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英东 《犯罪研究》2015,(2):100-112
枪支问题是美国社会由来已久的一个公共议题。文章认为,该问题是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政治及社会状况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是美国传统的民主思想及宪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当前美国社会朝野各界关于枪支管制问题的争论广泛涉及文化传统、宪法权利、党派之争、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等多种因素,使枪支管制问题异常复杂、矛盾重重。因此,美国的枪支管制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曲折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较晚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它从20世纪30年代中叶开始确立起自己的社合叫呆障体系。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公共帮助三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种政府行为,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联邦政府及州与地方政府在解决年老、疾病、伤残、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中的行政管理职能。美国在推行和扩展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保障,但改革的每一个重大举措都必然是有代价的。  相似文献   

3.
个体与公共是公共经济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就个体与公共的应然关系而言,组成公共体是个体的需要,是个体合作与沟通的桥梁。公共是为广大个体的权利服务的,公共是具体的、历史的,公共离不开个体,但又不为某一具体的个体而存在。公共并不必然优先于个体,个体是公共的逻辑起点,公共是个体间满足共同需要的合意,是个体间的联结,是一种社会机制和社会建构方法。个体并非绝对利己,是利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公共并非绝对利他,至少不必然普遍利他。在公共体内产生矛盾的时候,需要以宪政来控制公共体向社会和个体发恶的可能性。公共可能是一种福利,也可能是一种危险,公共经济行动必须接受宪政约束,公共的形成必须满足基本的宪政条件,必须支付必要的宪政成本。  相似文献   

4.
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新闻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新闻理念诞生是对全球传媒体系、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综合作用的反叛,是从传媒消费主义时代向媒介公民时代的回归与转向。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反民主趋势正在加剧。公共新闻则致力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闻自由的捍卫。因此,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媒体民主功能式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论演进的新阶段。但是,公共新闻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保持(媒介的)利益与联系社会公众的现实悖论。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经济利益为其目的、并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进行协调与管制,作为社会本位法,经济法具社会公共性。其社会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其调整机制、调整对象及法益目标之上,其实现方式为建立公平竞争及宏观经济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正在逐渐从公共管理的对象转变为公共管理的参与者。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试图调整对社会组织的态度与政策,将其视为一个解决方案而非问题;这种转变为公共管理补充了新的资源、能力,提升了其合法性,为社会组织本身的成长和繁荣创造了基础,也为两者带来新的发展路径和挑战。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是对强调市场与竞争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继经济资本以常态化方式进入公共管理后,以社会组织为主要载体的社会资本对公共管理的介入,成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尽管从近期看,将社会资本引入公共事务的核心在于其运作能力为改善社会服务提供的绩效与可持续性;从长期看,社会资本还将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议程设置和决策过程中,形成多中心的、协作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倪鑫煜 《时代法学》2012,10(3):80-86
公共采购既是经济行为,又是行政性行为。通过公共采购寻求宏观调控和社会政策的实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并没有被各国政府放弃。《政府采购协定》在规制公共采购国际市场规则的同时,也为各国实现社会政策目标预留了空间,我国在加入GPA的谈判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使得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日益凸显。而区域公共产品是区域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手段,恰当的区域公共产品制度有利于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水平。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和辐射源,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区域公共产品制度进行应有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 最高法院的判例理论 在现代,曾经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的经济自由已丧失其绝对性。现代社会强调经济自由所受的社会制约。在日本国宪法第12、13条基本权总则的规定中,明确表示了由于“公共福利”而对基本权进行限制的可能性。以此为依据,在第22、29条保障经济自由的规定中又重述了基于“公共福利”而对经济自由限制的必要性。因此,同其它基本权相比,经济自由被认为要服从较多的限制,现代宪法承认社会上、经济上弱者的社会权,国  相似文献   

10.
张军 《中国法学》2007,4(4):160-179
文章从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发展考察入手,对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民商法地位和刑法地位的变迁作了梳理与分析。作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变迁的历史演进昭示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确认、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法律制度,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代社会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形式上的私人性质与实质作用上的社会公共属性之双重属性;在法律制度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私人性质,需要科学、严格、合理地规制;对其社会公共属性,应予科学、严格、平等地保护;应当与时俱进,慎重、积极地推进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立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观念、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针对他国民众发起、旨在通过提供信息并施加影响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并实现国家利益的外交行为。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市民社会的培育、民众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加深,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公共外交的国家之一。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国家形象跌入最低谷,美国不得不在公共外交的机构整合、人员任命、项目开展、方式选择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一努力并未能有效的遏制反美情绪的蔓延,反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仇美情绪。探究其根源,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不合理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2.
“税收法定”原则入法 19世纪美国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国家需凭借公共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性取得财政收入.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遵循税收法定的国际准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国家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税收法定是现代法治主义在课税、征税上的体现.这一原则,一方面使经济生活具有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经济生活具有法的可预见性,以充分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自由度和政府的干预度是美国反垄断法的核心矛盾。从谢尔曼法开始,美国反垄断法走过了扩大政府权力、积极干预经济运行与抑制公共权力、宽容企业自由的风雨历程。在今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反垄断执法活动仍然身置于自由民主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秦萍 《行政与法》2013,(11):36-40
公共住房建设及其管理政策作为美国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历经最初尝试、持续调整、发展完善三个重要阶段,美国的公共住房建设及其政策体系越来越成熟和完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公共住房建设及其制度体系,主要得力于相关法案、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其在法律体系、制度建设、管理政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熟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健全公共住房制度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复制是作品得以传播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作者和其他版权持有人实现其与作品传播相关经济权利的重要方式。作为履行文献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职能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复制行为对满足社会文化信息需求、维持版权人私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图书馆履行这一公共职能,法律应当对其实施的复制行为规定某种程度的豁免权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美国有关图书馆复制权的民间协议和立法演变过程,并对现行美国版权法第108节有关图书馆复制权的例外规定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产品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福利。一般认为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比较合理,但种种趋势表明政府和市场(私人)联合提供公共产品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更有效率、更经济实际的做法。本文通过对公共产品性质及供给主体的解析,结合对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前提下综合社会各家观点提出几点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飞跃 《现代法学》2005,27(2):36-44
“需要国家干预说”是 20世纪中国经济法学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有限理性假设、国家适度干预、经济民主、社会公平、经济法治是其基本的法哲学叙事立场。国家是干预需要的满足者,“需要”是通过干预重建经济自由秩序的法律理由。国家超越市场利益关系对经济进行干预调节,国家干预由此构成经济法的基本哲学范畴与法理标志。经济宪政哲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哲学进路,通过经济民主机制设定的干预才能避免经济专制,国家与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权力才能保障干预的社会性与民主性,干预的达成并非一定为了公共,公共中的个体主义是结成公共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管理学科,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管理学理论与多种学科的知识运用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公共管理学渊源于美国的行政学,经历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政策科学及新公共管理等诸多阶段。与当今公事事务密切联系的公共管理学其自身也有由各个流派推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9.
腐败,其原初的含义是有机物的腐烂、变质。在社会生活中,腐败一般指的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国家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其所掌握的公共权力,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私人利益,进而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权力腐败。在经济领域,常常表现为公共权力与私人经济行为相结合,排斥压制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获得超额的市场利润。因此,腐败总是与权力、利益相联系的。权力腐败的过程,也就是公共权力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活法"是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软法是法律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软法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政府主导的公共治理模式日益不能适应社会新的需求,社会共同体参与公共治理的积极性及可操作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软法作为社会共同体调节自身问题的规范而被广泛应用,公共治理需要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