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政府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关于建立公职律师制度在理论上已探讨多年,但是由于公职律师的概念、范围、特征缺乏明确的规范,目前并没有形成理论上的统一,在立法上和实践中存在很多现实的障碍。笔者并不赞同在我国律师发展的实践中使用公职律师这一概念,因为用这一概念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而且容易造成一些理解上的混乱。实际上,在国外也并没有公职律师这一概念,只有政府律师、公诉律师、军队律师、公司律师、法律援助律师这些与社会律师相对应的概念。在我国,公诉律师的职能目前由检察院来行使,军队律师制度已经建立并自成体系,另外,我国目前法律援助的义务主  相似文献   

2.
律师,英文lawyer,泛指为人们提供法律帮助的人。准确地说就是“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或处理其他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①尽管各国对律师这一概念的具体称谓和解释有所不同,但各国都确认了律师在国家法律生活中的地位,都明确规定了律师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律师制度的历史发展着手,探讨律师制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司法行政机关制发的有关律师工作的文件中,将那些已经取得了律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尚未领取律师执业证的人员称为“实习律师”。律师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实习律师”这一提法给律师管理工作及法律服务秩序制造了诸多的混乱,不宜继续使用。首先,“实习律师”的提法于法无据。“实习律师”这一概念,尽管有“实习”二字作限定,但其中心词、落脚点是“律师”。而我国现行律师法中并没有规定“实习律师”这一类律师,只规定了专职律师、兼职律师以及军队律师这几类律师。律师法规定的几类律师都是具有律师资格,领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命题的提出,源于在律师界人人喊打的刑法第 306条。   律师刑事责任,是指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因触犯刑法中具体的罪刑规范,而依法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这一概念揭示了律师刑事责任基本特征,即:责任的主体为律师;责任的前提是与律师执业活动有关的犯罪行为;责任具有明显的背职性。《律师法》第 45条第 1款规定了三种犯罪,即泄露国家秘密罪、行贿罪和伪证罪。但是以现行刑法典为范围,以这一概念来衡量,则该条款的规定是不周延的,原因主要在于《律师法》先于现行刑法典出台。现行刑法典所规定的一些可能为律师在执业中触犯的新罪…  相似文献   

5.
郭晔 《中国司法》2023,(11):4-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标志性的原创性的概念。我们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不能没有这一概念,我们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不能忽略这一概念,我们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更不能缺了这一概念。我们对这一概念的把握不能只是片段性的、印象性的,而应当从整体上对这一概念作系统而深入的分析阐释,以展现这一概念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独特性、枢纽性。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法律人”和“法律人职业道德”所谓“法律人”,是一个存在不同解释的概念。有的论者认为,“法律人”是一个包括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在内的“法律共同体”①。也有论者是用“法律职业者”来表述“法律人”的,称“在我国,法律职业者是指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律职业者在广义上还包括行政司法人员、公证人员、仲裁人员和法律研究人员。②”笔者是在狭义或通常的意义上来使用“法律人”这一概念的,即法律人是指精通法律并运用法律的人,他们也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法律人实…  相似文献   

7.
“刑事责任能力”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 ,而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是不同的 ,移植的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与我国刑法理论不协调。以我国犯罪论体系为基础 ,从“刑事责任能力”与犯罪、刑事责任的关系以及其本质上来理解 ,刑事责任能力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能力即犯罪能力。为避免认识上的混乱 ,笔者建议应将我国的“刑事责任能力”改称为刑事行为能力或犯罪能力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在患者知情同意制度中使用了“近亲属”这一概念,并在第五十五条提出:“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此提法不仅与国外“病人自治”原则存有差异,而且“近亲属”这一概念范围也不明确。本文拟对第五十五条立法中所体现的“近亲属知情同意”的合理性以及“近亲属”这一概念使用的恰当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成员” 关贸总协定在通称该协定的参加者时,一般避免使用“国家”这一概念,而使用“缔约方”。在1991年底初步达成的关贸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以下称“知识产权协议”)也全文沿用了“缔约方”这一概念。关贸总协定除了“缔约方”之外,还经常使用“成员”这一概念。由于在1993年底乌拉圭回合结束时,已经建立一个40年代末即曾试图建立的国际性的、实际存在的贸易组织,所以知识产权协议在1994年文本中已将原先使用的“缔约方”全部改用“成  相似文献   

10.
一、“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提出 “行政事实行为”这一概念首倡于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德国学者耶律纳克(W·Jelinek)。耶律纳克认为,公权力之事实上行为并非受到行政法支配,如若违法则依刑法、民法或国家赔偿法确定其赔偿责任。在我国,行政主体的“事实行为”概念首见于《行政法概要》:“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有的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称为法律的行为;有的不直接发生法律的效果,称为事实的行为。”在“行政事实行为”这一概念的发源地德国,行政事实行为只是一个学理概念,并且这个学理概念从未得到过统一。德国传统的行政诉讼奉行的是“无行政处分即为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行政事实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关于“法律文化”的一个释义刘作翔法律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因此,要对这一概念作出较为精确的表述、限定和解释,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有位学者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释义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因此,要对这一概念作出较为精确的表述、限定和解释,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按照目前学术界对法律文化概念的划分,法学家们可以主张所谓“狭义法律文化观”,也可以主张所谓“...  相似文献   

13.
论实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个重要的概念,这就是“实质真实”。这一概念的产生为证据制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也为人类认识真实、掌握真实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因此,认真研究实质真实早已成为摆在各国证据法学家面前的历史性重大课题。一、对实质真实的理解“实质真实”这一概念是西方学者在自由心证制度代替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的斗争中提出来的。当时认为,法定证据制度下法官依照法律上的规定确立的“真实”只是“形式真实”。为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突破“形式真实”的局限,学者们又提出了“实质真实”这一概念。可见,“实质真实”是同…  相似文献   

14.
“法律价值”这一概念,近年来在我国法学界引起重视。可是,在这一概念的使用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却并不统一,甚至还存在着混乱现象。所以,有必要从法哲学的高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明 《经济与法》2001,(5):42-44
ADR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它是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缩写,中文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选择性争议解决方法”。作为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统称,ADR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法律价值”这一概念,近年来在我国法学界引起了重视。可是,在这一概念的使用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却并不统一,甚至还存在着混乱现象。所以,有必要从法哲学的高度作一探讨,以使之科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中“再生证据”的研究田国宝石英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肃贪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身处反腐肃贪第一线的司法实际工作者根据对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率先提出了“再生证据”(亦有人称之为“派生证据”)的概念。应该说,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很有创见性的,而对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一则建议     
编辑同志: 有些法院审判人员在开庭时,常把律师宣布为“×兼职律师”或“×特邀律师”,甚至在判决书上或公告中,也这样写,这是不妥的。 按照《律师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取得律师资格的人员不能离开本职的,可以担任兼职律师。”兼职律师在必备条件、资格审批和其他要求方面和专职律师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一、简释下列概念(共16分) 〔试题内容〕1.刑法2.复杂客体3.刑事责任能力4.犯罪既遂5.胁从犯6.类推7.危害公共安全罪8.玩忽职守罪〔解答与分析〕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犯罪和刑罚”,说明了刑法的内容;“总称”则表明刑法的范围.很多学员在解答这一概念时,易遗漏“总称”二字. 2.复杂客体是指一个犯罪行为侵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接客体的情况.这一概念的实质,在于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建设领域,有经验的承包商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这一概念有扩大承包商风险范围的嫌疑,但根据民法和合同条件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有经验的承包商这一概念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符合民法精神的。使用有经验的承包商这一概念时需要谨慎,否则有可能扩张承包商的风险范围,不利于建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