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9,(11):119-120
所谓“加减乘除”,就是算经济账。周恩来历来重视算账,擅长“加减乘除”,是这方面的典范。周恩来曾强调说:“中国有两件事情,一件是除法,一件是乘法。”他所说的“除法”,就是把生产增长的数字除以人口数,增长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2.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舒炜 《党建文汇》2014,(5):22-22
“千万别直称‘某巡视员’”巡视员一般都是厅级干部,算大领导了.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直接称他们为某某巡视员。  相似文献   

4.
清泉洗心     
一算“政治账”,我自毁前程。 二算“经济账”,我倾家荡产。 三算“名誉账”,我身败名裂。 四算“家庭账”,我夫离女散。 五算“亲情账”,我众叛亲离。 六算“自由账”,我自陷牢笼。 七算“健康账”,我身心交瘁。  相似文献   

5.
韩兆怀 《求贤》2010,(11):9-9
认识你——是一种缘分。算起来,我与《求贤》交往已经两年有余了。还记得刚认识你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太多的注意。有一天.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时才拿起随手翻翻。没有想到.这一翻,就与你结下了情缘,你那精心设计的版块.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人事”专栏里的“求贤方略”,那“文苑”里的哲思小语.深深地吸引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流连忘返.感觉你的美妙。  相似文献   

6.
提到副作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是药三分毒,连植物炮制的中药也如此.这是没人怀疑的。但好东西的副作用永远被人忽略.诸如金钱.无论是强大的国家还是渺小的个体.没有抱怨钱太多了的.财富的副作用没有人把它算在“负成本”之中。  相似文献   

7.
少数服从多数.既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也是党委(支部)议事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要正确地实施民主集中,就必须算好“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前不久,一些研究报告数据让人们情绪激动,纷纷引用“张家有产1000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调侃,为自己“被平均”叫屈,甚至谩骂一片。  相似文献   

9.
董莎莎 《当代党员》2014,(10):25-27
2014年中秋节,城口县东安乡。 周远秀喜滋滋地算着账。 去年,她家的“森林人家”农家乐毛收入达20万元。“今年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周远秀乐得合不拢嘴。 2014年是城口“旅游发展突破年”,从年初开始,这个“养在深闺”的“气候明珠”开始熠熠生辉——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4.58万人次,同比增长28.5%,实现旅游收入6R51万元。同比增长27.2%。  相似文献   

10.
父母算老几     
父母算老几?这个问题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古代是这样排的:天地君亲师,父母算老四。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天”、“地”、“君”、“师”?  相似文献   

11.
丁文亚 《党建文汇》2010,(10):31-31
近日,著名经济学者王小鲁及其研究团队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的隐性收入正高速增长。与钱权交易和垄断利益等相关的“灰色收入”已高达5.4万亿元。研究报告一出,便引发争论?一方是网友支持王小鲁,并称“还是算少了”,另一方则是统计局专家发文质疑该报告调查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2.
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多年来的共识。但笔者以为,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讲“小道理”,算经济账;而且要讲“大道理”,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树立公仆形象、凝聚民心的政治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厚明 《学习月刊》2013,(15):50-50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4.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5):26-27
我是年轻人。我不在体制内。但这个策划讲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第一篇文章里所讲述的那个寝室,一共有4名成员,文中提到了3个,我就是那第4个。不知是算惊人的巧合,还是这个寝室对时代的走向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蓦然回首,她们都走进了体制内.独我成了“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1):82-83
“他给我的是事后的感谢费,不能算犯罪”“我是用公家的钱为职工办福利,不是犯罪”……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结果却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末的一天上午,崖口村村委会。村千部快速跑进来,将一张《中山商报》摆在了村支书谭伟钦面前,标题是“南朗519亩地块2-3亿元底价成交”。 谭伟钦低头看文,这个地块正是2008年崖口村被政府征用的1.17万亩土地的一部分。他拿出计算器,啪啪啪算起来,眉毛一扬,“45万一亩呢,我们征地时才多少?不过5万块一亩,一下翻了差不多10倍”。  相似文献   

17.
张微微 《当代党员》2023,(11):38-39
<正>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一座科技感十足的蓝色玻璃立方建筑在暖阳下闪耀着蔚蓝色的光芒,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作为一个知名“打卡点”,这座建筑的魅力远不止于“颜值”,它是中国西部“最强大脑”——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主机房“硅立方”。“成都超算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建成投运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承担着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使命。”成都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周建忠 《共产党人》2009,(16):55-55
都说三十而立,眼看接近不惑,回望自己,似乎从未“立”过。品尝岁月,悟出了浅薄的“八个字”,我想这也算一个微不足道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9,(10):55-55
竹立家在8月10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多年来的共识。但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反“官本位”意识、树立人民公仆形象、凝聚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公车改革的参照系不是假定以前的公车消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4,(11):33-33
“新生态”呼唤新心态——“新生态”不可改变了,职业属性也弄清楚了,人生损益更算明白了,那么与其抱怨“公务员不好做”“官不好当”,不如更多地想想怎样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获得更大的干事创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