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气相色谱法鉴别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色痕种类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甲醇为提取剂,对86种不同产地、不同牌号的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色痕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鉴别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塑料制品在犯罪现场的出现率极高。对塑料制品上的指纹一般采用粉末法和“502”胶熏显法,实际工作中磁性粉应用最为广泛。塑料的特性及环境条件容易导致塑料客体带有静电性,塑料制品上的静电干扰容易被误解为显现不利。在塑料客体上显现指纹,静电的干扰一定要考虑。采用消除静电法可以明显增强粉末显现效果。在塑料客体上显现其他痕迹,如静电法显现压痕字迹(塑料膜上)、足迹的静电吸附等,也同样要注意消除静电干扰。  相似文献   

3.
传统分色照相是利用色光及滤色镜,改变被摄客体在某一选定色光波段的反射光亮度分布,以加强或减弱被摄客体颜色之间差别的一种专门摄影技术。使用数字图象处理软件中的数字分色技术,同样可以有效处理不同颜色之间的亮度反差,与传统方法相比,可选色光波段多,操作方便,分色效果好于传统分色照相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分色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物证摄影中经常需要显现和加强彩色背底上的痕迹,用普通摄影方法很难拍出符合检验要求的图像。在常用的分色摄影中,色光选取都是凭经验,或是盲目的。本文介绍通过光谱检验找到最适合的色光,再通过分色摄影、数据处理获得符合检验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5.
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犯罪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形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行为人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他心理的外化表现。犯罪现场留有什么样的物质痕迹,这些痕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痕迹的犯罪行为等都会反映出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状态。通过现场痕迹反映出的犯罪心理状态并不是可以通过感官或仪器就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是需要依靠心理学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进行。  相似文献   

6.
用照相的方法能有效分离非渗透客体上一次性重叠的油质和血质手印。对于非渗透客体上先血后油和先油后血的重叠手印可用分色照相的方法,均可区别透明或非透明的客体对血质手印进行加深和减淡的处理。先血后油者,在透明客体上,可衬以黑色衬底后用绿滤色镜加深血质手印,使油质手印在深色的衬底上突现出来;在非透明客体上则可用红滤色镜减淡血质手印突出油质手印。没有被完全消除的血质手印对油质手印的纹线及流向影响不大,可得到较清晰的油质手印。先油后血者,由于血质手印不单纯是红色还有其它色彩,所以不能够完全消除血质手印,没有被消除的血质手印轮廓始终覆盖在油质手印上,所摄油质手印不能达到检验鉴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码相机的黑白模式分离异色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码相机逐渐替代了胶卷相机,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用数码相机的黑白模式进行分色照相分离异色痕迹实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不需要后期用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分离,这为保持证据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木板上书写字迹的特征。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木板上书写的字迹进行观察和分析,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到木板上字迹的特征。结果:如果木板硬度大,则纹理密,字迹特征变化大;如果木板硬度小,则纹理疏,越接近纸张,字迹特征变化越小。结论:木板上书写字迹的特征比较稳定,可以作为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勘查野外案件现场时,及时扩大勘查范围,可以快速发现关联现场并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最终达到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场提取的各种痕迹物证以及犯罪主体的行为习惯性,通过信息汇集、整理、分析等方式,可以达到快速串并案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潜在痕迹,也叫潜在信息或心理痕迹。它是犯罪分子作用于犯罪现场并通过现场表现出来的犯罪分子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抽象性、不能被人们直接感受到,但又客观存在的信息,需要侦查技术人员观察、发现、分析、提炼。对犯罪现场潜在痕迹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搞清楚犯罪分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并解释犯罪现场遗留的、难以解释的痕迹。其对象主要是犯罪现场那些隐藏在有形痕迹中的潜在信息。通过对潜在信息的分析,透析犯罪分子的动机特征,从而达到进一步刻画犯罪分子、揭露犯罪分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签字笔墨水及其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经济案件和经济纠纷中,作案人或当事人常常于事后以蓝色签字笔为书写工具伪造文件,达到逃脱罪责、篡改事实的目的,很多情况下,蓝色签字笔字迹色痕的鉴定就成为鉴定文件真伪的唯一依据,其重要性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纺织物上的微弱灰尘痕迹,如灰尘指印、足迹、尸体上的灰尘车轮印迹等痕迹,是物证摄影的难题之一。本文中运用"正交偏光轴法"偏振光物证摄影配光方法并结合"均匀布光法"、"分色法"等光学配光方法,对几种常见承载灰尘痕迹的纺织物检材,按其质料、纹线特点和颜色等进行了拍摄实验,实验中以"正交偏光轴法"为技术核心,辅之以不同的光照入射角、光照方向、曝光组合等技术条件,探索了显现固定这一类检材的配光和曝光的一般规律,成功消减了深色纺织物背景光斑,并显著加强了微弱灰尘痕迹的反差,获得纹线清晰的痕迹照片,对实战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彩色背景上形成的有色痕迹,由于痕迹在白色与蓝、红、绿的交界处,在白色部分的痕迹清晰可见,在蓝、红、绿色部分的痕迹用肉眼难以分辨,即形成残缺痕迹。实验证明:采用多波段光源来加强和显现残缺痕迹,与白色部分的痕迹形成完整的整体,可达到修复残缺痕迹的目的。并且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在拍摄彩色背景上汗潜指印时。传统的方法是在汗潜指印上刷显有色荧光粉.再利用紫外线作为激发光源激发有色荧光粉发出荧光图像的照相方法采加以解决.这种方法是在汗液指印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反侦查意识的增强,案犯在现场遗留的清晰痕迹物证将会越来越少.因此,提取现场疑难痕迹物证特别是在复杂背景上的汗潜指印将成为刑事技术人员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本文探讨的就是在复杂背景上的汗潜指印用传统紫外荧光照相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再加用分色照相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印制文件的黑色碳粉字迹,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元素化学态成像检验,为可疑印制文件的检验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利用射钉枪杀人或伤害案件是有发生,而此前对此类枪支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NS307单发式射钉枪、NS301半自动连发式射钉枪射击弹壳痕迹的研究,总结出弹壳上的4种痕迹,即进膛磕碰痕迹、拔弹痕迹、击针痕迹和弹底窝痕迹。其中击针痕迹和弹底窝痕迹出现率高,特征稳定,可以区分枪种,条件好可以认定枪支;进膛痕迹和拔弹痕迹出现率较低,但也可以区分枪种  相似文献   

18.
现场勘查作为侦查工作的开始,对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场勘查中单一依靠痕迹勘查进行侦查破案的难度越来越大。痕迹物证勘查与警犬技术的结合,在痕迹物证的综合利用上是一个新的突破。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可以不留下清晰的指纹、足迹或其它物证,但他不可能不留下自身的气味。警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气味进行追踪、鉴别,从而达到侦查破案的目的。一、警犬使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目前,现场勘查中警犬的使用情况很不理想,出勤现场次数很多,但现场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在彩色干扰背景中的有色微痕互相干扰,用肉眼难以分辨。用多波段光源的单色光来剥离此类痕迹,使微痕获得较大反差。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此方法可以达到该目的,并且效果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电子痕迹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所搭建的各类平台,并采用数字化手段在各类平台上捕捉到的人或物的活动留下的迹象。人类活动过程中留下电子痕迹的普遍性以及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容易留下电子痕迹是信息化侦查方法应用的依据,因此电子痕迹在侦查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侦查人员的重视。通过在全程化侦查对策系统中对电子痕迹的合理充分运用,侦查人员能做到在超前性侦查阶段发现预谋犯罪活动,遏制犯罪增长势头;在即时性侦查阶段及时打击现行犯罪,迅速破获始发案件;在滞后性侦查阶段切实做到精确并案,消除积案,全面防控,追堵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