷"这一概念在<史记>中的含义与语境同<后汉书>、<华阳国志>两书存在明显差异.在<史记>的语境中,"夷"是对西南各部落人群的一个泛称,而在<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则演成一个明确的族属类别称谓.本文就造此变化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作为与"氐"、"羌"、"越"相并列的族属类别称谓出现之事实,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南夷"部落人群之族系面貌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6.
<刑法>广泛使用"情节"一词,由于我国立法、司法机关没有对该词作立法司法解释,因而备受学者关注.从文理关系的角度分析,<刑法>第六十一条中"情节"一词的立法含义是对量刑的基本原则的规定.准确理解"情节"一词的含义,科学区分它的类别,是正确定罪处罚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对司法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盟各国高度重视包括病毒在内的计算机犯罪领域的跨国合作,积极推动、促进欧洲<网络犯罪公约>的全球化.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及法律防范的协同理论和其他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相比,其威胁具有"公害"的广泛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病毒的攻击性集中体现在"黑客"化的特征中.计算机病毒、木马等"黑客"程序呈现出结合的趋势,数据破坏与信息窃取并存,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范围和破坏程度空前,因此法律责任有所强化和升级.运用协同理论,建立我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法律理念,建立政府监管机构、反病毒厂商、科研机构和用户之间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和通报机制.明确网络参与方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产品质量法>解决的是一般用户层面的问题,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仅适用<产品质量法>显然不够.  相似文献   

8.
明代云南府隐逸诗人及"平居陈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域文学的重要现象之一,云南隐逸文学兴起于明代,而云南府隐逸诗人,早就引起了关注.谢肇淛为郭文作传,并在其传中说:"及杨林兰茂、安宁张维,皆以文章行谊为乡里崇尚.绝意仕进,模楷后学.时人为之语曰:'杨林有兰,安宁有张.'"袁陶村(文典)亦说:"胜国时滇中诗人,每多隐君子,其最著者四人:兰止庵(茂)、郭舟屋(文)、贾东亩(惟孝)、董西羽(难)是也."这四人除董难外均属云南府.  相似文献   

9.
云南黑树林地区"百年干戈化玉帛"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地区族群矛盾成功化解的个案,其经验及其理论启示具有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民族内部矛盾也可视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地域认同会高于民族认同;民族工作队在化解民族矛盾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丽丽 《前沿》2006,(1):193-195
唐甄生活于明末清初,是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著有<潜书>一书,是他思想的精华,并被收于<四库全书>之中.人们在提到他时,往往称他为早期启蒙思想家.但是,启蒙思想是欧洲反封建运动中资产阶级运动的铺垫.如果我国有类似的思想要称之为"启蒙"的话,也应区别对待,不应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等同.而且,唐甄的思想也不能认为是启蒙思想,因为他虽有贬斥君主、男女平等等言论,但是与真正的启蒙思想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中则反映出了他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并且,其思想也还属于传统儒家思想,并没有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佀同壮 《思想战线》2005,31(3):130-134
<文心雕龙>"折衷"的方法论一度成为论者关注的焦点,迄至今日,有关"折衷"的探讨依然热力不减.就目前情况来看,仅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似乎再难有深入的开掘.而"折衷"实等于"折中",即折于中国固有的"中"文化.以"中"的变动生成观来解读<文心雕龙>的"折衷"论而求其承载的文化涵义或许能更有效地展示中国文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在军事科学史上首次揭示了具有最大普遍性的战争现象的实质,以及战争运动规律和战略指导规律的"秘密".这种"战争哲学"在当代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作用,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勃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4):144-150
元朝在海南岛设置"黎兵万户府",作为全岛最高军事机构.但其始置时间,因<元史>及现存诸旧志皆无明确记载,以致学术界众说纷纭或说元统二年(1334年)置,或说至元三十年(1293年)置,或说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现依据大量史实深入考证,认为其始置年代,当在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之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之前.  相似文献   

14.
刘兵  张凤祥 《创造》2015,(10):64-6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从构想到实践,体现了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强烈愿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文山背靠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豆腐是中国饮食中的"四大发明"之一,始于西汉,明代时已传入云南(传入应该不早于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云南就多次吃到豆腐。大体上,到明代晚期,在汉人聚集的中心城镇、交通要道,豆腐已经普及,各种豆腐菜品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日常菜品之一。豆腐在云南的传播,在过去四五百年间,已形成自身的特点,使得这一外来文化,最终演化为形态丰富的地方性特产。  相似文献   

16.
赵利伟 《前沿》2003,(2):117-119
"一"与"不一"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辨证关系.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运用"一"与"不一"的矛盾法则,阐明了文学创作及欣赏的内在规律和审美要求,将哲学思辩转化为对文学艺术自身规律的研究与批评,得出了"一则杂而不乱,杂则一而能多"的结论,不乱之杂正是文学艺术应追求的目标.文学艺术活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活动范畴,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曲折反映,只有体现了其内在固有的规律,即一而能多,杂而不乱,才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青岛地区,大多数家族和村落,都流传着先祖来自"小云南大槐树"的说法,有的要加上"交趾国嘎嘎(哥)县"和"乌撒卫"。为了弄清楚"小云南"到底在哪里,从清代中叶到现在,不知人们耗费了多少心血。最近几年,青岛地区又掀起了新的一轮明代移民探源热潮。除少部分人坚持"小云南在山西"说外,大部分的文章几乎众口一辞地说"小云南"就在"云南省"。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在<邓小平理论概论>等四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三个代表"教育即深入揭示"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充分阐述"三个代表"思想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容,明确提出实践和当好"三个代表"的人格修养要求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佟昊 《前沿》2006,25(10):220-221
本文由古人的"比兴之辩"入手,列举前人有关比兴的经典定义,并揭示"兴"体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通过对<管锥编·关雎四>中"诗之‘兴'全无巴鼻"观点的分析,找出了钱钟书先生论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疏忽,并就此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见.笔者认为构成"兴"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物象和情感,"兴"与全诗有着深层的情感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把规范军官职务任免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必须强化"程序即是法规"的意识,克服简化程序、削减程序、颠倒程序、变通程序等各种违反程序的现象,充分发挥程序在军官任免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