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作为行政法之法源的行政惯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区分法的要素与法的渊源的立场,行政惯例应当定位为一种行政法的法源,其作为法源的效力主要是通过行政自我拘束、信赖保护等法律原则得以体现出来。作为行政法之法源的行政惯例,其形成和有效适用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否则就不能成为具有效力的法源,且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还必须严格考量其与其他行政法之法源的效力位阶。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惯例”在现代行政法法源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惯例作为现代行政法法源之一,存在于行政和司法实务之中。行政惯例源于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的习惯性做法,它不同于民间惯例。行政惯例作用于成文法出现的漏洞之处,所以它是一种补充性法源。行政惯例的形成条件是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且存在着一个持续相当时间的行政做法,并获得了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普遍确信和为法院生效判决所确认。成文法源效力位阶受制于制定机关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高低,行政惯例的效力位阶也可以参照此方法确定之。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琼 《政法学刊》2009,26(5):34-38
国际贸易惯例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反复实践而形成的公认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为规则。国际贸易惯例是法律,而且属于法律规范中的任意性规范。国际贸易惯例在我国的适用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需经当事人协商选择;二是不能违背我国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迅速变化的情形下,仅仅依靠民法中的制定法来裁判案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司法需求。习惯法从古至今作为一种重要的裁判依据在现代更显重要。本文通过考察习惯法的历史,明晰与习惯的区别,从而确定习惯法的法源地位、效力及形式状态,以期有益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5.
法源从实质意义上讲即指法的产生的源泉或原动力,从形式意义上则指法的效力来源,又可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一直以来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侧重于其正式渊源,较少探究其非正式渊源,随着我国行政法理论与行政审判实践的发展,有必要赋予非正式渊源如行政判例以行政法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法源从实质意义上讲即指法的产生的源泉或原动力,从形式意义上则指法的效力来源,又可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一直以来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侧重于其正式渊源,较少探究其非正式渊源,随着我国行政法理论与行政审判实践的发展,有必要赋予非正式渊源如行政判例以行政法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惯例的法律适用——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中适用惯例,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惯例的法律属性。本质上,惯例是一种具有"社会规范意义"的事实而非法律。惯例虽然可以成为法官据以作出司法裁判的法源,但是,惯例是一种间接法源而非直接法源。所以,惯例必须经过法官的认可才能够转换为"习惯法",成为案件的判决依据。法官适用惯例首先需要识别、认定和审查惯例。惯例的适用范围限于民商事法律领域,在适用中,惯例只能扮演补充国家制定法的角色。不过,在具体案件中,惯例适用的规则有所不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确认的惯例适用规则,对法官适用惯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惯例的背景、价值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惯例是在法规则与经验法则关系下的一个具体问题。法律规则作为理性的产物,面对社会经验时总有不少无奈与不足,这恰恰是行政惯例生成的内在动因。伴随着行政法理念的变迁,行政惯例作为非正式规范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行政法规则并发挥着不同的效用,体现缓解成文行政法规范的局限、规范行政执法裁量的合理程度、创制新的行政法规则等价值。但在行政法治理念之下,坚持在规则前提下的行政法学研究,仍然是行政法学的基本方法与立场。  相似文献   

9.
姚辉  段睿 《法学杂志》2012,33(7):58-65,135
传统理论认为法源问题跟方法论并无关联,其只能被归结于立法论的范畴,但这种理解多半跟传统法学理论对法源的定位有关,在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未必准确。实际上,民法的法源不仅是民法基础理论的重要问题,更是民法方法论的前提性判断,是研究民法方法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郑慧 《经济与法》2001,(7):34-36
当今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任何国家要想谋求本国经济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国际市场,而必须与其紧密联系,这就要求各国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发展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有关我国加入WTO的谈判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我国将在不久的将来加入WTO,  相似文献   

11.
论民法法源之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法制与社会》2010,(35):11-12
习惯法作为制定法之外的重要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民法上承认习惯法的法源地位却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从习惯法的概念界定入手,结合现代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模式及学说动向,分析我国应当建立习惯法法源之地位及现实困境,最后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于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以及应当参照的规定存在争议。为此,应首先来夯实法源的理论基础即法源双层构造论:就法源性质论而言,法律渊源是司法裁判中基于制度性权威并具有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就法源分量论而言,法源拘束力的大小同时受它在法源等级序列中的位置以及依据实质理由偏离它的难度的影响。因最高法院拥有法律解释的制度性功能、法律规范的复合型确证授权以及试行立法的制度性实践,指导性案例已成为司法裁判中基于附属的制度性权威并具有弱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具备准法源的地位。同时,指导性案例的分量低于制定法与司法解释,并受诸多现实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Incoterms是国际商会制定的在国际经贸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惯例。为适应国际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最新修订完成了《Incoterms2010》。其在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数量的增加与删除、风险责任的划分、适用的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多新变化,也引起了新的法律问题。正确认识和解《Incoterms 2010》在适用中可能遇到的这些新问题,对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及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法的法源即民法的裁判依据,是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作出裁判的依据所在。在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主要依据,但是我国未对宪法、行政法规等制定性法源以及合同、法理、习惯等非制定性法源在民事案件的具体适用做相应的规定,导致民法裁判依据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民法法源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法治建设水平满意度问卷中,行政执法的满意度几乎是最低的,这表明行政执法的现状远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在影响行政执法水平的诸多因素中,法源冲突尤其是规章之间、其他规范性文件间的冲突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建成的背景下,整合立法资源,理顺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关系,将是解决法源冲突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造现有的行政诉讼制度以强化对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力度,同时辅以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扩大集中行使处罚权的适用范围,是避免行政执法法源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法律渊源是站在立法者的角度提出来的概念而言,法官法源则是站在司法者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法官法源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国际条约、宪法、制定法、司法解释、案例、习惯、政策、道德规范等等,它们能否被司法者采纳作为定案的根据?进一步而言,它们在被司法者采纳时又应当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界对此争议颇多,本文在此试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行政规章的民事法源地位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规章的民事法源地位与行政法对民法的规范效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涉民性”与“民事性”行政规章的出现,强烈地改变了民事行为传统的法律渊源结构,形成了新的民事行为生态环境。中国民事行为的路径依赖背景主要是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哲学,但是,诸多客观社会事实也需要行政权力对传统民事关系介入。  相似文献   

18.
从唐代法律体系和民事契约文书中,可以概括并揭示出制度与事实上的唐代民事主体、客体和民事法源的基本面貌及其构造。唐代民事主体是一不同类别的多层次结构,这—结构是相对开放的等级社会在民事法上的投影。民事客体由物、人(奴婢)和行为三类组成。民事法源由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构成,并以礼(理)为指导,各种法源因此具有相通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世贸组织的建立及其一系列多边贸易协定的生效,标志着国际贸易法的新发展,使原来仅以货物贸易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传统国际贸易法发展成为既调整货物贸易,又调整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大法律关系的当代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法的新近发展既体现在对其法律体系的扩充,又体现在对其立法内容的修改与补充等方面。本文旨在分析国际贸易法的若干重要的新近发展实例,并探讨与阐述这些发展对各国和我国外贸法与外贸法律制度的重大影响,以说明各国外贸法与外贸制度发展之趋同性。  相似文献   

20.
吕丽 《当代法学》2011,(6):9-13
古代法律演变至清代,"例"成为法典之外各种国家制定法规范之通名,在法源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清代的法源体系由基本法典与例两大系统构成,典例相辅,相得益彰,有效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典例相辅"的清代法源体系,是古代法源体系的完备形态,这是清代立法及法律编纂水平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