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国内人民内部矛盾长期存在,国外敌对势力活跃的复杂国际环境中,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与国家政治稳定、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安全领域内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形势越来越复杂,不法分子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窃取对某些人或者某些国家有利的情报信息,国家信息安全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公安边防部门在保障国内信息安全方面担负重任,本文从公安边防工作中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在公安边防信息安全工作中能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国家防护和社会自律双层犯罪预防网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沅沅 《政治与法律》2006,46(6):111-117
预防和惩治是人们应对犯罪问题的两种策略的选择,但是两者发生作用的特点和程度是有显著差别的。我们确立预防犯罪在治理犯罪中的主导地位,应重点从犯罪预防手段和犯罪预防主体两个方面实现转变,将预防主体和功能相结合,构建国家和社会,防护和自律的双层网络体系。公众的自律网并非要代替国家的防卫网络,而是弥补刑事政策网的不足,并减轻国家刑事网的压力。因此,这种自律网络的形成应是我国刑事政策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国家安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我们在维护传统国家安全要素的同时,依靠法律的手段构筑一条"网络长城"以维护我国的信息安全已势在必行。总结我国信息安全的立法历程,剖析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完备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代,国家利益有不同的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有所不同.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作为与物质和能源并列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的信息,是对事物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意味着迅捷便利的信息交流的同时,也意味着网络信息安全将受到更大的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何以法律手段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日益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我国目前网络安全立法虽已初成体系,但有待借鉴国外已有立法经验加以完善,以保障信息网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窦刚 《法治与社会》2007,(11):73-73
一个人的选择是偶然,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众望所归。在全省1400万手机客户中。有1000万客户选择陕西移动。中国移动与21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国际漫游.网络已在全国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实现了全覆盖。中国移动以其领先的网络.清晰的通话质量.稳定的接通率.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无论是拥挤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山村.无论是冰山.还是深谷.只要人迹能到的地方.就有中国移动网络信号。  相似文献   

8.
张钢 《法制与社会》2014,(5):173-174
"棱镜计划"曝光,让美国"贼喊捉贼"式的虚伪暴露无遗的同时,也让国际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紧跟时代要求,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和全球网络空间的兴起发展,使传统绝对化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互联网的自由化、无边界性与国家独立性、固定边界有着鲜明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面临的复杂法律问题仅凭一国的力量也很难解决,加之国际组织的权力强化和地位提升,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主权或自我限制主权,以促成国家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国家安全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树立新的安全观,提高信息保障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马岭 《河北法学》2012,(1):20-21,22,23,24,25,26
国家权力也有尊严,但不能高于人的尊严,更不能建立在侵犯人的尊严基础之上。侵犯人的尊严有私人间的个体侵犯、当权者的侵犯、"上位者"的侵犯、多数人的侵犯等等。国家权力直接侵犯或参与侵犯人格尊严往往危害更大,而最严重的侵犯人格尊严多发生在国家权力与民间联手之时。宪法保障人格尊严意味着国家权力不仅不能侵犯人的尊严,还有保障人的尊严之义务。  相似文献   

11.
对大多人来说,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是一个陌生、遥远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时不刻的接触到公共外交行为,受其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程度无限加深,网络和媒体的快速发展环境下。公共外交活动由来已久,但概念又复杂多样,对公共外交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对一国对外政策的执行,国家利益的实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涉及网络犯罪除传统的朋辈、价值观影响外,存在网络空间社会、国家的“制度隙地”,致使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家庭监管失灵、未成年人失助以及罪错未成年人普遍化防治困难。因此,有必要厘定国家亲权理论的制度建构,国家需要在制度建设、源头打击、强制干预、教育辅助等多方面对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进行介入,担负起未成年人涉网络防治问题的“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3.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20):64-64
全国人大:国家秘密不再“一密定终身” 10月1日,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开始实施。修订后的保密法缩小了国家秘密范围,提高了定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政府信息的公开,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案件聚焦     
美国西南航空Wi-Fi一案陷入胶着状态去年年底,美国Advanced Media网络公司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告上法庭,称其侵犯自己的Wi-Fi专利技术,此案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日前,负责审理此案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院法官Gary Allen Feess宣布此案将于近期开庭,此案之所以延期审理,皆因法院在等待USPTO对涉案专利复审结果,Feess认为在复审结果没有公布之前做出判决可能会导致审判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国家权力也有尊严,但不能高于人的尊严,更不能建立在侵犯人的尊严基础之上.侵犯人的尊严有私人间的个体侵犯、当权者的侵犯、“上位者”的侵犯、多数人的侵犯等等.国家权力直接侵犯或参与侵犯人格尊严往往危害更大,而最严重的侵犯人格尊严多发生在国家权力与民间联手之时.宪法保障人格尊严意味着国家权力不仅不能侵犯人的尊严,还有保障人的尊严之义务.  相似文献   

16.
辨析反腐倡廉网络举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中国监察》2011,(10):41-41
反腐倡廉网络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网站或专设的电子信箱,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问题,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网络举报方式有五个特点,即:传递方式的网络化、反映内容的秘密化、受理机关的指向性、传播环境的封闭性以及表现行为的相对理性化。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时代,国家安全赖以存在的基础环境正在从原来的国土、资源、军队等有形的东西为主,转向信息和知识等无形的东西与其共存.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都离不开信息.而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机,由于其难以克服的弱点,存在着信息泄密的隐患,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罗豪才 《中国法律》2007,(3):4-5,72-74
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为题,及时、准确地提出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国家战略:“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9.
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络有害信息直接威胁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既有立法针对危害国家安全网络有害信息范围规定尚存在抽象性、粗放型、不统一等问题。准确界定“国家安全”之内涵与外延,是判定此类有害信息法律范围的基础和前提。危害国家安全网络有害信息危及的国家安全类型,主要指向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并在实践中演绎为六种具体表现形式。判定此类有害信息的具体范围,应遵循比例原则等基本法律原则,并根据个案灵活适用“双轨”“双阶”理论及“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等具体审查标准。为均衡国家安全和表达自由等权益,需将政治表达中的过激或抱怨性言论、学术研究中的评价或错误观点、部分内容失实或夸大的公共言论、针对具体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批评言论等排除在危害国家安全网络有害信息的法律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信息安全威胁。我国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十分严重,现行网络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当尽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维护网络空间上的国家主权和国家信息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和电子交易的安全,促进互联网产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