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金友 《实践》2009,(4):55-56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胡锦涛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6,(10):41-41
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党性原则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在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而后形成了—整套党风建设的理论。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而对党的作风做比较完整概括的,则是在党的七大上。在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也是通常所说的“三大作风”的由来。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乌克恩主义的学风;马克思主义是一切教条主义的敌人;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环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强调的是: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共产党的力量在于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官僚主义容易使党脱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3.
陈永旗 《党课》2006,(4):58-58
新任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说,他履新之后,没有什么“三把火”可烧,倒有“三盆水”可浇:一盆水用来洗脑,保持清醒,不保守、不僵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盆水用来洗手,干干净净,清正廉洁,当好人民公仆;一盆水用来洗脚,舒筋活络,勤下基层,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马平安 《共产党人》2008,(16):32-3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今年四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工作时,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就是按照党和人民的授权,  相似文献   

5.
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至高境界和品格魅力。朴实无华地道出了执政为民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进一步解读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深刻内涵,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阐释了一种新的权力观。这种“干干净净”的权力观,其基本内涵应是“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控”。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干干净净”这四个字,朴素简洁、掷地有声.是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是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明确要求.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关爱与提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一个干部有好的作风,才能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有底气;一个地方有好的作风,才能兴事业、创佳业、建伟业;一个政党有好的作风,才能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笔者认为,改进作风的核心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切切实实做到“四在”。  相似文献   

9.
杨洁 《党建》2002,(10)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民主革命24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并将它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毛泽东在《报告》中说:“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此后,人们将毛泽东的这段论述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主政西南局期间,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三个坚持让人印象深刻。”徐塞声总结:一是坚持“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体现为民宗旨;二是坚持反对“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体现务实作风;三是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克服享乐腐蚀思想,体现清廉作风。  相似文献   

12.
张进运 《奋斗》2001,(12):5-6
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领导干部来说,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官德”修养。一个领导者的“官德”如何,对社会及干部、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古人常说,没有道德就没有国家的生存,道德薄弱就治理不好国家,而“官德”尤甚。“官德”的核心是政治修养,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穆宝亮 《共产党人》2004,(11):34-35
一、学习“两个务必”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国之大敌,党之大敌。党风、政风的好坏,事关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周内繁重艰巨的改革重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坚持“两个务必”的极端重要性,只有牢记“两个务必”,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  相似文献   

14.
何虎生  郝英子 《党史文苑》2008,(10):50-51,53
毛泽东胸怀博大而又慈善质朴,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感情。进入中南海后,他仍然保持着服务人民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阅读和回复人民来信,并在休息的时间去农家走访,了解情况。毛泽东一贯崇尚俭朴,衣服大多破旧,但仍舍不得丢掉;吃的非常简单,不讲究口味,爱吃“门前菜”;住的方面反对铺张浪费,不允许住处有华丽的摆设。  相似文献   

15.
唐剑锋 《实践》2013,(9):55
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党的形象和战斗力的反映。
  领导干部是否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直接表现在思想上、作风上、世界观上,因此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感受到。在这“三观”上,谁都无法作假掩饰自己: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表现;你有什么思想,就会做出什么选择。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像一块试金石,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金子、成色是多少,都会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赵丽 《共产党人》2004,(15):17-1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面对新的世纪和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作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问题。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良好的作风,就不可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好的形象,就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而也就不可能带领广大群众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在进入新的世纪的关键时刻,能否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经受住种种严峻的挑战,把我们的事业全面带入21世纪,在…  相似文献   

18.
孙静红 《党课》2014,(18):27-29
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言中说:“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态度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决策成败的问题,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2,(12):35-3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以民为本;二是市场经济;三是共同富裕;四是中华文化;五是民主政治。首先,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从总体上讲,大多数党员干部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作风是好的,群众是满意的。但是,同“三个代表”的要求相比,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