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书 《廉政瞭望》2003,(6):48-49
2003年3月20日,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在顺利完成了对格罗夫山陨石搜集和埃默里冰架钻探工作后,顺利回到了祖国。中国逐步迈入了世界南极考察的大国行列。然而在这个行进过程中,历史永远难忘第一批南极科考队员的生死历程。现年60岁的王明洲,当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南极科考队的电视摄像工作人员,他用镜头记录了中国首次南  相似文献   

2.
时事测试     
近来,不断有南极冰山崩离的消息,引起各国科学家。环保人士的高度关注。今年3月,一座名为B-22的冰山从罗斯陆缘冰邻近区域崩离。同月,南极大陆的拉森B陆缘冰也出现了大面积坍塌。5月9日,一座名为C-18的冰山,已经从罗斯陆缘冰分离。同月13日,又有一座大小相当于卢森堡国士面积两倍的巨型冰山,脱离了南极罗斯陆缘冰,其代号为C-19,长达190公里,宽约31公里。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其50%的海岸都是冰架。在潮汐的作用下,冰架与岩石发生摩擦,会崩溃瓦解。但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冰架分崩瓦解的速度正在加快。在过去30年中,南极洲的众多冰架一直在慢慢倾斜,但今年3月拉森B的  相似文献   

3.
1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拨款2000万美元,在南极大陆修筑 一条连接麦克默多和南极极点的公路,以便科学考察工作者和物资运 输能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 这条南极公路总长约1600公里,横贯整个南极大陆。公路起始于 麦克默多,途经漂浮在南极大洋上的永冻层——罗斯冰架,最后抵达  相似文献   

4.
晓菊 《党建文汇》2014,(3):12-12
左图:在“泰山站”这个名字还没有确定之前.考察队员们习惯称它为“520”。“520”是一个代号.因为泰山站站址距南极中山站的距离为520公里。这是我周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08,(1):39-39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扬帆起航11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乘坐改装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执行我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的首航,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第三个考察站的起步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人闯南极     
南极,有人说它是一个荒芜之地,有人说它是一个宁静纯洁的世界,还有不少人说它是梦想的冰雪天地。我在很久以前,看过许多关于南极洲的国家地理纪录片,留下深刻印象,盼望有一天能亲临圣地。终于,我等到这个机会,带领着一批团员千里迢迢来到南极,一起探索这块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7.
《福建理论学习》2014,(3):48-48
●8日,我国在南极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开站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8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25392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创21年来的最低值,其中高端餐饮严重受挫,限额以上餐饮收入近年来首次负增长,大众餐饮渐成主流。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4,(3):59-59
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竣工开站。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  相似文献   

9.
北极主权之争未停,南极主权战火再起。10月16日,英国外交部宣布,英国准备向联合国提交对南极地区部分海床拥有主权的动议,这可能会使英国拥有南极南大洋沿岸350英里(约560公里)海域内海床所有权,并享有在这一区域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南极边上智利三军俱全智利外长福克斯莱表示,智利不会放弃在南极的领土权利。智利海军和智利南极研究所决定,将重新启用智利在南极的阿图罗·普拉特海军基地。据了解,智利目前在南设得兰岛上还有两个军事基地,即爱德华多·  相似文献   

11.
雪山 《党员文摘》2009,(4):18-19
说到泥瓦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难成大器的行当。可是,仅有初中学历的泥瓦工崔仑明凭一身过硬的本领.却把这一行做到了南极,在环境险恶的南极战胜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他还成了众多欧美国家争相高薪聘请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20日上午10时,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出征仪式在上海外高桥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举行。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收梯解缆出征。此次南极科考是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1,(3):49-49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南极大陆南桑威奇群岛的一个小岛,宽不到6000米,1819年被俄罗斯人首先发现并命名为扎沃多夫斯基岛。这里是南大西洋上的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岛,每年有几个月,一群群企鹅蜂拥来到岛上,喧闹声震耳欲聋。  相似文献   

14.
说到南极,人们的潜意识马上就会想到冰天雪地、缺氧、缺土和缺阳光,更想不到那里会存在什么商机。可是,有个山东小伙子得知在那儿极度缺乏新鲜蔬菜后,就决心要去南极卖豆芽……  相似文献   

15.
罗建南 《学习导报》2013,(17):42-42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素有“楚南极边”之称,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重点发展风力、旅游、乳业等生态产业,使全县经济发展呈现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1月5日下午,贵州省第三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41件参赛作品和贵州大学等3个参赛单位获奖。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南极科考队员谢晓尧的长篇作品《我的南极科考之旅》荣获大赛最高奖——"科普文学作品特别奖"。据了解,今年,贵州  相似文献   

17.
明慧打坐时,总有蜘蛛来捣乱。他无法入定。师父说:“蜘蛛出现时,你用笔在它肚子上画个圈。看它是何方怪物。”下次打坐时。蜘蛛又来了。明慧提笔画圈后,蜘蛛就走了,他安然入定。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4日,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极地全地形车"全地虎"随"雪龙号"一起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全地虎"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制而成,集成了多项国家专利,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极地科考重器",代表着中国南极科考装备的最高峰——它能穿越雪地、沙漠、滩涂、戈壁、山地、水域等复杂地形,最高时速60公里,水中行进时速达5公里/小时,可轻松跨越0.6米高垂直障碍和1.5米宽壕沟,能在零下41℃至40℃的环境下工作,在零下50℃至70℃的环境下停放,其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全地虎"的出现,终结了我国南极科考无国产运输装备的历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未来,我们也希望通过南极这个最佳试验场,  相似文献   

19.
科言 《党建文汇》2002,(6):33-33
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利用新观测技术发现,即使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南极冰层仍在变厚。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党史纵览》2014,(3):26-29
正2013年11月7日,踏上为期155天科考征程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在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途中,暂停科考计划以最快速度赶往南极迪维尔海救助被冰层围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最终在全世界瞩目之下将被困冰洋的俄罗斯受困人员成功救出……一时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事件,也让我们再一次关注起新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