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乌克兰民族主义思想及运动具有久远的历史根源。独立建国后,为实现巩固民族国家、强化政治认同的目标,乌克兰部分民族主义政治家在国内治理方面推行了若干极具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措施。在当前的乌克兰政治变局中,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势力发挥了重大影响。总的来看,冷战后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诉求,在实践层面上与乌国内社会现状严重脱节,加剧了各族群、各地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乌国内局势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浩 《美国研究》2022,(4):47-72+6
作为美国政治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政党政治研究近年频频面临来自实践的挑战。主流的政党重组/关键性选举模式、历史钟摆理论和渐进改良学派不仅未能解释为何2008年与2020年两次经济社会危机都没有推动美国政党政治进入新的周期,而且无法充分回应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尤其是“特朗普现象”的兴起。围绕美国政党政治演化逻辑的既有研究本质上是基于“周期范式”的学理探索,即依据经济周期决定政治周期的历史经验,将“经济—阶级”要素视为美国政党政治演化的核心变量。然而在冷战后多元文化主义影响日盛、人口结构加速调整及社交媒体带来的“对立叙事”与政治“回音室效应”愈演愈烈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进入“后共识”与“部落化”时代。结果是,“文化—身份”矛盾正在取代“经济—阶级”矛盾成为推动美国政党政治演化的首要矛盾。传统的政党—阶级联盟问题、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与“经济—阶级”分化主导下的公共政策辩论随之不再处于美国政党政治实践议程的中心。因此,美国的政党政治研究需要摆脱周期桎梏、进行范式转换,构建一个新的以“文化—身份”要素为核心变量的“认同范式”。相应地,其研究议程也将重置为以基于价值观认同而非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与入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欧盟既不愿接纳土耳其,又不愿放弃。不愿放弃是因为土耳其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欧盟出于地缘与安全上的考虑,始终对土耳其有一种需求;不愿接纳是因为双方在历史、政治文化和宗教观念上存在着深刻差异,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在宗教、文化层面上面临难以突破的困境。接纳穆斯林国家土耳其入盟将是对欧洲观念和欧盟性质的一个挑战,意味着欧盟将超越基督教文化传统,需要对自身的认同重新定义。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视角来解释土耳其入盟所遭遇的这种困境。加入欧盟是土耳其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土耳其建构欧洲身份认同的努力已经在其政策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欧盟的认可。2005年10月4日,欧盟正式启动与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土耳其入盟初见曙光。  相似文献   

5.
涂东 《欧洲研究》2016,(4):65-78,5-6
欧洲各国政党的对欧立场取决于意识形态和策略两方面。从意识形态视角来看,拥有区域性/少数民族政党和左翼社会民主党双重身份的苏格兰民族党的对欧立场,可以从社会分化理论包含的中心-边缘和阶级(左/右)分化得到解释;从策略视角来看,则取决于特定的国内政治和党派竞争环境。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格兰民族党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转变和苏格兰民族党在英国脱欧讨论中的立场取向,并认为,苏格兰民族党在英国公投中的亲欧立场固然基于其意识形态,但更多的还是出于策略的考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脱欧进程对英国权力下放的宪法安排和国家统一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权力下放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入手,探讨脱欧进程中有关宪法问题的争论,分析了英国主要地区围绕脱欧问题的博弈。除上述共性问题外,文章还追踪了苏格兰二次独立公投和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新发展,其未来走向既是英国权力下放进程和脱欧变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英国权力下放宪法安排的成败。结论认为,英国从欧盟"收回权力"的努力难免会对英国中央与地方、各地区内部关系形成调整与重构的压力。如何在国家政治文化传统与内外部变革的挑战间寻求契合点,构建关于权力下放的新共识,对于英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民族认同的建构,探讨了全球化对它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对之重建的设想。民族认同的建构是民族国家进行文化融合与政治整合的过程,其要点在于民族统一与族裔多元的平衡以及文化与政治的良性互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受到身份相对化、流动化和竞争化的冲击,面临再造自我之使命。以族裔为根基、以民族为归依、以世界为关照的世界民族主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替代性认同,它既缓解了民族与族裔的矛盾,促进了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协调,同时又呼应了全球化进程。以“柔性地理”、“主权部分让渡”以及“世界主义框架中多元文化主义”为特征的后民族国家将是其主要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退欧公投。此次公投的结果是21世纪对英国政治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政治决定之一。此次公投导致英国首相下台、多位政治家辞职,英国所有政党均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也造成英镑大幅度贬值,而且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此次公投对欧洲联盟震动很大,并引起了恐慌,担心其他成员国步英国后尘重新考虑它们与欧盟的关系问题。此次公投是如何发生的?它将以何种方式影响英国、欧盟和整个世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同问题是原苏联空间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克里米亚长期的身份认同困境则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克里米亚身份认同问题源于苏联时期,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不同时代的苏联领导人对于克里米亚采取了不同的地区政策。由于不同时期的政策思路存在明显的矛盾,使得克里米亚的身份归属出现了"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之后的克里米亚陷入了身份构建的困境之中。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共有三条可能的身份建构路径,分别是推动国家认同的深入,建立乌克兰身份;推动地区认同的深入,建立克里米亚的独立地区身份;以及推动民族认同的深入,回归俄罗斯身份。但在身份认同建构的实践中,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以俄语为共同语言,在俄语的历史叙事中,乌克兰的缺位和鞑靼人的反面角色使其难以通过历史叙事的重构形成新的国家认同和统一的地区认同。同时,由于长达数百年的俄罗斯化过程,整个半岛的符号体系完全俄罗斯化,无论是地理名称、城市雕塑、政治符号抑或是文化标签,都被打上了鲜明的俄罗斯印记。在原苏联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分布状态下,乌克兰中央政府无力主导克里米亚的身份认同建构。而克里米亚人为了平衡来自基辅的外在压力和来自鞑靼人的内在压力,继续维持并强化本就在本地区占据主流地位的俄罗斯民族身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继承苏联所赋予克里米亚的所有身份符号,并重新寻回沙俄时代的历史叙事,强化自己的俄罗斯身份。在俄罗斯身份认同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克里米亚在20世纪90年代就产生了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分离主义运动,在1994年,整个分离主义运动达到了高潮。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有利的国际背景,在没有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瓦解了90年代的分离主义运动,但始终没有办法推动克里米亚地区形成乌克兰身份的建构。最终,在2014年3月,身份认同的困境最终成了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克里米亚事件的发生也再次证明,身份认同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决定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长期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那么它始终都将成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退欧公投的过程及其结果显示了当今英国社会的分化。如何弥合因本次公投而加剧的社会分化,成为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府及主要政党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从欧洲层面上说,遏制民粹主义浪潮、防止英国脱欧公投的消极影响的蔓延将是欧洲面临的最大政治挑战。(一)英国围绕公投的社会分化围绕着公投,脱欧和留欧阵营间的斗争在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不同力量之间激烈进行,到公投最后一刻几近白热化。公投前夕的民调显示留欧派略占优势,但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认同意味着个体或集体对民族起源、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的认可、接纳和支持,并由此产生的依附感、归属感和忠诚感。白俄罗斯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多变的历史命运,始终影响着白俄罗斯民族的自我认知。苏联解体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新构建,成为白俄罗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民族语言的萧条、文化符号的多元、历史叙事的冗杂,以及他者文化的渗透,都使得白俄罗斯民族文化认同在短时期内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就语言政策进行调整,如何构建新的历史叙事和文化符号体系,如何应对"俄罗斯世界"的文化冲击——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白俄罗斯民族的自我身份定位与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23,(1):9-34+5
当前美国反种族主义斗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知识左翼在文化教育领域开展的反种族主义思想运动。这一运动主要以“批判性种族理论”和“1619项目”为理论框架,以在公立学校和联邦政府机构开展相关教学和举办多元、公平、包容的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揭示美国种族主义长期存在的历史、制度和思想观念上的深层原因,鼓励民众加入反种族主义斗争。在推动“反种族主义”相关理论和观念传播的同时,该运动也引发了“白人至上”论者与少数族群和民权团体之间、种族自由主义与种族保守主义之间、两党之间以及知识界围绕美国是否存在制度性种族主义,是否应在公立学校开设“1619工程”和“批判性种族理论”课程而展开的涉及政治、立法、司法和学术的激烈争议。知识左翼反种族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是对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种族问题仍持续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思,也是对近十多年来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兴起的白人民族主义运动的一种回击。在本质上,它反映了在美国种族和族裔、人口和文化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美国人所面临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历史认同的危机;同时也说明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正在成为美国种族斗争的又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13.
俾路支民族主义接近族裔民族主义,具有极端化的潜质.长期以来,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在政治上缺乏话语权,经济上贫穷落后,文化上受"萨达尔"制度的影响而封闭、守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俾路支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表现为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其他民族利益的"民族利己主义"、拒绝外来民族和文化的"民族排外主义"以及割断历史、文化联系以谋求独立的"民族分离主义".俾路支民族主义极端化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俾路支利己主义者将该省的资源和经济走廊项目视为民族私产,追求俾路支人利益的最大化,不顾走廊的整体性和宏观性,片面强调公平,影响了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进度;俾路支排外主义者认为外族人参与俾路支省的经济开发会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危害俾路支人的利益、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因而破坏经济走廊形象,降低了当地社会对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的参与程度;俾路支分离主义者将经济走廊视为掠夺俾路支省资源的阴谋,频繁发动针对经济走廊项目和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威胁着经济走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取向,概括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民主化与国情的深刻辩证关系,并要求建立可以确保实现俄罗斯发展理念的机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与完善,是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的主要议程。当前,俄罗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政治竞争性是新阶段的新特点,其实质是俄罗斯新权威主义政体的改革问题。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面临挑战,主要包括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前景、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协调、"统一俄罗斯"党的政党现代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民意政治的挑战、社会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战略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俄罗斯究竟具有怎样的国家特性,如何看待俄罗斯的民主,如何看待发展道路的间断性,如何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这些都是研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基础性问题。俄罗斯的国家身份认定从历史上就与帝国意识紧紧捆绑。这种自我意识在本质上缺乏对他者文化的尊重。这是当今俄罗斯如何融入世界的关键问题。精英阶层关于俄罗斯是"欧洲太平洋国家"的身份认定、新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与"欧亚联盟"战略互为影响,是俄罗斯发展前景中值得关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客家"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文化概念,对共同文化的认同是客家族群认同的心理基础。就缅甸客家人而言,其文化认同就是对整个客家族群自身历史记忆与价值体系的认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家方言、客属会馆作为维系缅甸客家人内部认同的纽带作用逐渐减弱,缅甸客家人在文化认同上也必然会经历一个由族群认同向"民族—国家"认同范式的调整与适应的过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将超越对客家族群文化的认同,成为包括缅甸在内的所有海外客家人文化认同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六八运动50周年纪念和右翼民粹势力崛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通过对文化和社会事件及其论述的公共话语的跟踪,梳理当下德国的"左倾"自由主义政治遗产。作为"左倾"政治一向特别关注的边缘群体,土耳其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外来移民、犹太人以及东德人是研究以记忆、融合与认同为核心的德国话语的重要样本。当下的德国在厄齐尔事件之后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多元文化主义的"酷德国"想象,维系战后德国认同的"历史反思"叙述必须回应对于文化中心主义的批评和来自新的犹太主体性的挑战,而愤怒的东部德国人也以正在形成中的"东德人"意识呼吁德国修正统一以来的历史书写话语。由身份认同纠缠展开的话语转向正在德国悄然酝酿。  相似文献   

17.
缅甸若开邦罗兴伽人的生存与发展引起全球关注,而对罗兴伽人的介绍、分析绕不开一个话题——身份问题。作为一个群体,罗兴伽人存在族群身份和公民身份两种角色。从族群特征来看,罗兴伽人的族群特征是明显的,且族群认同较高。但从1982年《缅甸公民法》来看,罗兴伽人未被承认为缅甸本土少数族群,亦未被赋予公民身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原本广泛存在于世界上多族群国家的族群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矛盾在罗兴伽人身上演变为另一对事实上的矛盾:罗兴伽人处于一个内部较高的"自我假定"的族群身份认同与未被"他者赋予"族群身份、公民身份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当前罗兴伽人身份认同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8.
当前,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主义方兴未艾。俄罗斯民族主义对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起来。本文从地理因素、历史文化以及民族自豪感等角度来分析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2016年6月23日51.9%的英国选民在公投中支持脱欧,英国有很大可能会退出欧盟,而这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英国脱欧无疑将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其中包括欧盟内力量格局的变化,总体上德国在缩小的欧盟内的领导地位会更加凸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外来民族的民族主义以外,东南亚最重要的民族主义有两种类型,即国家层次上的民族主义和地方或部族的民族主义.就文化而言,除了外来民族的文化以外,东南亚也有民族国家的文化与地方或部族的文化这两种重要类型.本文从两两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四种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模式,试图解释东南亚民族主义的文化基础,以利于对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