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质谈判,即在劫持人质案件中,解救人质一方和劫持人质一方,围绕着劫持者能否中止犯罪及其中止犯罪的条件所展开的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反劫持人质的案件中,劫持犯劫持人质大多都是为了达到要威胁有关部门答应他们的各种条件。虽然人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但是杀害人质并不是劫持人质犯罪分子的目的和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反劫持斗争既然首先是力求人质生命不受到伤害,那么,同劫持人质犯罪分子谈判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质解救谈判,是指在劫持人质案件中,解救人质一方围绕着劫持者能否中止犯罪及其中止犯罪的条件与劫持人质一方所展开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劫持人质案件具有公开的暴力性、对抗性、残忍性和处置结果的不确定性。警方在处置这类突发案件时,成功、顺利、安全地解救人质是根本目标。警方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过程中,处置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质的伤亡。为了达到制服犯罪分子,成功解救人质的目的,现场参与处置的警方人员应当遵守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武力与谈判相结合及智取"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解救人质的战术方法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国劫持人质的犯罪活动不断发生 ,犯罪分子穷凶极恶 ,以人质要挟政府 ,妄图达到其罪恶目的。为了加强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 ,本文试图就组织指挥 ,形成包围 ,战斗编组 ,政策攻心 ,武力解救诸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劫持人质案件,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手段控制一人或多人的人身自由,并以杀害或残害被控制者相要挟,强迫第三方或被控制者本人满足其某种要求的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劫持人质大致有三种目的:一是为潜逃国外、境外而劫持飞机、船舶上的人员;二是以劫持人质为手段勒索财物;三是因畏罪拒捕而劫持人质。劫持人质的犯罪分子大多系顽固不化、作恶多端的亡命之徒,加上他们手中持有致命的凶器,如果处置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人质被害的惨剧发生。一般而言,案犯劫持人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心理特征通常有以下反映过程:刚被包围时的恐惧心理;被围一定时间后的相对平静心理:通过"谈判"对话后产生的求生心理。因此,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应确  相似文献   

7.
7月7日上午,长春市北安路发生一起歹徒劫持人质事件,一名歹徒用刀挟持了开着红色宝来车的郭女士,警方在与歹徒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对话,满足了其提出的要钱要求,提出用女民警甚至市公安局副局长替换被劫人质,但最后仍未奏效,情绪失控的歹徒用刀扎向人质颈部时,警方开枪将其击毙。案件的最后结局是人质抢救不及死亡、歹徒被击毙,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失败的解救,所有民警和人质亲属、群众一样地深感痛心、惋惜。解救人质的案件情况紧急复杂,解救不可能次次圆满成功,人质在解救过程中被杀的惨剧在国外也时有所闻,如2002年10月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劫持人质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暴力手段更多样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成功处置此类案件的同时,仍然还有许多案件处置不当或不成功。警犬作为一种警用装备,本身具有许多人类本身甚至科学仪器也无法达到的优点。文章分析了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模式,制定出相应的警犬使用方案,同时也提出了完成方案对犬所需进行的训练内容、方法。提出训导员充当"人质"法、明护袖调引法等训练方法,以解决警犬攻击准确性问题,并提出针对室内僵持模式下相应的特殊警犬训练方法。希望通过增加对警犬训练方法的研究,扩大警犬使用领域,为成功有效地解救人质、制服犯罪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劫持人质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暴力手段更多样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警犬作为一种警用装备,具有许多人类本身甚至科学仪器也无法达到的优点。文章分析了室内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模式,制定出应用于该类案件相应的警犬使用方案,同时也提出用于警犬携带的监控设备的研发,希望通过此方面的研究,扩大警犬使用领域,为成功有效地解救人质、制服犯罪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保证人质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乃警方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最高指导原则。自“慕尼黑事件”以来,反劫持人质谈判作为避免冲突升级的首选径路渐渐为人们所采纳。人质成为劫持者与警方对峙的“工具”后,有可能会对实施者产生强烈感情依恋(即人质情结),此种形成机理可从需求层级、防御机制以及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予以探究。在反劫持谈判推进中,科学运用人质情结可有效保护人质安全,积极引导劫持者共商“非零和博弈”的和平方案。同时,警方也应注重危机落幕后的人质心理重建与完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七步疗法”来消弭劫持事件所造成的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增强其重启生活的信心与复原力,以助其逐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1.
狱内劫持人质是一种利用暴力挟制人质,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犯罪行为。它直接影响了监管改造秩序,而且社会影响恶劣。通过对劫持人质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应各阶段对策的分析,综合运用警戒布控、反劫持人质谈判、武力处置等方法,以达到解救人质、惩治罪犯的目的,而且平时要加强狱内劫持人质的防范工作,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一、案件回顾2011年6月7日上午8时许,在江苏省某市发生一起劫持人质案件。正在上班途中的女青年李某在路边买早餐,突然被犯罪嫌疑人罗某(男,29岁)持刀劫持,罗某随后闯入隔壁的一家日杂百货小店,将店主及店内人员全部赶出,并将两侧卷帘门拉下,将自己和人质反锁于小店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徐州市绑架劫持人质案件逐步演化、升级。在侦破此类案件时 ,要坚持确保人质安全的原则 ,积极争取受害人亲属配合 ,认真分析案情 ,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侦查部门要研究掌握主动出击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选择精干警力秘密开展工作 ,争取把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的持刀劫持人质案件大多是因感情纠纷、债务索要或勒索钱财等问题引发,因此,民警在劫持现场大都应无条件地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反劫持案件的成功标志就是"人质获救",即劫持者与反劫持者都安然无恙,现场无任何伤亡代价视为成功,劫持者被警方击毙、人质的生命得到保障视为胜利,相反,劫持者被警方击毙或被逼自杀而人质被劫持者加害即视为失败。案件处置"失败"是警方乃至社会大众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对于  相似文献   

15.
赵蔚  宋赞 《公安教育》2022,(9):39-42
<正>近年来,依托汽车作为掩护的劫持人质案件时有发生,但各国对此类案件的处置方法鲜有成效。笔者通过对既有案例分析,发现透过汽车的窗玻璃实施精准射击以达到一枪毙敌,或者准确击中对象非致命部位以及时消除其伤害人质的能力,特别是在犯罪嫌疑人突然伤害人质的情况下,仍然是及时、有效处置此类案件的方法。但是,在实战中,由于子弹穿过窗玻璃时的弹道可能改变,碎玻璃、子弹碎片等飞溅物的致害情况,以及贴膜或隐私玻璃对观察识别和瞄准的制约等因素,致使运用该种手段处置该类案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人质谈判中的积极倾听,作为一组系统、稳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谈判技巧,具有重要功能。积极倾听功能价值的逐步发掘是劫持人质案件及其他危机事件谈判实践积极推动的结果。人质谈判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重武力轻谈判阶段;重说理轻用情阶段;用情与说理并重阶段。在后一阶段,倾听的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认同,积极倾听作为一种成型的谈判技巧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形成指挥员谙熟谈判、谈判与武力双线运行、"行为改变阶梯模式"得到完善、积极倾听谈判技巧得到充分运用的"四位一体",是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方法体系、特别是人质谈判方法体系走向科学、趋于成熟的标志。在中国,必须推进积极倾听谈判技巧的规范化、实用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江爱军 《人民公安》2013,(15):56-56
7月24日,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上阳华府小区发生一起持刀劫持人质事件。洛阳警方接报警后,快速处置,两名人质成功获救。  相似文献   

18.
使用罐装液化气劫持人质案件,这几年在我国频频发生,因处置方法不当,曾造成严重后果。文章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分析罐装液化气对人体伤害的特点,提出了处置使用罐装液化气劫持人质案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具有风险大、难度大、战机性强、策略性强、指挥要求高等特点.为达到无伤亡或以最低限度的伤亡代价解救人质、制服犯罪分子的处置效果,处置现场的指挥员及每一个参加处置活动的警察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人质安全第一的原则;统一指挥的原则;谈判与武力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智取的原则;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握战机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劫持人质的暴力性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被劫持的人质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其社会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稳定。所以,对这类案件的处置,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武警部队处置突发性暴力案件中的一种特殊的战斗类型。本文通过对这类战斗的几种基本战法的研究和探讨,将自己的有关思考试陈于下,以就正于各位领导、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