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坚持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大会议公开制度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大会议公开制度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对人大、人大代表实行有效监督,即人民对国家权力的运作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人民对人大、人大代表实行有效监督的先决条件是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充分行使。人大会议公开举行,是人民行使其知情权的最有效的形式。我国法律对此亦有相应规定,但其确定性与可操作性似有不足,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难以得到有效行使。本文试从人大会议公开举行的必要性、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局限性以及完善我国人大会议公开制度的措施等方面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充分认识人大监督向社会公开的重要性,依法做好人大行使监督权向社会公开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唐县人大常委会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强化监督意识,完善监督制度,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规定“一府两院”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但是,《监督法》的出台,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好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各地人大常委会应以《监督法》为依据,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人大司法监督工作新思路、新方式,把个案监督和信访工作转化为类案办理,把评议司法机关转变为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前置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辖区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努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强化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7.
欧阳君山 《法人》2006,(11):30-31
监督不仅仅是“找麻烦”,“找问题”,“找别扭”,“过不去”,也是一种“关爱”,是一种“爱护”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舆论认为,“廿年磨一剑”的《监督法》通过并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临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情况,“一府两院”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情况,都要向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也是《监督法》的亮点之一。这一规定表明,公开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已经是一种法律义务,是属于监督工作内容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落实好监督公开原则.增强人大工作透明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赋予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如何切实履行好这一职权,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意义和作用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0.
不具有独立性的司法不是真正的司法,失去制约的司法会偏离司法公正.人大应当在尊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下监督法院工作,寻求司法独立与权力制约的动态平衡.个案监督既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具有合理性,人大必须杜绝各种形式的个案监督,将对法院工作的监督重点集中到非司法判断的工作事项中,集中到对法院规范性文件、司法人员职业操守和司法经费等事项的监督中来.人大监督法院要区别于对政府和检察院的监督,有变通地运用审议工作报告和质询等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汪泳 《法制与社会》2010,(2):170-171
《地方组织法》以及《监督法》分别从实体和程序上赋予主任会议一定的处置其他享有监督职权的机关、组织行使监督职权的权力。因此,本丈认为必须制定有效的机制监督主任会议对其监督性职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2.
监督公开是有效融合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可行途径。进一步规范、完善监督公开工作,形成稳定、普遍、规范的公开常态,是全面贯彻执行监督法、不断提升人大监督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愿望的客观需要。但从各地人大工作实践来看,监督公开依然存在着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等诸多欠缺。因此,客观评价监督法施行以来的监督公开情况,探析公开不足背后的相关缺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思考、完善和实践监督公开,更有效地推动监督法“落地”。  相似文献   

13.
人大的预算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其代表全体国民制约政府财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现实中,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力在诸多环节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存在被架空、被虚化等问题,这与人大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从深层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逐步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实权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4):158-161
人大的预算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其代表全体国民制约政府财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现实中,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力在诸多环节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存在被架空、被虚化等问题,这与人大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从深层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逐步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实权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旬邑县底庙镇人大主席团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大监督力度,丰富监督形式,拓宽监督渠道,突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实效,以促进底庙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但是,在基层民主法制实践中,权力机关行使“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力时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制约着依法治国进程。因此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必须突出“三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了诸多创新式的规定,但仍存在着不足,影响了监督的效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进一步丰富原则,扩大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范围,细化监督内容,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等等。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何永坚 《中国法律》2006,(4):25-26,84-8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于2006年2月28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决定》共34条,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10年来的经验总结。《审计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相似文献   

19.
行使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诸多职权中的一项重要职权。目前,在人大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有认识上的,也有实践中的。那么,怎样运用唯物辨证法来处理人大的监督工作呢?  相似文献   

20.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法律监督职权,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检察院诉讼职权进行有效监督,无疑是保证检察院诉讼职权正确运行的最佳途径。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构,享有的法律监督权是我国权力分配的结果。但是,对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如何监督存在缺失,尤其是对检察院的诉讼职权缺少法律监督环节。因此,检察机关要享有对案件直接侦查、起诉的法律权力,必须解决如何监督其诉讼职权正确行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