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新生群体,城市的生活使他们建构起对自我群体的意识和群体认同。本研究将从群体过程或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被歧视感这一群体污名意识形成和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熟人社会的污名与污名控制策略——以艾滋病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名与疾病关系密切,污名增加了个人对社会支持的需要,影响了个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以及个人的污名控制策略。在熟人社会,污名与污名控制状况有所不同。熟人社会相互熟悉的特征使得个体在社区内的隐瞒策略受到较大限制,疾病信息往往成为整个社区的秘密;儿童在婚恋、教育和人际交往领域所受到的污名最为突出。地域污名影响到个体及地域的污名控制策略,其表现主要有地域概化和地域隐瞒两种形式,带来的后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徐西平  祝伟 《学理论》2011,(15):90-91
女博士"第三性"作为一种贬损性的污名身份,是一个双重建构的过程,既来自于公众的污名认定,又与女博士自身对于的污名感知息息相关,而大众传媒中对于女博士形象的勾画又影响和强化了对于女博士"第三性"的污名,这些都是在社会性别领域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大环境中发生的,作为一个能动者,遭遇污名的女博士也会采用外界归因、向下比较、自我调节等策略应对污名压力,维护自尊,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污名对自身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文化生活值得关注。根据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城市文化生活总体上处于相对贫乏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收入低下,得不到充分的社会保障,生活压力较大,用于文化经费的开支不大。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改善农民工的城市文化生活环境,促进其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5.
社会支持网缺失与城市农民工的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这是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的重要原因,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要促进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结构也在不断重组、分化。农民工群体作为城市社会的一部分,除了打工赚钱之外,其日常闲暇生活也应该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闲暇生活的阐述了解到农民工消费生活向城市看齐,互动生活多为群体内交往,闲暇方式具有封闭性、低发展性和时代性特点。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既未融入城市,也不同于农村,处于非城非乡的第三种状态。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举家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越发凸显。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容易形成各种障碍性因素,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和他们的全面发展。消除这些障碍性因素,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既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了研究文化融合、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和社会融合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感知关系水平的,基于2010年在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城市融合诸因素对城市感知关系(生活满意度、认同度、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发现:文化融合程度越高,农民工对上海的认同程度就越高,也会更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但其生活满意度未必越高;经济融合程度越高,城市生活满意度、城市认同度和未来留在上海发展的意愿都越高;政治融合只对未来发展意愿有影响;社会融合越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越高,对生活也越满意。研究为政府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受到的被动排斥,而多年的城市打工生活已高度淡化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与归属,返乡青年农民工往往会主动排斥乡村生活,在这种双重排斥的境况下,返乡青年农民工极易成为无"根"的游民,乡村认同与归属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的吸纳能力,促进返乡青年农民向城镇分流,同时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价值观重塑,重构其乡村社会认同与归属,才能有效防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工作、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更迫切、更丰富、更积极。然而,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弱、信息获取不平等、信息渠道狭窄等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实现。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需要政府、用工部门、社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青年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及在具体的城市生活过程中所依赖的社会支持网进行分析,指出了青年农民工群体的正式社会支持网及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的特点,并分析了二者与青年农民工群体能否实现城市融入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可忽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民工在整个社会中处于边缘性的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政治生活方面。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流动人口的自身权利,也是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其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4)
农民工与城市生活存在罅隙的原因在于其在城市生活交往中缺乏话语权,即合法权利的行使缺乏内生动力和外在制度保障。因此,要想提升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融入度,就要致力于以下几点:首先,强化农民工理性认知,激发主体意识和内生力量;其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交往和互动;再次,完善社会参与渠道,增强政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农民工弱势群体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浪潮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是政府和学者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弱势群体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社会资本普遍匮乏。农民工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的根由主要在于制度缺位、社会缺位、政府缺位、自身缺位。构建农民工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完善政府制度和政策体系,也需要培育社会组织等外部载体,更需要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马梦琦  王萧  金瑶 《学理论》2013,(22):97-98
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兴庞大群体,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在众多方面与城市生活存在巨大分歧,农民工的继续社会化过程遇到一系列障碍。如何推动农民工继续社会化,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农民工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塑造社会结构尤其是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能否顺利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及角色转变.试从我国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并探讨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沈阳市一家洗浴会所服务员日常城市打工生活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从农村到城市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主观与客观双方面上重构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分层多元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对于其阶层的形成与归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农民工的边缘地位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和城市常住居民相比 ,城市农民工无论在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居于弱势 ,成为城市社会中的居于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与新生的另一类弱势群体下岗职工不同 ,造成城市农民工边缘的起因包括户籍管理方面的暂住证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 ,也包括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和农民工群体自身素质等非制度性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 ,如果这些因素变化不大 ,城市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边缘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国家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比如歧视和污名问题.改革开放既为中国第三部门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使污名和歧视问题日益严峻,导致改革面临重重困境.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在对这一群体构建支持网络的过程中,明显地显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新兴的第三部门介入该领域成为必要和可能.欲将第三部门与污名和歧视问题结合起来,以第三部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突破口来寻求该问题的解决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目前该领域中第三部门的经验获得、问题所在、未来发展和建议意见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促进我国歧视和污名现象的减弱和第三部门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介于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之间的社会特殊群体"农民工"能否融入到其所服务的城市中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之一的哈尔滨,制造业农民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通过从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对哈尔滨市制造业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制造业农民工城市适应状况的特点和制约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生活条件差、就业服务缺失、社会保障程度低、归属感不明确和自卑心理过重。促进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思路和对策在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和发展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