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的智慧     
李瑞环 《党政论坛》2010,(22):16-16
选择是一种智慧,选择是人生的脚步,选择是一种思想的决策,选择是生活的必然,选择是生存的规律。选择是一种舍得的智慧,选择是前进的必然,选择是继续的开始,选择自我的挑战,选择是一种富有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十个坚持”形成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至上是命脉、理论创新是先导、独立自主是基点、中国道路是方向、胸怀天下是情怀、开拓创新是动力、敢于斗争是品格、统一战线是法宝、自我革命是优势“十个坚持”以史为鉴,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科学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的行动自觉“十个坚持”是“开创未来”的行动遵循,是对“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3.
田作庆等的着力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一文指出,群众诉求表达,是社会问题的风向标,也是社会管理的动力源;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是社会矛盾的平衡器,也是社会和谐的减压阀。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党和政府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他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少将,是院长,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5.
德性是美好生活的内核,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质,和谐是美好生活的目标。具体说来,德性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应然存在,德性涵养是美好生活的价值应然,道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美好生活的终极关怀;从自由的"目的""权利""能力"三因子看,"类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社会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个性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内在根据;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的和谐是全面和谐、人本和谐、动态和谐,全面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必然追求,人本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审美需求,动态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6.
汤维建 《团结》2013,(5):48-51
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三个主要的层面:一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司法体制,这是前提;二是要建设一个合理的司法机制,这是保障;三是要培育一支过硬的司法队伍,这是基础。在这三个方面,司法体制的相对完善无疑是这项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其他  相似文献   

7.
徐幸美 《学理论》2010,(7):133-134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升华,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它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拒腐防变的重要保证,是求真务实的重要诠释,是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翻译活动具有阶段性,翻译理论研究具有层次性.翻译的第一层次是译兴.这个范畴揭示的是人类翻译意识发生时的情形,它的任务和使命是要解释翻译经验从无到有的起始性环节.第二个层次是意泉.这个范畴代表的是继起性的翻译经验.第三层次是翻译的境界.这是翻译的最后成果,也是翻译活动的最高体验.  相似文献   

10.
实现经济社会"好"的发展,不单纯是一种事实描述,也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在内涵上必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理性和自律的发展,是对市场机制扬长避短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炳海 《求知》2013,(12):15-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执政党的最高标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个良心问题;是个感情问题,也是个能力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领导干部只有把"根"深深往下扎,工作计划才能更贴近实际,工作标准才能更严更高。  相似文献   

12.
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包括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各行业、各项工作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是落实的前提,政府是落实的主导,改革是落实的动力,科技进步是落实的关键,群众是落实的主体,制度是落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杨小军  彭涛 《团结》2011,(3):36-38
目前城管执法是须多城市执法与管理的共同困局。一边是"野蛮、简单"的指责,一边是"执法难"的委屈;一边是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一边是执法实践的尴尬回应。破解困局,呼唤  相似文献   

14.
黄小娟  左群 《理论探索》2008,3(1):42-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产物,是适应国内情况变化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的深化。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形态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整体把握,是“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统一”思想的深刻表达,是群众史观的现实应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伦理的科学概括。人类必须“自为”地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的,是协调的,是可持续的,核心是强调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张国艳 《学理论》2010,(10):58-59
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延续了苏联哲学对实践的理解。在许多哲学著作尤其是哲学教科书中,实践主要是作为认识论的范畴加以阐述的。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的概念。一是把实践概念理解为一个涵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的概念。二是生产劳动是构成马克思实践的概念中基础性的层面。三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质是生存论的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本质上是"本体论解释框架内的实践概念"。最后,对传统实践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意义理论是意向性的意义理论。意义理论是意向理论的范本,意向性理论是意义理论的基础。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包括:意识是意义理论的基础,意义是意识表述的本质,意义是意向内容的核心。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本质是,被表述的意向行为的意向内容就是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24):36-37
一是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西方政治体制表面看核心是“三权分立”,真功夫是竞选。竞选靠四大台柱,第一是竞选实力:第二是自身形象;第三是高能辩才;第四是利益许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归纳起来在于: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内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