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泽刚 《现代法学》2008,30(3):168-174
"公共场所隐私权"是个悖论式的问题。实践中,西方国家已经承认了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合法性。隐私权保护重心从"场所"到"人"的转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合理隐私预期"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法律依据,然而,"合理隐私预期"至今仍然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法理依据,这根源于对"公共场所"之"公共性"的误解。"公共场所"大都是公、私混合的"社会场所"。这不仅决定了"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正当性,也决定了对公共场所隐私权进行保护必须突破僵化的公私法分立格局。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没有明确保护,"艳照门"事件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彰显了关于明星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分析,试图提出在隐私权方面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各种新的权利形态不断出现,我国民法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关于网络隐私权,我国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国外均有一些成熟的规制方式,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自律模式和欧盟的规制方式。相比而言,我国并没有系统形成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界定,在信息化时期与我国传统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亟需加强。本文将基于网络隐私权的实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网络隐私权的由来和在"e"空间的权利形态,从而进一步探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人格权,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等宪法权利的延伸,两者存在天然冲突。晚清民国时期开始讨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问题,囿于法文化差异,政府长期将隐私权限缩在特权阶层专属的"阴私"范围,无视普通民众权益;在法制层面政府以阴私或名誉保护为借口实行新闻专制,并没有形成具有确定性的隐私保护法规;在实践层面新闻业滥用新闻自由忽视新闻法规,肆意践踏公众隐私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法制取得长足进展,未来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无论采用直接保护还是间接保护,都必须考虑新闻法规处置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制度惯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生活中个人隐私不经意的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考察我国现行立法,有关隐私权的法律规定还比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这显然不利于对公民隐私权全面、充分的保护。加强隐私权保护有利于保护个人安宁与安全感。本文指出给人们留出个人空间充分发展个性,免受他人非法侵扰,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隐私权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经济、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道德主义、集体主义下的心性文化中没有也不可能孕育出体现"权利本位"的隐私权.而隐私权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认可和对人的尊重,这恰恰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社会风尚所吻合.本文认为在中国追求良"善"的心性文化传统中,保护个体的隐私权,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本,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近几年,媒体对隐私权这个法律概念越炒越热,甚至于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样的讨论,对于普及隐私权的法律知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见诸于报刊等媒体的言论中,有很多对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理解是不正确的,甚至以讹传讹。因此,有必要对有关隐私权及其保护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阐释,将隐私权的认识统一到法律所限定的范围之内。问题之一:我国法律不是对隐私权没有作出规定,仅仅是在民法基本法上没有规定隐私权报刊上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我国的法律对隐私权没有作出明文规定,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当今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对网络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的紧迫性,而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只是通过名誉权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更属立法空白。因此应试着借鉴相关国外保护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以立法规制为主导,辅之以行业自律,技术保护和政府监管,同时,树立公民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以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这只是规定了与隐私权有关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显得相当必要.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保护隐私权才能切实做到.  相似文献   

10.
刘敏 《法制与社会》2012,(6):114-11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人肉搜索"引擎被广泛运用后,个人隐私状况已成为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人们越加重视隐私权的保护。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认清隐私权侵权和保护的内在逻辑。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动因进行探讨。以"人肉搜索"事件为对象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隐私权是指公民的私生活有受他人尊重和法律保护的权利。有西方国家,公民隐私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随着我国民主生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此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人认为,我国还没有在法律上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1982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就已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具体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松锋 《财经法学》2015,(4):118-128
财产公开是预防腐败的有力武器之一,但这可能侵犯官员个人的隐私权。美国在刚刚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时,便引发了许多关于隐私保护的争议和诉讼。虽然最高法院还没有触及这一领域,但联邦上诉法院已多次支持了财产公开制度的合宪性,理由是基于最高法院对隐私权的认定,官员个人在财产上的隐私不属于自治范畴的隐私权,无需给予严格保护。在衡量个人财产隐私和财产公开两种利益时,法院认为,官员个人的保密利益弱于财产公开所具有的公共利益,因此,应当保护财产公开法,限制官员个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广西烟草专卖局近期透露,"日记门"男主角韩峰以个人隐私被人恶意泄露为名,向当地警方报案,要求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 这条新闻实际上是当事人以其行动证实了"日记门"为真--韩峰也认为日记是其个人隐私,只是被人"恶意泄露".这桩公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官员隐私权与公民知情权的冲突.从定义看,完整的隐私权保护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保证公民个人的隐私不受他人侵犯;二是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求助于法律得以保护.韩峰认为其隐私受到侵犯,因而想到寻求法律的保护,这无可厚非.当然,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提起法律救济,而在于救济的前提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5.
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在借鉴发达国家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以达到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和促进网络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本是民法体系内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我国法律上并不存在隐私权这一法律概念。欧洲很多国家的立法上也不存在隐私权的保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国家都通过判例或者法律修订的方式,实现了对隐私权的确认,以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应该正视隐私权保护方面的薄弱,学习欧盟的一些可贵经验,实现对隐私权的确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张雪 《法制与社会》2012,(12):283-284
随着法律的日臻完善以及人们对私人空间保护意识的提高,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针对特定主体隐私权的研究,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隐私权研究较为匮乏.为此,本文以美国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为参照,首先介绍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点和必要性,然后浅析中美两国在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的现状,最后就我国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提出观点和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试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是一个为了保护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和隐私权而创设的概念,它更多的应用在诽谤法和隐私法中。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但是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都承认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合理兴趣的考量,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非意味着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就应被完全剥夺,与社会利益完全无关的私密生活信息、私人生活场所、私人通信秘密应受到法律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应从范围、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方面和认定原则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文章提出了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提高,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公共人物的隐私接二连三的被爆出,严重影响了公众人物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公众人物的隐私保护与普通群众的隐私权保护并不相同,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虽然没有成本规定,但是我国民法应该要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加以完善,将公众人物在法律中进行分类和限制,才能实现未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