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笔客 《奋斗》2008,(1):61-61
时下,“书生气”这个词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离“知识、儒雅、正直”等褒义渐远,而靠“迂腐、愚钝、死板”等贬义越来越近了。说某个人“书生气”,近于说这个人不识时务,不会做人,不懂灵活处事;说某个干部“书生气”,近于说这个干部不善协调关系,不能随机应变,不堪提拔重用。所以长辈常嘱咐后生:“社会很复杂,  相似文献   

2.
“书生气”常用来评价某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看问题、做事情拘泥于教条、书本,有些不切实际。书生气的评价尺度并不很精确,有时人们看法还不统一,但有一点倒很一致,被戴上这顶帽子的都是读过点书的人。宋朝诗人范成大有句诗:“洗净书生气味酸”,这是读书人自己承认“酸味”,但古往今来专门给读书人来个“书生气”的贬义性说法,是否也反映出不读书、读书少的人羡慕嫉妒恨,有点酸味呢?  相似文献   

3.
常听一些人说:“在机关工作,千万不要‘书生气’太重,否则难有发展前途。”这里说的“书生气”别太重,恐怕是指处事不要太“幼稚”,要世故圆滑些。许多年轻同志刚出校门,为人处世有理想化的倾向,确实会把“书生气”带到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4.
人有书卷气,气质美如兰。有书卷气的人,身上有那么一股淡淡的书香,透着墨的芬芳,留着砚的韵味,带着纸的气息。千百年来,那一缕缕飘逸的书香,把一批批文人志士熏陶和浸润得文雅儒雅、优雅高雅。漫步历史长廊,洋溢书卷气的人不胜枚举。从'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使'的苏东坡。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孙之 《前线》2008,(3):57-57
当一个人从低处去“仰视”另一个人,被仰视者一定会显得很高大。即便是个子再矮的人,从他脚下往上看,也会立马高大起来。出现这种情景,是因为视角不同的缘故。“平视”时,被视者多高就是多高,不会产生错觉,而从下往上“仰视”时,就会有被视者很高大的感觉,仰视者处的位置越低,这种视觉效果就越明显。但它并没改变事实,更没歪曲事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  相似文献   

6.
杨超 《党课》2013,(6):68-68
当前,一些干部下基层存在既定模式现象,影响了下基层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增加自选动作,多些“随意性”。一是多些时间上的“随意性”。下基层不一定要安排在固定时间段,而是一有空就可以下去,不要提前打招呼,防止事先安排;二是多些空间上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7.
汉朝初年,有个才子叫贾谊,18岁名扬天下,20岁被汉文帝重用,无论撰文、谋事,都出类拔萃。但雄才大略却遭朝中权臣排挤、谤毁,不断地被贬谪, 在33岁上就郁闷而死。究其原因,是他不善处理与皇帝的关系,也不善处理与权臣的关系,却想在一朝之间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受挫后便自伤哭泣,又缺少基本的政治勇气。苏轼说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相似文献   

8.
<正>"书生气"常用来评价某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看问题、做事情拘泥于教条、书本,有些不切实际。书生气的评价尺度并不很精确,有时人们看法还不统一,但有一点倒很一致,被戴上这顶帽子的都是读过点书的人。宋朝诗人范成大有句诗:"洗净书生气味酸",这是读书人自己承认"酸味",但古往今来专门给读书人来个"书生气"的贬义性说法,是否也反映出不读书、读书少的人羡慕嫉妒恨,有点酸味呢?书生气用来批评人,一般还是  相似文献   

9.
面对知识经济,身处学习型社会,出众的修为需要文化的熏陶,出色的能力有赖知识的涵育。从这个角度来讲,党员干部何妨多点书生气!在工作忙碌、接待频繁的工作中,还能保持书生气,说明具有爱好学习的良好习性,保持了一份健康的追求,坚守了一份淡定的心情,实在不可多得。保持书生气,手不释卷,好学好问,才能够增加学识,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才能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即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有网媒梳理习近平的"百姓时间"——去各地调研,他在开会、调研之余,都会和老百姓亲密接触:在贫困村与村民炕头话家常;在养老餐厅,为七旬老人亲自端饭;在地震安置点帐篷内,亲吻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但他的宝贵时间中,总有跟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时间,叫人动容。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习近平的"百姓时间"的确是一面镜子。当下,一些干部的"百姓时间"太少。有的领导干部总也挤不出来"百姓时间",忙着公务,忙着接待,忙着应酬。偶有时间的剩余,尽管也会去基层转一转,到群众中走一走,但总是时间不够用,坐车里瞅一瞅,会议桌上听一听,很少跟群众"亲密接触"。而有另一些党员干部,这方面做得就更不够了。有的人  相似文献   

11.
雪在睡觉时淌成了水,春天来了。沉浸在春节浓浓的喜庆氛围中,忘却了自我。静下心来一想,陡然一惊:如水的岁月顺流而下,真真是往日不可追,岁月不待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经久流传的民谚,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最懂得时间价值、最珍惜时间的民族。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珍惜时间,一些人就是在吃吃喝喝、侃大山、扯皮、灯红酒绿中虚掷光阴的。时间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浪费时间就等于缩短生命。时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奋斗、拼搏、创新、成功,无不在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中得到体现。农历丙戌年…  相似文献   

12.
马誉炜 《前线》2014,(8):118-118
《习仲勋传》中有这样一个令人深刻的细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习仲勋在向毛主席、周总理反映农村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时,要求秘书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真实事例和真实语言写进去。初稿出来后,习仲勋却发现有些事例并没有写进去,一问秘书,原来是例子中有些话说得比较粗俗,甚至有些“反动”,秘书有些顾虑。比如,当时有人认为食油供应比旧社会还紧张,就讲怪话:“食油四两,想起老蒋”;一位农民为发泄对食油供应政策的不满,竟对着“吱吱”叫的马车车轴撒尿,叫骂道:“我都没有油吃,你还想吃油呢!”尽管如此,习仲勋坚持“要把真实情况报告毛泽东”,让秘书“原汁原味”地把群众意见在材料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副处级干部,最近我总感觉心神不宁,夜不能寐,整个人处于紧张、抑郁、烦躁之中。去医院检查,结果各项指标都正常,医生建议我去看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14.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15.
与万事万物一样,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虽然对这个规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把握和顺应规律,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不然,很可能要摔跟头、跌跤子。  相似文献   

16.
妍妍 《党建》2007,(12)
编辑同志:日前,笔者在村干部会上亲耳听到这样一句质询:"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惠民工程,都是选择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点,我们这些基础较差的村,啥时候能盼来雪中送炭。"据了解,这样的质询在农村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有的党员干部的“百姓时间”太少。他们似乎总也挤不出来自己的“百姓时间”,忙着公务,忙着应酬。偶有剩余时间,尽管也会去基层转一转,但通常都是坐车里瞅一瞅、会议桌后听一听,很少跟群众“亲密接触”。有的人即使走到群众中去,和老乡聊天也就三句两句,疲于应付……太少的“百姓时间”,势必形成“一堵墙”,使干群之间产生隔阂。  相似文献   

18.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江泽民同志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全国出现许多让人称庆的“一律“。《半月谈》透出“高层吹风“:凡弄虚作假者“一律“撤职;中纪委重申,党员干部再有索贿受贿者,“一律“清除出党;广西围剿“红包“:党政领导受“红包“,“一律“给予撤职以上处分;中国工程院在增选院士时宣布:对于在评选活动中请客送礼或与评委私下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笔者参加一个总结会议,清新的会风让人印象深刻:尽管工作业绩不俗,但会议主持者认为"成绩不讲跑不掉,而问题不讲透永远是问题",寥寥数语点了成绩后,便剖析问题、开出"良方"。"问题意识"是责任。"问题意识"强烈,就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及时自觉地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生命线和价值追求,是检验其有没有责任感的试金石。每个有责任心的干部,都应该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去总结工作,惯  相似文献   

20.
应多些“微服私访”张智永据报道。河南境内一些公路一度治安状况很糟,107国道郑州以南路段乱设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反响强烈。针对这种情况,省委书记李长春以普通车主和乘客的身份,搭乘货车、公共汽车暗查路卡、私访治安,向沿途有关部门通报察访情况,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