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物价上涨现象具有全球性,原因错综复杂。各国都在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为稳定物价而各出奇招。2007年,俄罗斯、南非、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我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都超过了5%;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在2%-4%之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2007年调整燃  相似文献   

2.
目前,物价成为人们时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物价从2003年起连续4年保持基本稳定,但自2007年以来持续攀升。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打破了2003年至2006年保持的年均上涨2.1%的“高增长、低通胀”良好态势,自2007年8月连续5个月CPI同比增幅突破6%,全年平均上涨4.8%,成为自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的物价形势从1993年起·新疆与全国一样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当年物价上涨率(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为代表)为12.6%,1994年为25.7%,1995年中央和自治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大力治理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率回落至16.7%。1996年以来·我区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商品零售物价涨幅由4月份的最高点10.4%下降到11月份的6.5%。l至11月份平均全区商品零售物价上涨9.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3%,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8.3和103个百分点,农村物价涨幅与城市基本持平。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米袋子”和…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8,(2):51-51
汪嘉波在2007年12月28目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2007年的世界经济仍在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在俄罗斯,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莫斯科基本食品价格上涨指数已经达到11.1%,而整个俄罗斯今年通胀率预计将超过10%;在美国,批发物价11月份大幅上涨,达到3.2%,能源价格跃升到14.1%,黄金首饰价格也上涨2%;在英国,食品价格已经达到近十几年来的最高点,价格增幅要比通货膨胀率高出3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007年的全球性物价上涨呢?一些专家认为,美国是全球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今年调整燃料乙醇政策、改变玉米消费结构、大幅减少农产品出口等动作造成了世界食品价格的上升。数据显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的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美国一发烧,全球就感冒。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强化竞争,进而促成原料价格的上升。此外,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美元贬值、欧佩克限产、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现象都可被看成是引发全球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1,(9):39-42
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了6.4%。  相似文献   

6.
一、“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国民经济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改善。(一)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物价涨幅已回落到较低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省的零售物价涨幅已由1994年的24.5%、1995年的15.5%回落到1996年的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25.3%、19%回落到7.7%,这是自1992年来我省物价涨幅最低水平,说明“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物价变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物价涨幅回落较大。全年零售物价涨幅回落10.3个百分点,居民…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8,(1):6-6
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力争、七个新突破、一个稳妥推进”。 “四个力争”: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6%,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力争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略低于2007年实际涨幅;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当前的通货膨胀和以前相比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来势猛、涨幅大。1994年1—9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20.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提高23.3%。 2.持续时间长,且物价指数呈递进式上升。这次通货膨胀是从1992年初开始的,已经持续三年多时间。物价指数呈递进式逐年攀升,仅从社会零售来看,1992年比1991年上升5.3%,1993年比1992年上升13%,1994年比1993年上升近25%,1995年上半年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0%左右。 3.消费资料价格涨幅高于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而在消费资料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通胀,分别是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平均涨幅为3.8%1,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f平均涨幅为6.0%),2010年7月至今。前两次通胀的时间跨度分别为12个月和20个月,而本轮通胀预计将会持续三年左右,CPI同比上涨超过3%的态势会一直延续至2013年甚至更长。  相似文献   

10.
晓司 《支部生活》2008,(2):41-42
众人期盼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孔静芬 《新长征》2008,(2):30-31
近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高1个百分点。房价的快速上涨,购房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92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民经济连续三年保持了11%—13%的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也在加剧,突出的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涨幅不断加大。与上年相比,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3年分别上升13.2%和14.7%,1994年又分别上升  相似文献   

13.
徐连仲 《党课》2010,(18):44-46
目前,我国经济界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目标不应追求低通胀,而应保持长期的、温和的通胀目标”,并提出CPI涨幅应为5%-6%。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格局中,经济和社会真的可以长期承受5%-6%的CPI涨幅吗?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0):15-15
继4年前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之后,中国又超过欧盟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市场。早在2007年,中国市场已接收巴西7%的出口量。近年来,该数据稳步上升。而欧盟自2007年达到24.5%的高点后,则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巴西外贸协会主席何塞·奥古斯托认为,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7月份中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同)创下37个月的新高,达到6.5%,而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到6.4%,,在5月份时居民消费价格就同比上涨5.5%,涨幅创34个月的新高。在这种情况下,一、导言  相似文献   

16.
项平 《新湘评论》2009,(4):61-61
2007年7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而且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世界经济贸易滑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能达到3.7%,大大低于2007年5%的增长水平。世界经济增速急剧放慢,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都已步入衰退。实际上,这次危机的第一阶段主要波及贸易逆差国家,包括许多富国。第二阶段,危机会转向贸易顺差国家,其中大多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贵州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意外上涨。对此,本文在详细分析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后,对2007年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特点、原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作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4.2%.涨幅环比州落1.3个百分点。尽管价格运行呈现回落的走势,但当前价格总水平运行仍处于相对高位,短期内价格运行不会产生大的变化,预计2011年四季度价格总水平涨幅会在5%左右,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将在5.5%左有。预汁2012年的价格涨幅将低于2011年,  相似文献   

19.
宁波的房价涨幅在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之后,竟逐年回落了——2003年,宁波房价涨幅从上一年的全国第一退至第二:2004年,房价涨幅降至13.9%,退到全国第五;去年一季度,房价涨幅全国排名第七。  相似文献   

20.
住房双轨制是明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达 《党建文汇》2007,(12):12-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地房价如同脱缰烈马,一路狂奔。2007年,房价上涨速度尤为突出,以北京为例:北京二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比一季度涨幅高达9.5%,高价房不仅成为套在普通百姓身上的一道沉重枷锁,就连国土资源部部长也承认无力负担第二套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