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然而人才的成长是有特殊规律的,需要我们努力去探寻。加强人才理论研究,总结人才成长经验,认识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这是党的建设和干部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齐秀生同志的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齐鲁书社2005年8月版),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要求。通读该书,感觉有几个显著特点值得肯定。第一,历史资料丰富,论述观点新颖。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在通过对大量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社会环境造就人才、人…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春秋战国史就是一部人才争夺史。正是由于先秦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大批光芒照人的社会贤达之士,形成了该时期的巨大历史成就。学界关于先秦时期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关系的文章和论著可谓寥若星辰。值得高兴的是,齐秀生博士的《社会和环境与人才》是第一部系统讨论先秦时期人才成长与环境关系的专著,全书45万字,已于2005年8月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对先秦时期社会变革等主要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问题从整体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总结了人才成长规律,对开拓中国古代政治史与人才学研…  相似文献   

3.
促进社会中介组织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是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也是塑造党和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良好关系的关键点。因而对于中介组织人才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优化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不断加强社会文化硬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社会文化软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实力的竞争,而经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才的严重短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许多国家日益重视和研究的科学,于是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人才学,它是研究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层次辈出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一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要成长起来,最终成才,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社会心理环境如何是重要的一条。所谓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具有的社会价值观,它包括人们如何看待人的价值,各种职业的价值,以及社会上各种事物的价值。在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同样,改革中的人才成长,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一个人在较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中进行创造,就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心境,焕发强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能推动一个人百折不挠地为其所确定的高尚目标进行艰苦奋斗,用顽强的意志迎接艰苦环境的磨练,从而创造出最佳成果。反之,人才在落后的社会心理环境中受到干扰甚至打击,就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痛苦,以至于在成才的道路上半途而废。这样,即使有优裕的物质环境也难使他们摆脱忧郁的羁绊 ,人才的迅速成长将是一句空话。当前,制约人才成长的不健康社会心理主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贡献。科学定论知识分子的属性;尊重知识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人才合理使用、合理流动的机制;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劳动成果,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与生活水平,竭诚为知识分子服务。这些理论和政策。对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引领社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为新世纪我国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贡献,科学定论知识分子的属性;尊重知识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人才合理使用、合理流动的机制;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劳动成果,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与生活水平,竭诚为知识分子服务。这些理论和政策,对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引领社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为新世纪我国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才工作科学化的本质,是不断创新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人才成长与使用规律的人才工作方法。目前,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己取得初步成效,其工作方法可以概括为"知、寻、引、用"四个环节。"知"是前提,反映了人才预测规律;"寻"是基础,反映了人才发现、评价与选拔规律;"引"是关键,反映了人才成长内外因素交互作用规律";用"是根本,反映了人才使用规律。"知、寻、引、用"是在把握中关村人才特区实践的基础上,客观反映人才工作特点的规律性认识,为探索人才工作科学化路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女性领导人才在普遍性基础上具有一些独特的人才成长规律.一是北京女性领导人才成长依托于首都特有的优质环境.即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区位属性以及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二是北京女性领导人才的成长路径有赖于多元支持系统的不断优化.这些支撑要素包括:任职环境、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家庭因素.三是成功的女性领导个体表现出与一般女性群体不同的更为优秀的素质.现阶段北京女性领导人才在成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女性领导人才多为非主动从政,被动从政倾向明显;整体后备力量素质有待提高;"女强人危机"应引起普遍关注;女性领导人才任职结构仍呈现出"五多五少"现象,而且越是高层越呈现"单棵独株"倾向,同时,唯结构化倾向不容忽视;传统女性角色定型的刻板印象还在影响对女性领导的分工.  相似文献   

11.
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统筹的基础上贯彻党管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并且实现创新: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的时代要求;其次必须准确把握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的基本路径、基本方略;最后必须要牢牢掌握人才成长、人才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所有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对下一代的培育,父母应“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文章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提出在法律的框架下构建新型的家庭教育,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吴奇  冷珊珊 《求贤》2014,(10):13-15
近五年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始终坚持“服务人才,服务发展”,牢牢把握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人才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所需所求,着力完善“聚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的工作体系,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事业改革创新,到目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 ,“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人才环境就是指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也创造人” ,[1 ] (P43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氛围” ,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 :“要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环境。”[2 ] 为此 ,就要着眼人才成长发展的实际 ,以合理的物质满足为基础、一定的政策机制作保障、丰富的精神关爱和发展激励为导向 ,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放手让一切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外部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促进人才…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人才观和建设和谐社会都要求构建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成都市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对构建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共生互促,创造成才和谐环境在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目标上,成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五支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亮点带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把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成都人才队伍的主体,确立了这两类人才在成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大力加强农村实…  相似文献   

16.
大力培养人才.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培养岗位人才就是赢取最大效益的观念.第一,在岗位人才培养上,企业要舍得投资,舍得精力,努力拓宽岗位人才成长的途径.不仅在思想上、方法上帮助岗位人才成长,为他们指明成长的正确道路,而且要从生活上切实关心他们,业务上尊重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要调动、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高校联姻外培、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缩短岗位人才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6)
现代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表现,鉴于此,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成为教育的一个新重点。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寻找培育健全人格的途径,服务于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传统妇女观念与当代女性成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妇女观念与当代女性成才梁旭光任何人才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说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成长和才能的发挥都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女性人才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我国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男女平等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当...  相似文献   

19.
人才的成长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革命的理想能鼓舞人们立志成才。 一 树立顺应历史发展的革命理想是成才的关键。 所谓人才,就是要使自己的创造活动顺乎历史前进方向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前进;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  相似文献   

20.
社会环境:科技创新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科技创新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对创新的根本性研究之一。社会环境是创新的催化剂。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促成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论科学技术》里反复强调: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素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