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潮之来不可止1915年9月,汪益邹向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陈独秀推荐撰述时提到老乡胡适。陈独秀对汪益邹说:“代我向他约稿,言语写恳切些。”此时,胡适已到纽约八哥伦比亚大学向杜威学习哲学。汪盂邹来信,提到陌生的安庆人陈独秀和同样陌生的情年杂志》时,正处于胡适哲学观点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时,所以顾不上回信。但他是赞成文学革命的,在《送梅觐在往哈佛大学》诗中,胡适写道:“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1916年2月3日,胡适给陈独秀写了一封信,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此文学,直认…  相似文献   

2.
由陈独秀研究会、江津市政协主办,安庆市政协、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国第三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四川江津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市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陈独秀(1879—1942年),安徽安庆人。他是新  相似文献   

3.
张洪波 《党史纵览》2006,(11):54-55
陈独秀与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同为安徽老乡,又是一对相知有素的老朋友。陈独秀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庆,胡适出生于徽商发源地绩溪。恢弘的长江,一泻千里,东流入海,养育了陈独秀光明磊落、百折不回的个性;苍翠的山峰,重峦叠嶂,生机勃勃,培育了胡适求真务实、精明干练的性情。近几年来,学术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少学者对陈独秀与胡适进行个案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出现了不少有分量、有价值的专著和论文,但把他们融会贯通于一书的专著尚未见到。2006年初,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安庆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4.
二、党史、革命史研究保持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来,在这领域的活动频繁。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十几次不同专题的学术讨论会。安微在元月召开“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3月,北京举行“陈独秀研究学术讨论会”和“纪念共产国际成立70周年学术报告会”。10月,北京召开“李大钊研究学术讨论会”和“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常州举行“纪念瞿秋白诞生90周年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5.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乘坐长江舰劈波斩浪,顺流航行至安庆江段。早春的瑞雪,给古城安庆披上一层白白的面纱,显得分外姣美。一生爱雪的毛泽东禁不住喜悦的心情,从舰仓踱到甲板上。晴日映照,雪野莽莽,毛泽东指着远处的山峰,向随行的安庆地委负责人说:“安庆有座独秀山,不少人以为此山因陈独秀而得名,其实不然,是陈独秀因此山而得名。”循着陈独秀的话题,毛泽东关切地询问起陈独秀后人的情况。当这位负责人汇报到陈独秀的第三个儿子陈松年因生活困难,把北京的一所房子变卖时,毛泽东感叹地说:“何必卖房子呢?生活有困难可以照…  相似文献   

6.
①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不仅政治生活波波折折,婚姻生活也经历了种种欢乐与痛苦。他先后与三位女子结为伴侣。青年时代,陈独秀在家乡从师习业时,结识了他的老师的长女高大众,二人渐渐相恋。18T年陈独秀18岁时,他俩正式结婚。婚后不久,原本志趣、性格不同的陈、高二人,矛盾显露,经常吵架,夫妻生活貌会神高,艰难维持六年光景。陈独秀赴日留学前夕,他们的夫妻名份宣告结束。高大众为陈独秀生了三男二女(高大众后因重病于1930年逝世)。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后,结识了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高君曼。高君曼是极赋文学才气…  相似文献   

7.
最近翻阅《陈独秀与胡适》(湖北人民出版社,朱洪著)一书,在书中偶睹了陈独秀录杜甫《秋兴八首》之八诗作送“怀甫先生”的书法屏幅(见文中影印件,朱洪提供),引起笔者的浓厚兴趣。屏幅上写到——  相似文献   

8.
缪伯英1899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先就读平江县启民女子学校,后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学校。 这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中国社会激烈动荡。一批怀有远大抱负的仁人志士都在努力探索救国途径。1919年底,缪伯英参加了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的“北京工读互助团”。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因身后萧条,无以为殓,更无以为葬,后得江津社会名流邓燮康先生等的关心和资助,才解决了死后的衣衾棺木等问题。陈在江津的墓穴,位于距江津县城西门外几里的原邓家新建别墅康庄,这是邓燮康先生捐赠的。台湾有文章说: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命江津匪徒”“毁其墓,暴其尸,任人侮辱践踏”(王觉源:《我所认识的陈独秀先生》,《传记文学》第30卷第5册)。但我于1979年8月中旬和1986年8月25日,在安庆几次访问陈松年先生(陈独秀的第三子)时,他一再讲到:“1947年夏,我托浙江会馆运木料和什物的船只,将我父亲及谢氏祖母的棺木从四川运回安庆,先是寄存于西门太平寺,后又将父亲的棺木移到现安庆市北郊洪水潭我家墓地,与我生母高氏夫人合葬。”陈松年讲的事实足以驳斥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还有文章说,“陈独秀之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这种说法也缺乏事实根据。1986年8月25日下午,在参观陈独秀在安庆的墓地时,我曾就此问题问及陪我参观的陈长璞(陈松年之女),她说: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每当清明扫墓时,父亲(指陈松年)从不带儿女,也不告诉他们,总是独自一人去给祖父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后,瞿秋白称陈独秀为“尊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有一个名字几乎震动了整个中国,他就是陈独秀。陈独秀的祖籍是安徽怀宁,1879年生,他的家族可算是“安庆望族”。明岁时,他考中晚清秀才,22岁东渡日本,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回国后,lgu年在安饭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0年后的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创刊号上,他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淡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利用(新青年)这块阵地,发表了…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和胡适,中国现代史上卓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是安徽人,一个出生在历史名城安庆,一个出生在徽商发源地绩溪。两人相差12岁,同属卯兔,当年又都是北京大学教授,有所谓“北大卯字号的两只兔子”之称。站在时代思潮的制高点,他们敢于直面腐朽没落的旧文化、旧道德,革故鼎新,踔历风发,兴起新文化运动的狂飙巨涛。在同一条战线上,他们是同心同德、志同道合的战友。在近30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党史博览》2011,(9):29-30
在上海小组成立过程中的一系列会议上,都有一位不知名的女子在场 1920年5月,陈独秀南下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核心是“三社”,即陈独秀的《新青年》编辑部、邵力子的民国日报社、沈玄庐与李汉俊等的星期评论社。据杨之华回忆,“这个社(指星期评论社)当时有陈望道、李汉俊、沈玄庐、戴季陶、邵力子、刘大白、沈仲九、俞秀松、丁宝林(女)”。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12月11日写给蒋梦麟、胡适的信,无论是《胡适往来书信选》还是《陈独秀年谱》、《陈独秀书信集》和《陈独秀著作选编》都将该信系年于1922年。其实,陈独秀此时远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会议,不可能与蒋梦麟、胡适讨论在上海还没有开始筹备的国立自治学院,而且陈独秀信中的主要内容与1922年国立自治学院创办的事实相违,信末附言亦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进程不合,再证诸自治学院创办时间和经过,可以断定该信写于1923年12月,而不是1922年。  相似文献   

14.
早就知道陈独秀的墓在安庆,“文革” 时也曾听说“小将” 们在那无碑的荒冢前声讨过这位“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差一点没掘墓鞭尸;几年前又听说,陈独秀的墓已修茸一新,所以总想去看看.因为躺在墓中的毕竟是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执政党的开山祖、二十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共产主义运动的总司令.出差路过安庆,特意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便匆匆地赶往陈独秀的墓地.陈独秀的墓在安庆市北门外叶家冲,坐北朝南,背靠火龙山,墓前立有一方大理石墓碑,碑上正面镌刻着五个大字:陈独秀之墓.墓体用汉白玉石砌成,半球形的拱顶垒以黄土,上面芳草萋萋,周围有石栏相护.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功底的政治家和诗人,毛泽东结识了不少文化人,或与他们有文字之交,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世间留下不少佳话。毛泽东和胡适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五四运动前后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转而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的回忆:"《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杨飞 《党史纵览》2010,(7):50-53
1902年秋.因在安徽安庆发起成立“青年励志社”.组织社员每周举行集会.讨论国事,传播革命思想.陈独秀与潘赞化等“青年励志社”的骨干人员受到清政府四处搜捕.无法再在安徽藏身.被迫离开安庆.转道前往日本.进行政治避难.  相似文献   

17.
张家康 《党史天地》2007,(5):12-15,26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乘坐的长江舰劈波斩浪,顺流航行至安庆江段。一场春雪,古城安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禁不住喜悦的心情,指着远岸的山峰,向随行的人说:“安庆有座独秀山,不少人以为此山因陈独秀而得名,其实不然。”循着陈独秀的话题,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遥望蓝天白云:“陈独秀早期传播马列主义是有积极贡献的,后期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1937年,他出狱后,中央派人做他的工作,希望他发个声明承认错误,但是,陈独秀拒绝了……”长空寥廓,大江东逝。毛泽东紧蹙的双眉一直没有舒展,似在追寻,似在沉思,似又回到那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1,(9)
正2021年"七一"前夕,电视剧《觉醒时代》的热播,把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推上了热搜。百度搜索指数每天都在刷新,Vlog话题每天更新不断,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到安庆独秀园"打卡"……眼下,不少青年人看待影视作品中的早期共产党人形象,颇有一种"追星"的感觉。用身边一位90后同事的话说,陈独秀已成了"新晋网红"。此时的陈独秀,与其说是一位历史人物,倒不如说是一位新闻人物。《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开朗豁达、充满朝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一生中屡遭反动当局的通缉与追捕,其中被捕入狱即达五次,被监押时间总计达五年以上。然而,他的“龙性”至死张扬。“要枪决,就快点罢!”早在1900年,陈独秀在杭州求是学院读书时,即因反清言论而为当地警察所追捕,不得不逃往南京。不久他返回家乡安庆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马叙伦早在北大任教时结识的早期共产党人之一。当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陈独秀为文学院长。在“五四”运动前后由于共同参加斗争,有了接触和接近。当时,胡适曾唆使文学院部分学生发起向上海迁校的签名活动中,马叙伦洞悉胡适的阴谋,拒绝签名,并表达了他与黑暗势力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意志和决心。他的主张和行动得到了陈独秀的赞同。作为文学院院长的陈独秀,批评了发起签名的学生(傅斯年和罗家伦等)。迁校一事就此了结。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陈独秀的言行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