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食品安全渎职犯罪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应对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法理学三大主要流派是否存在法律漏洞的观点的分析,肯定了法律是存在漏洞的,并且我们应该站在分析法学派的角度看待该问题。其次,文章阐述了法律漏洞的概念及四种表现形式。最后,对症下药,从微观、宏观两层面论述了填补法律漏洞的司法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玥琦  方媛 《法制博览》2015,(5):135+134
司法围观现象在当今社会层出不穷,对司法审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归纳总结了司法遭遇到围观所带来的挑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了当代社会司法围观对于司法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媒体和司法机关的角色,提出了应对司法围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予以妥善解决,本文将提出行之有效的司法对策,希望在实践工作中能够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致力于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予以化解,为相关案件的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杜天冬 《法制博览》2024,(1):157-159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习俗传承与文化留痕的体现,是基层自治的多元化选择。从法理和法的规范性角度来看,习惯法拥有稳定性、实用性、传承性、强制性等基本属性,但从强制性的属性来源来看,习惯法又不具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与程序法的形式正义追求,即在司法实践适用中,习惯法纠纷解决的作用缺乏制度、法规的指引,司法适用率的降低既不利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也会使得习惯法流于形式。明确习惯法适用范围,加强习惯法理论研究,整合地方习惯法资源,建立习惯法司法适用标准,能够更好地体现习惯法价值与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关紫维 《法制博览》2015,(8):158-159
1995年,河北石家庄市聂树斌案,一审与二审均判决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并判处聂树斌死刑。2007年聂树斌案件的真凶王书金终于浮出水面,而聂树斌已被执行枪决。这起冤案给我国司法公信力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我国应从法官主体、司法体制、价值观念三方面着手,不断促成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金光辉 《法制博览》2022,(15):117-119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依法高效打击涉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犯罪活动,"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但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如何认定,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从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层面的保护、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认定难点、司法工作人员侵...  相似文献   

8.
姜贺冰 《法制博览》2023,(31):52-54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谣言类犯罪的认定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务当中常常出现认定错误、张冠李戴的情况。这样的情形十分不利于法学研究,自然也不利于实务认定。因此,需要对我国谣言类犯罪做出清晰的界定,以最大限度保障司法公正。为了这一目的,首先将实务中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判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我国在认定谣言类犯罪上存在着标准过松或过紧、罪名之间认定错误等情形。之后,对谣言及谣言类犯罪作出界定,明确论述重点。接着将我国实务当中出现的问题做深入剖析,并为认定上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 ——对于谣言类犯罪的各项情形作出具体规定、对谣言类犯罪做出汇总性质的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增加一些提示性的规定、对谣言类犯罪的罪状做出修正。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目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有2. 6亿流动人口,且主要是18至40岁的青壮年。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建设所作的贡献十分巨大,以廉价的劳动和辛苦的付出,牺牲农村人口红利,为城市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被边缘化、无视化,犯罪现象突出。本文从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出发,从政策、法律的角度,对流动人口犯罪的诉讼权利保护和预防犯罪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颀 《法制博览》2014,(2):239+237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但过度地强调传媒监督的作用会导致两者的冲突,既不利于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