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台湾舆论或涉台舆论为研究对象,或者用舆论方法研究台湾的研究,统称台湾舆论研究,它与台湾民意研究、台湾新闻研究、台湾传媒研究及台湾政治研究,彼此重叠,却并不从属。其学术谱系中的定位有两个区间,一是处在台湾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台湾舆论研究与台湾政治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调性更趋类似,地位举足轻重;二是处在中国舆论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台湾舆论研究有着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其舆论场相对独立,舆论主体多层多样,舆论形式异常发达,舆论议题更呈"米"字型结构错位层叠,是中国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区域研究特例。台湾舆论研究的存在及其价值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其在台湾研究与中国舆论研究双重缺失的不对称现象急需扭转。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党、政府、人大、政协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意见。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使学术界在协商民主研究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状况,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翻译、引进、介绍与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提供了对比与参照。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历史考察不够全面、具体,中国特色研究挖掘得不够,实践探索方面的总结有待提升,对策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区研究是印度国际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印度地区研究的学科设立和发展都由政府主导,学校和研究机构本身的自由空间相当有限;重视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较弱,但理论的觉醒和反思已经出现;其研究覆盖地区范围广,每个地区都有数量不等的专家,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还很少见;印度学者正积极谋求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包括学术影响力、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等。  相似文献   

4.
文革时期是海外中共研究的兴盛时期。随着研究资料状况的改善,海外学者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共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的拓展。尤其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海外中共研究的进展,代表了研究范式的转变:原先主导海外中共研究领域的"极权主义"模式分崩离析,以"派系斗争"为代表的政治冲突则成为海外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对于海外中共研究而言,这种研究范式转变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的国际关系新疆域研究在空天、海洋、极地和网络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研究材料不够扎实、准确,以及相对缺乏联结不同学科的研究框架。为此,在新疆域研究过程中,应选取具有时效性和权威性的研究材料,将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经验嵌入新疆域的研究对象中,提出新议题并对其研究。具体而言,在海洋研究领域,需要根据需求与能力更新海权观念,制定更具效率与可行性的战略与对策;在极地研究领域,除关于极地问题合作和全球治理研究外,也应重视因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问题;在空天研究领域,由人造卫星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对国家能力和战略态势产生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在网络研究领域,要注意网络技术进步对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拉美研究在过去60多年间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亦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日本和韩国的拉美研究作为参照,通过对中日韩三国拉美研究的源起与发展、高校课程设置、研究人员构成、学术平台及其作用、重点议题分布等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的拉美研究当前面临着语言学习与地区研究联系不紧,多领域、跨学科研究未获应有重视,研究中偏地区轻国别、偏政策轻基础的取向明显等结构性问题。加强研究人员西葡语语言能力建设、提升研究人员综合学科知识素养,细化拉美地区国别研究与增强针对拉美地区的基础性研究,应是当前推进国内拉美研究纵深发展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经历了兴起、整合、深化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趋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相一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并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同时,相关研究存在学科支撑不足,研究表面化、主观化、同质化,研究不够规范、缺乏历史研究等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国会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特别是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然而,迄今国内对美国国会政治的研究仍停留在现象描述的阶段,对国会政治的内在规律缺乏整体把握和理论深度。美国的国会政治研究经历了类似英国式政党的议会政治研究、具有社会学倾向的立法行为研究和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指导下的国会制度研究等范式的转型。而国会研究范式的变迁往往与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方法论的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把握美国国会政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的国会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国会治理尤其是国会外交将成为中国的美国国会政治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大陆电视批评研究领域,限于资料收集难度和各种隔阂,对台湾的电视批评的专题研究不多,而台湾的电视研究又多附着于媒介研究和实证研究之中,缺乏对台湾电视批评的具体研究,以及对其发展概貌的整体观照。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系统研究台湾电视批评的历史和现实面貌,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的概述。作者将中国的非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即感受非洲(1900—1949)、支持非洲(1950—1965)、了解非洲(1966—1977)、研究非洲(1978年至今),对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中国非洲研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颇有成就。非洲研究正逐步由政治取向转为学术取向,研究领域由窄到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的非洲研究也存在缺陷,如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少有国别或个案研究,与国外交流不多,研究成果很少以外文出版。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将大大推动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其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有助于研究者理解现时代的国际问题;可以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灵感;历史学还具有借鉴功能并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当然,纯粹以历史方法研究国际关系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和国际关系的其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历史研究才能更好地为国际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国土分裂的现实塑造了韩国国家安全研究。在研究议题上,大国竞争与韩国的安全战略选择、朝鲜半岛分裂及朝核问题是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主要议题,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问题意识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研究范式上,韩国学界广泛借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同时,考虑到本土问题与西方范式之间的错位,韩国学界也进行了反思,其中,加强外交史研究与区域国别的研究是学界提出的两条重要思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批留美归国博士是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力量,这提升了韩国安全研究的学术规范性与国际化水平。另外,通过学科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努力,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也基本确立。通过国策研究机构、社会智库的发展,学术研究与政策决策之间也形成了有效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13.
安全研究在英国拥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英国的安全研究诞生于19世纪末大英帝国的转型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分支,英国的安全研究设置了以战略研究、裁军研究为主的研究议程,对国家安全这一议题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在一个世纪的知识积累中,英国的安全研究在学科体系和学术研究方面逐步形成了突出历史、文化与规范研究的特色。具体而言,英国的国家安全研究重视非物质因素(尤其是战略文化和伦理)的作用以及历史案例和实践经验的独特性。与美国的安全研究相比,英国的安全研究在方法上强调反思性而非科学性,追求历史经验的特殊性而非经验现象中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总统政治是美国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美国学界相关著述颇多。美国学界对总统政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制度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同时,由于研究者关注总统政治的角度不同,美国学界对总统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宪政—法理研究范式、政治(传记)史研究范式、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政治—权力研究范式和认知—心理研究范式等五大研究路径。每一种路径都只抓住了总统政治的一个侧面,唯有注重研究总统个性和制度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理解总统制在美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面广,其全面推进提出了更高的智力支持要求。通过梳理既有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发现,从智力支持角度,"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未来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亚研究带来重大机遇,使其资源投入增多、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机构增长、学术阵地拓展,但中亚研究所贡献的智力支持仍存在重要不足。为逐步强化中亚研究对"一带一路"倡议及更为宏大的国家战略的智力支持,中亚研究界需要加大对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区域问题研究的融合,加大对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深化与拓展研究议题。唯有如此,才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中亚研究水平的真正提升,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提供更好、更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考察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应不仅局限于日本对中国大陆的研究,而且还应包括其对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研究。但限于资料和笔者能力的局限,本文考察的范围为“二战”后日本对中国大陆的研究。在日本,中国研究是其区域研究的内容之一,在日本区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的中国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曾作为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1年之后,中东欧地区国家脱离苏联集团而作为国际舞台上的独立主体。此后的中东欧研究也从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中剥离出来,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清晰可辨的客体。历史地看,中国的中东欧研究具有两个鲜明特征,即非连续性和政治性。受这两个特征影响,中国的中东欧研究经历了研究对象称谓、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随着中东欧地区国家欧(盟)洲属性不断增强和大转型进入新阶段,中东欧研究的欧洲性亦日益凸显。虽然中东欧国家本体论的研究依然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研究者必须正视中东欧国家的欧洲属性。当然,作为过往地缘政治的"遗产",整个中东欧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客体有可能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0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聚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注重研究社会主义与研究资本主义相结合、研究理论与研究现实相结合、研究中国与研究世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0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聚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注重研究社会主义与研究资本主义相结合、研究理论与研究现实相结合、研究中国与研究世界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定量研究已经成为西方政治学界(尤其是美国政治学界)的主要研究方法,但也出现了"定量霸权"的局面。同时,定量方法日益繁杂、深奥,出现为定量而定量的状况,并且定量学者的学术著作日益"小众化"和"圈子化",定量研究的弊端日渐显现。为摆脱"定量霸权",西方政治学界开始反思并批判政治学领域里定量思维的统治地位。一些西方政治学者认为,政治定量分析存在种种不足,政治学研究必须摆脱"物理学嫉妒"。另外,也要认识到政治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两种独特的文化即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者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研究程序和研究逻辑,本质上两者并不存在彼此对立的关系。为超越"定性—定量鸿沟",政治学者必须摆脱对特定方法论的盲目崇拜,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去选择研究方法,而不是从研究方法去选择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