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尚淑莉 《法制与社会》2011,(36):176-178
我国土地一级开发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府与企业协作三种不同类型的运作模式,各种模式适应了土地一级开发的不同情况,完善国内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应通过立法对土地一级开发模式作出多样化的规定,同时对目前实践中普遍采用但却未得到认可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2.
北京新城基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土地一级开发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13日,公司注册资本3.88亿元人民币,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全部收益为政府所有,实行独立核算。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完成政府授权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纳入土地储备范围的地块进行基础设施开发;会同规划  相似文献   

3.
牛明 《法人》2014,(3):55-56
正考虑到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政府财政各种融资功能的减弱和市场化的各种投资机构设立等原因,投资者仍然对土地开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土地一级开发的投融资仍然是方兴未艾,在过去和今后,仍然会大规模的开展众所周知,在中国经济刚刚兴起的历史阶段,社会资本是无缘进入土地开发这一领域的,直到土地投融资模式的出现,开发权仍然主要控制在政府手里。现阶段,土地一级开发严格来讲也并未市场化,仍然带有强烈的行政管制性质。所谓的土地一级开发,实际上是对于各种形态的土地,经过规划的调整、政府  相似文献   

4.
张庆国 《法制与社会》2013,(26):276-277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开发面临的法律纠纷、涉诉争议逐渐增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企业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随即成为诸多解决关键问题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在房地产企业开发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对企业风险防控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从实战中总结对房地产开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操作中必然面临各种法律风险,企业并购法律风险包括资产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经营风险、环境风险、汇率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等。当前我国企业并购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着立法不完善,风险防范操作不规范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应完善反垄断法,建立企业并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并购之前和进行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杨明 《中国律师》2010,(5):76-78
房地产开发,按照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定义,是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作为一种周期长、环节多的商业活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相伴的过程。而法律风险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上亦无处不在,充斥于从立项报批、土地取得、施工建设、  相似文献   

7.
顾浔 《政法论丛》2014,(1):135-144
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日益增长,在非洲购买不动产发展实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由于殖民地历史和当地习惯法的双重影响,非洲国家规制不动产交易的法律呈现出多种样态并存的现象。巨额的交易价格和资产的不可移动性致使在非洲投资不动产存在各种风险。如何从法律层面控制和防范风险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动产的重要课题。,以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购买土地为实例④,探讨尼日利亚的土地市场、契据交付、产权登记、土地法律渊源、产权移转流程、合同规则等理论及操作实践,旨在为在尼日利亚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法律指引,降低在当地投资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任何商业交易活动都会存在风险,虽然土地开发项目资金信托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风险却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法律人,我们必须要看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这些风险,如果无视风险的存在,那么风险来临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为了保护委托人(兼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对在交易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必要的揭示,然后对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是我们法律人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但在我国由于土地所有权虚置,农民并没有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加上法律赋予政府征地权和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权,致使农民不能享有土地级差收益。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首要的是明确土地的法律地位,赋予农民土地产权,并彻底改革征地、补偿、批租制度,完善农用土地征用制度,进而健全土地承包经济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在土地经营、出让过程中的自主权力和谈判地位,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但主要的法律风险表现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行政上的法律风险,商品房销售中的法律风险等。防范这些法律风险需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强化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避免房地产企业合同纠纷,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土地流转交易中农民面临的根本法律风险,为更好的保障农民权益,应着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风险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地法简介     
土地法是调整土地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土地、城市土地、森林土地、特殊用途土地等法律制度,征用土地、荒地的开发和利用,土地的保护和改造、土地的统计和管理等内容.由于土地是一切经济生活中的劳动总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各国政府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土地利用都十分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规调整土地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秦勇 《河北法学》2012,30(7):2-11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和土地税费法律制度来获取财政收入以充实本地政府财源的行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负效应的分析显然更为重要.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有其深刻的制度成因.解决“土地财政”的法律措施是完善财政收支法律制度,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限;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4.
郭亮 《法制与社会》2013,(17):202-203
本文研究了铁路企业中法律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法律专业方面的高端人才不足以满足风险管理需要,风险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以及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同时对铁路企业中法律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管理措施包括在企业当中构建出熟悉法律风险控制的人才队伍,对法律风险控制工作体系进行改进,强化法律风险控制方面的思想意识以及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特征,突出法律风险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邵宗日 《法学论坛》2008,23(3):133-139
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较为发达."公地"和"民地"是两种基本的土地所有权形式.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英威殖民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对土地买卖、登记、征用、荒地开垦、土地税收和租用等事项进行法律规制,从而构筑了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在土地司法方面,强调该判决在确立土地法律制度渊源方面的法律意义.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有其固有特点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辛 《法制与社会》2014,(10):276-277
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中的一部分,随着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法律风险的挑战。本文在介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阐述了如何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控制,论述了有效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企业发展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川 《法制与经济》2010,(13):97-97,1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药行业本身强风险的特性,加快医药营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医药营销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来自合同管理之中的风险,合同风险防范成为医药营销企业法律风险最重要的防范点和控制点。文章围绕我国医药营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特点和医药营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价值取向的初步分析,并据此对医药营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机制的特殊构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土地失范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对此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法律的层面作了探讨,认为实行国家、集体两种土地所有制等价平行制、对刑法、土地管理法进行相关修改是遏制地方政府土地失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悦 《法律适用》2012,(4):120-121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因未遵守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而使企业遭受不利法律后果或商业损失的可能性。现实中一些企业正是由于忽视法律风险而最终走上了破产的道路,为此,笔者对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一、当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徐素萍 《法制与社会》2010,(30):151-152
土地征收制度是各国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对私人的土地所有权予以公法上限制的一种基本土地法律制度。我国法律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实践中经常出现土地征收权滥用的情况,并且由此导致对土地征收权是否合法的争论。对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科学的法律界定,能规范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更好地实现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