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审判实践中,涉及刑事、民事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不断增多。法医鉴定在案件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匆庸置疑,审判人员对法医鉴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从笔者本地区赔偿案件鉴定情况看,近几年除要求对伤者进行伤情程度鉴定外,还要求对伤残程度、医疗时限、医疗费用等进行鉴定。实践中,法医技术人员与审判人员在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还不尽一致,有些问题上认识差距较大,确需不断探讨、研究,逐步统一认识,以使案件得以合理公正地解决。一、伤残程度鉴定的标准适用问题涉及刑事的人身伤害案件,就其伤情程度鉴定,两院两部已于1990年分别…  相似文献   

2.
在审判实践中,涉及刑事、民事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不断增多.法医鉴定在案件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匆庸置疑,审判人员对法医鉴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从笔者本地区赔偿案件鉴定情况看,近几年除要求对伤者进行伤情程度鉴定外,还要求对伤残程度、医疗时限、医疗费用等进行鉴定.实践中,法医技术人员与审判人员在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还不尽一致,有些问题上认识差距较大,确需不断探讨、研究,逐步统一认识,以使案件得以合理公正地解决.  相似文献   

3.
罗斌  屈建业  毛永新 《证据科学》2004,11(2):141-142
损伤程度鉴定是法医临床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通常情况下,评定的对象应当是活体。伤者遭他人伤害,在评定损伤程度前因其他原因发生了死亡,由于案情的发展和诉讼需要,必须对死者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死后是否可以进行损伤程度鉴定,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两例死后损伤程度鉴定的案例分析,试阐述形成此类案件鉴定的基本条件和处理这类案件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后伤残等级和休息、护理、营养时限的法医学鉴定,以及颈部损伤、原有疾患与后遗症之间因果关系法医学鉴定的原则与方法。方法收集64例颈椎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案例,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交警部门反馈的涉及伤病关系案件的处理结果,了解案件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认可程度。结果随着对颈椎损伤后伤残评定案件中原发病的认识逐渐增加,相应颈椎损伤涉及伤病关系鉴定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在受理的颈椎损伤伤病关系案件中,均按照伤病关系理论进行鉴定,案件处理机关(交通警察)以及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各种颈椎损伤进行伤残等级和“三期”鉴定的案例,由于损伤机制不同,自身原有颈椎健康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鉴定中应考虑原有疾病对伤残等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些审判人员在审理缺席判决案件时存在三种明显的错误倾向:1、不查明被告缺席原因。民诉法第132条规定,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应当延期开庭审理。而一些审判人员为求简便、快捷,对此类案件不实地调查,不分是否有正当理由就缺席判决。2、审判人员独任审理。民诉法第142条规定,只有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而缺席判决的案件由于当事人一方缺席使审判人员无法知道当事人双方是否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是否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10):64-64
〈〈结合基层审判实践,笔者认为对基层法庭办理的以下几类案件不适用调解:一是法律规定不得调解的案件,二是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公告案件,三是经传票传唤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缺席的案件,四是双方当事人均明确表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婚姻家庭纠纷等法律规定应当进行调解的案件除外)。  相似文献   

7.
调解,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案件的一种主要方式。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同样适用这一方式。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通常是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在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一齐到庭的调解方式,我们称之为“当庭调解”。在审判实践中,还有一种调解方式:诉讼双方当事人不需要到庭,而由审判人员用书信向一方当事人转达对方当事人意见和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成双方达成协  相似文献   

8.
浅论输血感染侵权诉讼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笔者就输血感染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对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要求、归责原则以及司法审判中如何处理此类型案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路明 《证据科学》2003,10(3):146-148
本文笔者就输血感染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对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要求、归责原则以及司法审判中如何处理此类型案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制度,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大家共同探索的问题。在实行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我们采用庭前交换证据的方式来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行为,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庭前交换证据即是在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案件前,由审判人员召集双方当事人,使其将搜集的证据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法院,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副本交换的一种操作规程。房前交换证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人民法院主持下的当事人之间庭前交换证据是民‘事…  相似文献   

11.
伤情鉴定工作是现阶段法医鉴定工作中的难题,对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有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到法院的量刑尺度和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司法伤情鉴定质量是目前我国司法伤情鉴定机构的首要任务,各地方公安机关的法医刑事鉴定机构在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社会公平的重要责任。在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安机关法医伤情鉴定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安机关法医伤情鉴定工作的对策,以提高我市公安机关法医伤情鉴定的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伤害案件是一种比较难于办理的案件,其主要证据体系中的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全系言词证据,受当事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可变性强,可信性小,而唯一客观的证据即伤情鉴定,加之伤情鉴定在伤害案件中直接决定着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关键问题,从而使得有关伤情程度的法医鉴定成为办理伤害案件中的核心证据。  相似文献   

13.
离婚案件中公房处理问题冯涛离婚案件中公房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审判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还涉及到家庭其他成员、房屋所属单位、房管部门等诸多方面,平衡起来很困难,所以,一段时间内,对离婚案件中公房的处理问题管与不管成为法...  相似文献   

14.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是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难点、焦点案件之一.此类案件一个显著特征,即诉讼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焦点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医学问题,法官在裁判时常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鉴定结论.因此,鉴定结论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案件的裁判质量.我院自2003年1月实行司法鉴定归口管理,司法技术室承担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对外委托鉴定管理工作后,使过去存在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问题得到较好的纠正.但同时却又出现鉴定结论不能完全适应审判需要,当事人双方对鉴定机构选择不一,尤其是《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如何委托、鉴定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案件的审判.笔者通过2003年至2010年我市两级人民法院527件案件,找出委托和鉴定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民事审判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机构的病历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必需材料。及时就医不但是抢救伤者的必要,也是进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不可或缺的环节。可见,医疗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些影响,笔者谨对医疗中的手术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手术因素的影响有所把握,从而准确判断伤情实质,为科学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案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如何追究,已经越来越成为审判中的重要问题。审判实践表明,由人民法院认定离婚案件当事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需判决离婚的案件中,一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情况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这类过错往往是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鉴定人所出具的鉴定意见,对保证审判的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不难看出,鉴定人的出庭率比较低.在鉴定人不出庭的情况下,法官、辩护双方无法就专业性的问题进行质证,因此难以保证诉讼的正常进行,审判公正也难以保障.对此,笔者将对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鉴定结论作为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在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及其审判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涉及人身伤亡的案件在普通刑事案件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在办案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鉴定结论”是各式各样的法医学检验鉴定报告。它们较之其他证据材料有更强的专业性,致使案件相关人员包括办案人员、律师、双方当事人等在判定其正确与否时常面临一定困难。司法实践中,影响鉴定结论科学性、准确性的因素相当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里笔者仅就临床法医学检验鉴定过程中,鉴定时机的选择可能对损伤程度判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鉴定人…  相似文献   

19.
鉴定书照片应用实例李金忠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068350)1993年8月本室受某司法机关委托,对被鉴定人H的伤情进行法医学鉴定。鉴定人询问被鉴定人姓名与委托信中相同,检查后出具了法医学鉴定书,并将照片附后,该案诉讼后,审判人员核对双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医疗事故纠纷日益增多,而在这类案件处理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医疗事故鉴定。由于医疗事故的鉴定标准及鉴定程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所以在审判实践中,相类似的案件却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这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明确损害程度和损害责任,对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