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一编中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以下简称涉案财产没收程序)。该程序规定了"犯罪类型"、"时间期限"和"刑法根据"三个适用条件。这三个适用条件分别存在犯罪类型不明确、时间期限不必要、实体法根据缺位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并协调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涉案财产没收程序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涉案财产价格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刑事案件中,涉案财产价格数额在定罪和适用量刑幅度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认定数额是正确定罪量刑的关键,而现实中却总是存在涉案财产鉴定结论的不准确或不稳定,影响着定罪量刑。因此分析其原因,探索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的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涉黑案件涉案财产数量庞大、种类庞杂、权属关系复杂,其处置过程中存在“黑财”与合法财产难区分、流转情况难理清、涉案人员合法权益难保护等难点。实践中,检察机关通过精准区分“黑财”和合法财产、借助专业力量理清财产流转情况、强化对涉案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等措施,对涉黑案件涉案财产规范高效处置进行有效探索。办理涉黑案件时,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涉案财产处置,坚持打击黑恶犯罪与保护合法权益并重,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提升沟通协作质效,加强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和洗钱犯罪线索发现,并强化案例提炼总结与指导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4.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长永 《法学研究》2005,27(1):111-125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具有立法授权的分散性和实际权力的集中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和适用目的的单一性等特点,但在体系上过度依赖羁押性手段,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充分体现人权保障的精神,司法实践中"惩罚性"地适用强制措施以及追诉机关自我授权和执法违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应当对适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以强制到案的措施和强制候审的措施为基本类型的强制措施新体系,将取保候审设计为最常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且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健全适用强制措施过程中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煜华 《法学》2012,(6):114-12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立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然而该程序也面临一些合宪性质疑,如未给被追诉人定罪即不加区分地没收其涉案财产,有侵犯其宪法上财产权的嫌疑。"独立的对物诉讼说"不足以回应没收合法涉案财产所面临的违宪质疑。为了化解这方面的质疑,全国人大常委会应通过立法解释对惩罚性没收和非惩罚性没收采取不同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司法同时步入扫黑除恶和企业产权保护的元年,针对审前程序中涉案财物处置乱象问题,有必要厘清与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相关的制度与程序,强化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应当正确界定涉案财产的概念与范围,合理把握涉案财物的处置方式和处置标准,在区分程序性处置和实体性处置的基础上,从职能、权力和程序三个方面强化审前涉案财产处置的控制体系。为了应对实践中存在的处置任意化、程序偏行政化、移送和保管混乱等问题,应以取证规范化为基础强化涉案财物的审查认定,丰富涉案财物的保全措施体系,对审前处置程序进行正当化改造,建立和完善涉案财产集中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邵长青 《法律适用》2012,(10):95-97
行政主体采取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后,人民法院经审查依法判决撤销,则涉案的财产如何处理?对此,审判实践中存在困惑,理论上争论不一,各国的处理方案也各不相同。人民法院在现行规定下如何应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制度完善应当如何进行?本文试对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卢成府 《江淮法治》2008,(21):40-41
涉案财产价格鉴定,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早在1998年10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安徽省涉案物品估价管理条例》,对涉案物品估价工作予以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各种涉案财产价格鉴定案件不断增加,迫切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原条例予以修订,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了对原法规的修订工作。新修订的《安徽省涉案财产价格鉴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8月22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9.
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制度是司法实践中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审查许可制度立法宗旨的曲解,以及对审查许可程序性质的错误认识,加之此项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审查许可制度执行时的混乱局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审视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修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婕 《犯罪研究》2013,(4):86-92
未经定罪涉案财产的没收程序,是一种剥夺公民财产权严厉程序。这一程序也引起了人们的些许质疑,无法认定有罪何以确定赃款?但是从实体法的角度来说如果证实确实有罪,却被置之不理等于是对犯罪行为放任,因此未经定罪涉案财产的没收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该程序既是司法实践的大势所趋,本身也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1.
林锡铭  杨柳  金琳 《人民检察》2020,(19):64-68
套路贷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财产犯罪,行为人通过设置"套路"让被害人陷入各类借贷陷阱从而非法牟利,使财产权属关系遭受严重破坏。在惩治套路贷犯罪时,对涉案财物进行合理处置是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故在司法实践中,有必要明确被害人对本金的退出义务,针对套路贷中车辆、房产被处置的不同情形确定行为人退赃退赔的范围、根据过错程度大小以阶梯的形式构建套路贷案件中第三人主观明知的判断标准,同时从完善当前诉讼制度出发保障被害人以及案外第三人对涉案财物的权利主张。  相似文献   

12.
田力男 《中国法学》2023,(5):111-127
伴随科技发展,数字时代虚拟货币类物拓展了涉案财物的形态。以比特币为典型的虚拟货币属于新型涉案虚拟财产。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强制处分虚拟财产存在困境,包括本体手段界定不清、实践运用欠规范,强制处分探索中四种不同模式均有局限,强制处分后的延续性状态和效力无法确保。对于新型虚拟财产的强制处分,传统法律治理理论适配性较弱,相应理论供给也不足,故技术性正当程序与过程性监督融合论应被提倡。未来,刑事涉案虚拟财产强制处分应走向新型技术性过程监督下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刑事强制措施的行使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以及人权极易遭受侵害。审前程序的两极对抗,如果没有司法控制机制的介入,侦查权、追诉权就可能被滥用从而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我国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强制措施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缺陷,因而借鉴西方各国司法控制机制良性运作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从司法控制视角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持续深化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当下,由检察机关从实质性角度对涉案企业开展全方面评估,决定是否启动合规程序。涉案企业合规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重视与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明确通过检察机关参与企业行政违法调查程序的正向行刑衔接机制及检察机关监督行业治理的反向行刑衔接机制。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及行政监管部门共同推动涉案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可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等方式将涉案企业合规提前至侦查环节适用。在审判环节适用合规制度建议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对涉重大犯罪案件企业及责任人可分案处理。  相似文献   

15.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合规机制初步建立,案件量持续增长,改革效果逐步显现。但要持续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还需加强对涉案企业合规的价值、理念和审查适用的研究。检察机关作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应明确定位涉案企业合规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运用实质审查的方法,从企业自身和国家司法公权力两个视角严格把握企业合规的适用标准,保障涉案企业合规考察程序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强制措施会直接干预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涉及到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这一重大问题,但是不论法律还是实践,对强制措施的监督却十分薄弱。本文试从刑事强制措施监督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监督的现状及其完善等方面对侦查强制措施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涉案物品的价格鉴定属于司法鉴定的一种,是一种具有较强技术性的专门活动。实践中因数量不少的涉案物品均已经被犯罪嫌疑人变卖销赃或者毁损,无法通过查验原物进行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同时因无实物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并不违背价格鉴定的客观规律获得了法律的许可。检察机关对该类鉴定结论的审查认定应当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程序不可避免地涉及强制力的行使问题,这一点突出表现于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而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强制措施直接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安全等表征人权的基本权益,所以合法合理地正确适用强制措施对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增强司法活动的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在涉案企业合规审查中承担多重角色,既是企业合规计划建立中的支持者、帮助者,又是企业合规计划实施中的监督者,还是给予涉案企业刑事优待时的裁量者,需要充分发挥上述角色作用。由于目前合规考察期限依附于审查起诉期限,需要将合规准备工作前移,以便于更有效开展合规考察。涉案企业合规的核心目的在于“保企业”而非“保个人”,在审查中要准确区分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单位犯罪现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而日益增多的.刑法虽然专门规定了单位犯罪,但是刑事诉讼法却没有紧跟其后,针对单位犯罪的特点设置专门的诉讼程序和强制措施,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侦查难、诉讼难、执行难的现象非常普遍.为防治高发、频发的单位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值此刑诉法修改之际,从立法角度研究我国单位犯罪强制措施,无疑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