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科学对待儒家思想,是科学对待中国文化传统这个重大课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做到科学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家思想的一体两面、科学认识作为制度文化的儒家思想的"负资产"、科学认识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反本开新,重铸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德治为本”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光辉的行政伦理思想和丰富的行政伦理实践,其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仍有其重要的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不能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的要求,需要对之进行现代的诠释和整合,促进其现代转化,方能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石。具体来说应该从伦理精神、伦理生活和伦理制度等三个层面来探讨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制度成就了完备的现代化企业组织,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必要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第一个层面是指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知识产权保有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企业构筑的现代化营销策略模式;另一个层面上说,现代企业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积极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对公众推介其品牌。  相似文献   

4.
杨金铭  刘洋 《学理论》2012,(18):6-7
党的制度运行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而制度运行的程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核心内容。从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目标的四个维度定位党的制度运行的价值取向,是现代政治生活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在四个价值维度上,如何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得到贯彻,也是现实中每个执政党在党的制度建设中都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李洁 《学理论》2014,(4):14-15
欧洲的高社会福利制度,曾经被称作是欧洲软实力的强大重要标签。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发生欧债危机之后,高福利制度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出来。反观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层面的实施环节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总之我们要吸取欧元区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不断探究,最终在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的、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与风险社会的渐趋深化,渐次引发了现代理性对传统制度价值的撕裂式解构“,生活的政治”日渐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体验中。基于宏观层面的分析视角已然无法有效概括、诠释乃至应对政治安全话语体系中的诸多问题,由此引发的理论迷思与实践困境启示我们应突破国家与社会的实体论和二元对立思想,打通从国家逻辑的宏大叙事到生活逻辑的日常叙事之间的壁障,从而在对政治安全制度逻辑的分析过程中,建构一个基于微观层面的替代性分析框架。制度的失场、僵化以及制度间的抵牾,都会成为政治安全问题衍生的结构性根源,应基于对制度与生活逻辑的细致观察而探寻政治安全实现与维系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具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认识方法、思维模式、价值导向、流转机制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其和谐文化特质。在现代中国语境下,可以从融通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和谐因子、整合中国现代和谐文化的创新成果、争取中国未来和谐文化的生态空间等方面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特质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对公民的日常行为做出规范。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儒家思想对当下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启示意义。儒家思想以"仁爱"作为本源,试图构建一个超越差等之爱,实现一体之仁的社会,并形成了"仁—义—礼—智—信"的基本理论架构。文章还借用"中国正义论"的观念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观在社会层面的规定正是对传统"正义论"的复归。此外,儒家的修身、诚信等观念也为当下的一些理论提供了理论根基。当前,中国正处在时代转型的大潮中,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西方价值观的融合,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等都呼唤复兴传统文化、立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传统乡村自治文化是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对乡村居民生存境域进行深刻认识和对其生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后逐步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生存论方面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价值,对生存问题终极思考的永恒性使得传统和现代可以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传统乡村自治文化中长期积聚的认识和经验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得到延续。通过对乡村自治文化进行历史审视和对其内涵做简要分析,发现传统乡村自治不仅出自乡村自我管理的现实需求,也源于教化及文化传承的精神需要,这就使得传统乡村自治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超越性发展有了前提和基础,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村民自治中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其和现代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促进了一种新的经济与社会交往规则的历史性生成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制度层面看 ,它促进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与跃迁 ;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 ,全球化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经济伦理、道德意识产生巨大的碰撞与冲突 ,促进文化与观念的创新 ,提升中国民众的精神道德。然而 ,全球化在加速中国的经济增长时 ,负面作用也逐渐暴露 :其对中国的传统工业和农业产生巨大冲击 ,导致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此外 ,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霸权对中国民族文化也构成了威胁。全球化中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学习借鉴东西方发达国家的的经验 ,重建价值观 ,以化解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中的矛盾冲突 ,防止其负面影响 ,为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价值理想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孔子及其儒家从其“仁政”思想观念出发,创建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廉吏思想体系,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廉吏制度建构,全方位防止政权机构腐败,强化政权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论的精华。其所具有的社会科学义理,特别是在心理意识、文化观念、制度规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深入思考,对我们今天推进政权思想理论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保证社会主义政权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和谐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转型极其复杂,在纵向上是双重叠加,即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也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在横向上是多重复合,不同地区经历不同的转型。中国转型中产生巨大社会制度冲击和价值冲击,尤其是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中国的和谐建设既要重视传统转型中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现代转型中的价值建设。  相似文献   

13.
曹泽铨 《学理论》2012,(23):81-83
中国法制现代化旨在通过制度与观念两个层面的法治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构建。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是当前社会提倡并追求的符合现代性价值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法律在立法与司法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虽与此内涵不同,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传统法意义与本土意义的和谐因素可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邵茹波 《学理论》2010,(5):153-154
创新精神的缺失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两面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体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创新的机会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它。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创新,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抱着创新的态度去学习。  相似文献   

15.
魏良民 《学理论》2009,(21):133-135
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曾广受抨击。但是,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人才选拔方法,它体现了公开、平等、择优录用的原则,对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过启发和借鉴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在中国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我国早期儒道两大主干文化在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补机制,有助于我们实现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化。本文着重从人道与天道、阳刚与阴柔、有为与无为、德政与善治、亲而誉之与下知有之、大同小康与小国寡民、群体与个体、肯定与否定、恒常与变革、中庸之道与辩证管理、儒道互补与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系统分析两者对立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殊途同归之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  相似文献   

18.
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过了高度一元化社会管控阶段、传统管理体制逐步解体、残补模式和现代社会治理四个阶段的变迁,并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演进特征。按照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模式的要求,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凝聚社会共识、转变政府职能、发育社会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社区管理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从双重的人性假设、成熟的公民社会、现代的宪政文化、健全的法律制度——来论述宪政法治文明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过程组织与方法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科技决策一直是个专家统治的领域,不具备专门知识的公众,被认为无法了解科学的技术复杂性而被排除在政策参与过程之外。然而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效应直接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公众参与技术评价方法被认为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不确定、不平等问题的一种新的互动式解决途径;公众参与技术评价与决策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众参与式技术评价被看作是在对现代技术风险管理过程中重新构建信任的一种方式。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特征、方法与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