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担保贷款两头骗"是指行为人骗取担保以骗取贷款的行为。通过对2014-2018年裁判的该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同时,理论界对于该类案件的性质认定也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在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贷款之目的时,无论最终受损失的是银行还是担保人,"担保贷款两头骗"的行为都应构成贷款诈骗罪,而不是合同诈骗罪。当借款人不具有非法占有贷款之目的时,在担保人已经偿还了银行的借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慎重适用骗取贷款罪。  相似文献   

2.
法律问答     
同一名保证人可以为两名同案的犯罪嫌疑人担保吗编辑同志:近日,我居决定将两名犯罪嫌疑人取保俟审。同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提出阿玉石保证人。请问,这种情形我局能否同意?山东于成芙于成英同志:(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都没有规定“禁止同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提出同一名保证人”。因此,只要保证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条件,就可以充当保证人,即使同一名保证人为两名同案的犯罪嫌疑人担保。本刊法律顾问农村合作基金会能否视为其它金融机构隆回县公安局法律问答编辑同志:根据中央和团务院的统一部…  相似文献   

3.
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致使在个案处理和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局面,甚至可能出现对法条的不当解读导致志愿者受害赔偿责任难以落实的情况。目前,学界关于双方关系存在三种观点。根据控制理论,基于公益性及社会公平,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为类雇佣关系,即可适用雇佣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并进行适度调整。依据致害源的不同,应选择合适的法条,合理确认志愿者受损害的赔偿责任分担。为降低运营风险,志愿者组织还应与志愿者签订志愿服务协议,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春旭 《前沿》2013,(9):79-80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对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可否为同案多名被告人辩护则空白,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弊大于利,应该禁止,也有观点认为同所不同律师为同案多名被告人辩护,其实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应当鼓励实行。笔者认为:当前,同所多名律师为同案多名被告辩护应当是有条件地实行,这样做是利大于弊,关键是做好风险防范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律师自身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司法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因素,决定了"同案同判"在终极意义上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同案同判"作为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又具有相当的意义。因此,需要通过正式制度的设计与运作、提升司法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尽可能地缓解同案不同判现象,不断迈向"同案同判"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6.
执行和解行为的性质应界定为间接清偿,以此区分作为新债的执行和解协议与作为旧债的原执行依据,从而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对于涉及担保的执行和解,首先应分析其是否符合执行担保的构成要件,然后再作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破解债务偿还难题,目前许多地方尝试运用以劳抵债的方式清偿债务,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通过提供劳动抵偿其部分或全部债务。然而,以劳抵债运行过程中,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继续原来的经济债务合同关系,还是演变成劳动关系?以劳抵债过程中发生伤亡,到底属不属于工伤?最近,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以劳抵债猝死的赔偿纠纷案件,双方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披着"合法"外衣的"套路贷"——汽车服务公司物色缺钱急需贷款的对象,与他们签订分期购买二手车协议、抵押处置协议等,为他们提供担保办理银行贷款后购车,再以车主名义将车辆质押出售;公司故意拖欠银行贷款,以客户未偿还贷款为由,指使人将车辆抢回,公证过户后二次出售,从中牟取暴利。  相似文献   

9.
纳税担保法律性质的争议源于对纳税担保行政性和民事性多元价值的不同认识。按照法的价值位阶将纳税担保定性为民事性,有利于保障税收债权的安全和我国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的实施。实践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出现的僵局,不是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所致,而是误解纳税担保性质,把民事纠纷当作行政案件处理的结果。适用民事法律、按民事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是纳税担保法律适用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12则有关"贞操权"的司法案例,大多数裁判对于"贞操利益"的保护路径均有失妥当。有鉴于此,"贞操利益"应纳入一般人格权的范畴,从而适用一般人格权的保护路径,这有利于将目前不同的裁判立场予以统一,避免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2号是关于以物抵债的案例,最高法在该案中选择了债的更改说作为判决的理论基础,理由是双方通过以物抵债协议变更了原先的旧债合同关系,原先的旧债合同关系消灭,应当履行以物抵债协议产生的新债。最高法对以物抵债的认识囿于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与原先旧债合同的效力,没有认识到以物抵债的本质在于抵债之物价值变动的风险分担。风险分担的原则在于利益的权衡,在抵债之物的价值发生变动时,如何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分担风险,才是以物抵债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东红 《新东方》2009,(4):44-47
在经济往来中,债权人为强化债权,要求债务人为同一债权采取多种担保的情况经常发生,其中主要有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和债务人邀请第三人提供保证担保或物的担保。这种共同担保中各种担保方式的性质不同,一类为人的担保,一类为物的担保。人的担保又称信用担保,表现为保证,即由作为保证人的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  相似文献   

13.
肖鹏 《岭南学刊》2008,(6):97-99
债权让与担保是当事人协议创设的一种非典型担保,克服了典型担保存在的缺陷,是一种合法、有效的担保方式。设立债权让与担保应当满足存在依法可以让与的债权、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债权让与担保协议、债务人通知第三人债权让与的事实、第三人放弃对让与债权一切抗辩等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4.
奖券争议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涌现出的新型民事案件。由于我国立法上的滞后性,对这类争议的处理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类争议的性质及其处理,即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奖券争议的种类及其性质界定奖券争议是指因奖券权利归属而发生的一系列纠纷的总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奖券争议也日趋复杂化,从近年来法院审理的案件看,奖券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类:1.抵债奖券争议。指用奖券抵债后,该抵债奖券中奖,因奖金归属而发生争议。2.继承奖券争议。指被继承人死亡后,其遗产中奖券由继承人中一人取得,后该…  相似文献   

15.
通过担保进行债务性融资和通过吸引创业投资进行股权性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两条基本途径。对担保、投资两种途径差异的比较,抽取两种途径的各自优势,针对创业企业,设计连接担保与投资的业务模式——创业担保,并对创业担保业务模式的实践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石硕 《思想战线》2011,37(3):110-115
"碉房"是古人在记述川西高原地区建筑时创制和使用的一个词,是相对于"碉"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在今天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的研究论著中也常涉及此词,然人们对此词的理解各一,或望文生义,或将其与"碉"混为一谈。那么,"碉房"究竟是"碉"还是"房"?它与"碉"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这均是目前青藏高原碉楼研究中需要正视和澄清的问题。以史籍记载为基础,对"碉房"一词的来历、内涵及其与"碉"的区别进行梳理与探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角色似乎不近情理,然而从当时的政治法律制度分析,其“割肉抵债”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安图尼欧与夏洛克之间的契约属于消费借贷,其担保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夏洛克想要收取的“利”是法定孳息,按当时的法律规范,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8.
城事     
北京:将出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同样一种违法行为,不同的执法人员可能会开出不同的罚单。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同案不同罚"的现象,北京市将推出一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办法,对违法行为按照种类、幅度等制定更为具体的处罚标准。办法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不予行政处罚。而对于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一般债权能否质押,当前学界存在赞同与反对两种对立观点,赞同一般债权可质的观点偏重交易效率方面,否定一般债权质押的观点侧重交易安全方面,二者均没有把担保物权的特性与债权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考虑一般债权的可质押与否。本文认为一般债权质押其性质是"人保"而非"物保",故而一般债权之上只能设立保证担保,不能设立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20.
魏建文 《求索》2008,(11):152-153
让与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之债务,将担保标的物之权利移转于担保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于债务人或第三人,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得就该标的物受偿之非典型担保。本文通过对让与担保的性质及对第三人的效力之考察,关注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初具让与担保雏形之“按揭”形式,为此建议应将按揭正名为让与担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