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芳 《法制博览》2015,(6):208-209
随着信用卡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信用卡犯罪尤其是信用卡诈骗犯罪也越来越多,其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占到了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一半以上,因此有必要探析该类犯罪案件的认定、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侦防对策来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的稳定,保护银行和持卡人的财产安全,从而促进我国信用卡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用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是一种日常行为,信用卡诈骗犯罪中,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主要是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曾敏 《法制博览》2013,(7):82-83,81
现今,诈骗犯罪十分猖獗,犯罪人的诈骗手段日趋翻新,被害人往往损失惨重。其中,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处分财产是诈骗犯罪既遂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被害人个人的质素往往是诈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被害人的预防诈骗犯罪,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有效的减少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4.
金融诈骗已经将触角伸及到网络中,其中新型的犯罪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网上银行诈骗,这也是目前重点防范的犯罪领域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网上银行诈骗的手法分析以及认定,以期更好防范这种新型的诈骗犯罪实施。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被害人过错的较普遍存在是当前犯罪高发及危害趋重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诈骗犯罪中,则可以说如果没有被害人的过错,诈骗犯罪就不可能成功。正是基于这种规律特征,研究被害人过错,并有效减少被害人过错,对于抑制诈骗犯罪的发生,尤其是减少诈骗犯罪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拙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公安、刑事审判工作实践,就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特征及预防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易泸月 《法制博览》2023,(11):160-162
在信息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诈骗种类繁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犯罪手段科技化、“精准式”诈骗成趋势等。为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尤其是针对电信和金融行业的对策更应创新,这是防控电信诈骗犯罪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张云胜 《法制博览》2023,(23):135-137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多样化、技术化以及规模化的特点,并且已经形成了犯罪产业链条,这也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对侦查管辖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首先,确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管辖制度的运用价值;其次,掌握其发展现状;最后,分析该项制度的优化策略,在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管辖效率的同时,促进犯罪侦查管辖工作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18起法院判决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法院的判决书采集犯罪数据,对涉及诈骗的犯罪行为人属性、诈骗组织结构、作案手段、犯罪产业链条进行案例剖析,对犯罪能力、犯罪收益、刑事处罚等维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同时,这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犯罪类型,对于不同级别的罪犯来说,具有不同的犯罪收益和犯罪风险。应当采取"重典治乱"的刑罚策略,推进全球犯罪治理模式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实施地域性职业犯罪预防和受害精准预防、系统性源头性全链条打击、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的"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侦防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今诈骗犯罪具有智能化高、专业性强,作案手段诡秘、隐蔽,共同诈骗犯罪突出,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审问诈骗犯罪嫌疑人,应当配备精干力量,充分做好审讯前的准备,根据诈骗案件和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日益增多,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安机关作为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主力军,必须准确掌握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该类型犯罪的成因分析,主要存在群众反诈意识有待提升、打击该类型案件深度不够、反诈宣传不够精准、联合作战协作不到位等问题。公安机关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同时注重强化破案打击效能,强化内外协作。在反诈宣传工作中需提升精准化、深度化、专业化,加大打处力度,构建联合作战新模式,以更好地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