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认为以权力制约权力,方能防止权力滥用,并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评述,抨击了封建专制体制。而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中,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律传统。中国法律传统当中有四个方面的精神:政体上的共和精神,国家社会管理上的贤哲精神,司法上的劲士精神,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法里法外》通过随笔的形式介绍欧洲的法律历史、法律制度以及浸润其中的法律文化与法治精神,文笔流畅,文字优美,是普及法律思想和宣扬法治精神,了解欧洲法律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文本探讨了法的一般精神及法的过程,具体分析了影响法的因素和法自身的发展历史。文中指出《论法的精神》主要采用了一种自然论的研究方式,也就是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于器重生活的人的影响,进而对人所适用的法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被称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之作,西方法学的奠基之作。"它是法治思想的启蒙之作。本文通过对政治学法治思想的阐释,结合我国当今法治化进程,提出《政治学》中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启迪与借鉴。揭示《政治学》中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规定。本文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有精神赔偿的理由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建议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确定下来,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规范其标准。  相似文献   

7.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代表作,他通过这本书很好的贯彻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理念,执行了启蒙运动反封建、反教会的重要任务。《论法的精神》所提出的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等重要概念和书中所采用的独特的政治社会学的方法对后世的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制度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成为近代法学和社会学的创始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文 《中国司法》2005,(3):75-76
文化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社会两方面。文化思考包涵着理念、心理、规律、形式、效果、品位以及思辩性理论等等。关于法制宣传工作的文化思考,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法治文化的角度认识法制宣传工作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法律的历史并不等于法治的历史。据史书《左传》记载,中国法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朝。但是,法制并不等同于法治。普法,掀开了共和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普法也是从《婚姻法》开始的。经过近20年的普法教育,中国人的法制观念确…  相似文献   

9.
<正> 研究和借鉴外国法律,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但囿于语言限制,在我国的法律工作者当中,真正能够了解外国法律的人为数很少,了解的内容也很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出版大型系列译著《各国法律》。《各国法律》(美国卷)将首先出版。《各国法律》(美国卷)按照《美国法典》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萨维尼《历史法学派的基本思想》一书阐述的历史法学派的基本主张为切入点,评判该学派其中主要的思想,研究其中对于我国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的主张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是法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文明造就了一大批追求法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思想包括了法治与人治、法治与自由、政体、正义等的关系,把握这些法律思想,理解其内涵,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大量描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视地理环境为影响民族精神、法律制度以及政治组织的直接原因,后人总结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是否真的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一切,还是说学界有所夸大?在引进地理环境决定论近百年之后,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否还有生命力,怎样才是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刘贻石 《法制与社会》2012,(24):237-238
我国传统上缺乏法治文化,儒家忠孝等级伦理和乡土社会的人情关系无法为现代化的中国提供制度支撑和文化底蕴.法治文化构建应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法治文化构建面临诸多障碍,如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因素薄弱,熟人社会与人情关系阻滞法治文化生成,社会生活中法律权威尚未形成等.因此构建法治文化的过程中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构建的关键;第二,法律规则成为社会生活准则是基础;第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归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评了《论法的精神》的文字价值,并浅谈了其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科学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司法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方宁 《法制与社会》2010,(20):289-289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广泛引用世界各国及历史上的政治法律实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引用和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是最大,但在总共31章中有21章提及中国的内容,其中有9节是以中国为主要论述内容,孟德斯鸠由此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彭真所倡导的法治人权、依法定罪、司法专业化的理念,为我国法制建设定下最初的基调。这些理念被成功写入1982年《宪法》中。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是在彭真主持下制定的。他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表述,更是为后来数以千计的法律划定基本的框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彭真已经开始践行他的法治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奠定了这个新生主权国家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14,(2):119-120
正法治是人类文明共同智慧的成果,所以当前世界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通过法治来治国理政。但是法治的发展却没有共通性的普遍真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基于其自身特色的法治实现道路。每当我们捧起孟德斯鸠的那本传世名著《论法的精神》之时,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无不是对特定民族法律特色的概括,当然也是对实现法治不可能存在普遍真理的诠释。孟氏的这一观点又被后人进一  相似文献   

19.
《商君书》是在现代社会中,记录商鞅法律改革思想的主要辑录。商鞅的刑罚目的理论,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以重刑、必得等方式为内容,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同时这一理论也为日后的秦法残暴及国势渐衰埋下了伏笔,以史为鉴,本文探讨了商鞅法治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西塞罗的《论义务》中提炼出作为罗巴法道德基础的古罗马道德观,分析其在罗马法中的体现及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影响。在确认社会道德观对于同一时期法治巨大影响的前提下,参照罗马法道德基础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转变法律权威来源;”、“以超前立法唤起法治精神”、“设立公民不损于已的利他义务”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