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春华 《法学杂志》2008,29(2):93-96
执行依据是执行机构据以执行的依据,判决执行依据应当明确、具体、完整,若判决执行依据不十分明确、具体、完整,便构成了执行依据的瑕疵。判决执行依据瑕疵造成了一部分案件难以执行,司法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但现行法律对判决执行依据处理规定相当粗疏,有必要对判决执行依据从判决执行依据不完整、不明确和不具体的处理以及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得出较为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完善民事执行救济的程序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逍媛 《法学》2005,(7):91-96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因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及不明确,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了直接影响,由此加重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执行难”和“执行乱”。民事执行救济的立法缺陷在执行异议法定审查程序、执行救济方法、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欲从程序上完善执行救济,应分立设置执行裁决机构和执行机构;建立异议之诉制度;取消现行执行异议,赋予当事人或案外人程序救济权;设立对执行救济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执行难”是指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不能得到实际和充分的履行,造成权利人的权利无法付诸实现,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在我国,主要是指民事执行。刑事案件不存在执行难。执行难在各国司法实践中不具有普遍性。执行难存在的原因复杂,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法治建设程度、社会文明状况、公民法律意识等密切相关;又与执行力量和装备不足、执行队伍素质不高等诸方面因素相联系;民事执行理论研究薄弱、民事执行制度尚存缺陷、民事强制执行立法滞后等也是其重要的原因。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对执行权的本质的分…  相似文献   

4.
当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原因较为复杂,有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执行不认真,监督不到位,追究不严肃等方面的原因。不论出于哪种原因,反腐倡廉制度得不到执行,势必损害其公信力和生命力,而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制度在实现生效判决、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民事执行制度存在诸多疏漏,如执行措施有限、执行救济不完善、执行程序中的平等原则不合理,远远达不到保证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任务,更无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目的.因此,民事执行制度应当加以完善,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执行措施、完善执行救济、在执行程序中树立优先原则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是新时代行政检察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非诉执行概念不明晰,且在法院受理、审查、执行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急需厘清和监督纠正。检察机关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有法理、法律、政策和现实依据,可从监督案源、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保障等全面构建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确保真正做实行政检察。  相似文献   

7.
杨擎 《法制与社会》2010,(34):358-358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执行和解制度在我国不可行,并从四个方面探析了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即无法弥补之缺陷,进而得出执行和解制度之不可行性,文中兼就“执行难”的解决思路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在行政非诉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受制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监督方式缺乏刚性、程序制约等原因,检察机关开展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案源匮乏、监督成效不佳、工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从完善立法、更新理念、加强监督力量、扩大宣传等方面以补齐行政检察短板,促进"四大检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职能主要包括刑罚执行监督、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监督等方面,由于受到刑事执行监督依据的概括性与刑事执行活动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矛盾、刑事执行检察中监督力量配置与履职要求不相匹配、刑事执行监督的履职方式尚未实现"办案"模式转型等现实问题制约,远未达到立法的应然要求.未来应当明确刑事执行检察的履职目标,强调其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扣押船用燃油的执行需要将燃油卸离船舶,但在实践中存在来自于安全要求、海关手续、履行主体等方面的困难,法院又不可以将燃油继续存放于船上的方式来执行船用燃油的扣押。法院在处理有关扣押船用燃油的申请时,应当注意对本港作业条件的了解,明确执行期限,及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既维护其裁定的权威性,又不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偶有发生,比如:群体上访、发生干群冲突、官民对簿公堂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执行政策有偏差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对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理解不透,贯彻执行不力,甚至断章取义,执行起来偏差较大;有的在执行政策中不能很好结合当地的实际,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落实政策不及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2.
拷问注射死刑的兰大难言之隐——成本、人道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射执行死刑,是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对被执行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无痛苦的死亡方式,充分展现了执法的文明化与规范化。且相对于枪决,执行中罪犯的生命具有可逆转性,且执行后的器官具有高效利用性,因此,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推崇。但是,如果以高标准的姿态加以审视,会发现这种执行方式也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执行成本偏高、执行过程中诸多因素所导致的并非十分人道的结果,以及在执行选择权方面法律规定的缺失产生的法律不公。为使这种较为人道的执行方式更加完美,需从降低执行成本、科学调配执行药物、合理缓解被执行人及执行法警的心理压力,以及赋予特定被执行人注射执行死刑选择权等几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巩富文  黄海 《人民检察》2013,(23):16-21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具有合法性、制衡性、独立性、建设性、程序性五个基本属性;其监督范围不应当局限于《通知》所确定的执行机构存在明显错误的执行不作为情况,还应包括执行依据是否合法和执行活动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两个方面;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既可以由检察机关依职权决定,也可依当事人申请进行;应当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多种监督方式统一为检察建议的形式,只是在内容上可以有所区别,体现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晨 《法制与社会》2011,(4):139-140
行政诉讼中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上的一项特有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该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证行政的效率性和连续性,以及法德安定性等方面的考虑。但是,该项原则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日趋严峻。主要体现为不符合行政诉讼法保护行政诉讼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忽视了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益的保护,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产生,以及与现行的执行制度存在的矛盾。以诉讼停止执行作为对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补充.出现错误时及时赔偿或补偿当事人,更好的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善诉讼不停止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刑罚交付执行活动中,存在着生效判决、裁定不及时,罪犯羁押和交付监狱收押不及时甚至脱管脱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律和司法的权威性。问题的形成有刑罚执行诸方面对《看守所条例》、监狱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相关规定理解不一甚至错误的原因,也有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监督程序和机制不完备的原因,对此,除检察机关应积极主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外,还需要国家立法对相关监督制度和程序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中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上的一项特有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该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证行政的效率性和连续性,以及法德安定性等方面的考虑.但是,该项原则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日趋严峻.主要体现为不符合行政诉讼法保护行政诉讼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忽视了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益的保护,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产生,以及与现行的执行制度存在的矛盾.以诉讼停止执行作为对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补充,出现错误时及时赔偿或补偿当事人,更好的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善诉讼不停止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委托执行制度的建立,在降低执行费用,减轻被执行人经济负担和避免异地执行中发生冲突事件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委托执行案件执结率普遍不高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以致引起人们对建立跨辖区案件以委托执行为主的执行工作新格局产生诸多的疑虑。笔者试从改革和  相似文献   

18.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保全措施的作用在于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临时保全措施的执行是存在很多困难的,特别是在域外执行方面困难更大。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保全措施在域外也很难得到执行,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国内法律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尚未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因此,我国应谈在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和其他国家建立临时保全措施执行制度方面的沟通机制,以此确保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罚金刑,无论其金额制定的如何合理,如果执行方法有问题,则将无刑罚之效果。由于罚金刑的执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有赖于受刑者的配合,因此,罚金刑在执行中面临着许多困境,罚金刑执行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某些区域性的调查报告显示,罚金刑的执行率是极低的,“判而不罚”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除了执行机制方面的原因,如财产状况随卷移送制度、财产保全制度、执行协助制度等等的不健全,立法上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民事执行中,将执行人的债权作为执行标的案件不断增加,因此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如何确定执行人的债务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的地位,这是民事法律中需要明确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是就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来说,在这个方面的规定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因此文章从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的理论误区入手,以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的法律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依据,分析了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被执行人债权执行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