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们在反贪污贿赂斗争中不断寻找和总结预防犯罪的工作规律,坚持打、防并举,有效地遏制了这类犯罪上升的势头,既挽救了一批干部,也稳定了民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找规律,对症下药在反贪污贿赂斗争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这类犯罪越打越多,虽...  相似文献   

2.
持有型犯罪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持有型犯罪,是近年来才受到刑法学界普遍重视的一类犯罪.尽管国外刑事立法对这类犯罪的规定并不鲜见,但我国却没有充分认识持有型犯罪在法律规定及行为表现上的特殊性,以致从理论到实践对这类犯罪的研究,都显得十分薄弱,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们运用刑法来打击这类犯罪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这类情况:在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中,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被害人为免遭犯罪侵害和当时脱身,施计哄骗犯罪人,答应日后满足犯罪人的要求并且不告发此犯罪,犯罪人信以为真,因此而放弃犯罪的继续实施和完成的案件。在这类情况下,对于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无人持异议。但是,在认定行为人的犯罪形态问题上,则是见仁见智。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人都主张定犯罪未遂。然而,我们要为行为人鸣不平,因为不论从法理角度,还是从哲理立场。此类情况都应该属于犯罪中止。这里仅举一例,就事论理,权作窥豹之斑。  相似文献   

4.
王旭 《法制与社会》2010,(9):73-73,80
未成年少女杀害亲生骨肉的事件常有发生,这类犯罪的出现既反映了目前学校和家长教育的缺失,也体现了未成年少女法律观念的淡薄。本文通过对这类案件的法律分析,找出犯罪主体、对象、行为及司法处断的特殊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和杜绝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0,(1):5-5
2009年的反腐工作,从立法层面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在过去反腐的探索基础上更加严密了刑事法网,加强了对贪污犯罪惩处的力度。同时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刑法只是惩罚腐败犯罪的最后一个手段,真正应当做到的是预防或者遏制这种犯罪。预防这类犯罪,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机制制度,制度上的预防腐败比刑事上的惩罚措施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金融工作人员)进行犯罪的常见手段。除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非法拆借、转贷牟利罪明文规定以该手段为必备行为要件外,以该手段进行犯罪还可以构成金融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单位资金罪、贪污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金融犯罪。我们把这些金融犯罪称为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关联犯罪。由于这类犯罪的主体、行为特征及行为对象、主观故意等方面具有共性,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罪名认定,常常产生意见分歧。因此,对该类…  相似文献   

7.
一般爆炸犯罪侵害的多是特定的个体,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公共场所、政府机关的爆炸,这类爆炸犯罪,政治影响恶劣,对犯罪攻击行为可能起到示范和教唆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封约三年内先後出现的三个类似疑案的研究,笔者首次发现了这类犯罪是除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外的又一种“不完整一罪”犯罪形态,首次提出了“继任犯”理论,有效解决了“继任犯”定罪乱、处罚乱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地变换着犯罪的方法手段。其中一个显著的动向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贪污犯罪的时候,不再使用虚报冒领等方法进行犯罪,而是经心策划采取签订虚假合同的方法来实施贪污,为实现犯罪目的披上合法的外衣。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贪污犯罪是一种迷惑性较强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全过程中,一般不会留下犯罪痕迹,对其单位资产、财会账目审查,也很难发现破绽,因而这类犯罪的侦查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这类案件的…  相似文献   

10.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金融工作人员)进行犯罪的常见手段。这一手段本身的性质是不确定的,除《刑法》第187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非法拆借、转贷牟利罪明文规定以该手段为必备行为要件外,这一手段还可以构成金融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单位资金罪、贪污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金融犯罪。我们把这些金融犯罪称为吸收客户资金不人帐手段的关联犯罪。由于这类犯罪的主体、行为特征及行为对象、主观故意等方面具有共性,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罪名认定,常常产…  相似文献   

11.
张国岩 《法制与社会》2011,(31):142-14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金缸犯罪近几年在我国有重新抬头之势,有必要对这类犯罪的犯罪主体、犯罪目的认定、犯罪客观行为表现进行厘清,以便司法机关准确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2.
走私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1979年刑法即已对此作了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走私犯罪不断增多。为了严厉打击这类犯罪,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走私罪作了较大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伤害案件(包括重伤害和伤害致死案件)是一种侵犯人身权利、损害人身健康、危害社会治安的案件。目前,这种犯罪约占我市一审刑事收案的百分之十四点五。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同这类犯罪作斗争有着重要意义。 上半年,我们抽查了部分这类案卷,发现对重伤  相似文献   

14.
关于盗窃股权证几个问题的探讨陈昌华,徐平盗窃股权证,是近年来在盗窃案件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由于处理该类案件目前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因而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为了更好地运用刑罚手段不枉不纵地打击这类犯罪,我们拟就这类案件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股权证是否刑法意...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安全的几点刑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商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问题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由于立法的滞后 ,我国现行的法律难以有效地打击这类犯罪。本文对这类犯罪中的电子商务虚假认证犯罪、盗用电子资金犯罪、电子商务诈骗犯罪和非法截取复制数据类商品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刑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价值冲突的权衡与选择——论卧底侦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艳 《犯罪研究》2005,(2):7-12
随着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和恐怖犯罪等的增长以及由于这类犯罪自身的隐蔽性、组织性,卧底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手段,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立法上的诸多空白,这一领域的很多问题尚在研究之列。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多重价值的冲突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在冲突中求得协调和平衡?我们需要在思维调整和制度建设两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证券从业人员透支炒股的行为,对如何界定这类犯罪进行了探讨。在证券从业人员透支炒股构成挪用公款犯罪的数额计算上,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三种不同方法,作者认为均有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主张:挪用公款总额为首次日终清算负净额(包括透支炒股的盈利)与之后每个清算过程(日)清算负净额的增加额的累加。作者还提出,应提高这类犯罪的“情节严重”数额起点。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 ,是“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 ,界定其相互间的区别 ,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办案实际 ,对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区别及如何认定 ,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经营决策的个体化以及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都市化都必将使环境犯罪严重化。加强环境犯罪研究,深入揭示这类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已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贪污贿赂犯罪属于职务经济犯罪;也是腐败性质的经济犯罪,这类犯罪的实质和核心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自改革开放以来,这类犯罪的发案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经十多年几乎是不间断的严厉打击,但没有得到有力的遏制,且贪污受贿数额越来越大。党和国家机关中的领导干部,有些是高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腐化,进行权钱交易,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特别严重。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年递增率在15%左右,犯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逐年增多。笔者认为,贪污贿赂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