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发扬正气,抑制邪气这是可喜的进步现象,它表明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正气”日益令人神往和景仰。欲说“正气”,先解“气”字。气之本,原指云气,引伸为一切气体的通称,除了各种自然现象之气外,也用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如:气节、气势、气质、气概、气魄。人的精神之气,又可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本来是汉字的艺术化和个性化。汉字的结体规范、妥贴、谐和、悦目,用笔抑扬顿挫,有粗细大小、节奏,章法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有韵律,则产生美感,故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书法之外另加“艺术”二字而称为“书法艺术”明显累赘,因为“书法”二字已含了艺术的成分。正如一个人之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它的个性。惟其如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必是极具有个性的,况且,自古就有“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之说。 然而书法又确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中华汉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张颐武 《时事报告》2013,(10):51-52
我们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最早的启蒙教育就是识字。如今,国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高。但是,我们对汉字的使用能力却大不如前了,乱用汉字、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电脑打字代替书写汉字造成的。电脑打字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对书写汉字的兴趣,加之其以音求字的输入方式让汉字拼音化,人们对汉字字形的认知能力大大降低,最后“退化”成只会认字,不会用字、写字。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8,(12):27-27
12月12日是日本的“汉字之日”。因最能象征2008年风格,“变”字当选为今年年度汉字。图为清水寺住持森清范挥毫写出一个大大的“变”字。  相似文献   

5.
对手抄袭他人之作而又欲登大雅之堂的不劳而获者,新闻界、文学界、出版界乃至整个文坛历来冠以一个不雅的称号:文贼!贼,从字面上分析,一个“贝”字,一个“戎”字,今世人醒目。贼乃盗也,俗称“小偷”或“三只手”,尽干些扒钱包、窃财物的卑鄙勾当,尤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偷文者与偷钱者本质上并无区别,窃他人之劳动成果,成自己之名,获不义之财(稿酬),同样是一只见不得人的过街老鼠,在浩浩文坛没有立足之地,为所有文人墨土唾弃。偷文者与偷钱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多一张厚脸皮,普通窃贼尚知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相似文献   

6.
《云南人大》2008,(4):46-46
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撰联曰:“识遍天下字,渎尽人间书”。某日,一老者携书来,苏东坡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遂愧改联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寿万金     
一个寿字能卖五万元,此若是在二十年前,肯定被视为疯话。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这是事实,而且还不能随意效仿,因这个“寿”字已获得了国家专利局授予的专利。拥有这个专利的书法家名叫王金凯。金凯所书“寿”字,乍看上去与历代书家之书没有太大区别,但细看,该字的上半部分暗藏着一个“长”字,绝妙之处在于浑然天成、合情合理、天衣无缝,绝无人为、牵强之意。整个字苍劲有力、结体完美,雄浑中不失俊雅,真乃神来之笔,若不是金凯三十余年临池不辍,意外获之,恐怕任何一个书家也想不到。历代书法家都没少写寿字,因为它不只是一个汉字,以及这个汉字…  相似文献   

8.
汉字趣谈     
中国的汉字的确有趣,如果将一些字的笔画稍作增减,便又派生出其他不同的宇。由此而来汉字便越来越多。 比如“日”(ri)字的古文字形是“ ”,即在一个圆圈中点一个点,四面画上表示照耀大地的日光(riguang)。随着后来的逐步简化,由“ ”、“ ”最终定形为现  相似文献   

9.
一个由红色醒目的扁宋体“人”字,配以黄色的行书“以”字和深蓝色的长宋体“木(本)”字。巧妙组成的“检”字,矗立在读者面前。我们意外地发现,“以人为本”原来是“检”字蕴含的本来之义。  相似文献   

10.
话说讳“4”     
话说讳“4”□柳成行数讳,外国也有的,如西方人之忌“13”。在我国,惟因“4”与“死”谐音,粤人特忌一个“4”字,在日常生活中每每避讳。比如家住4楼,会说3+1楼;买菜4斤,会说3+1斤。讳得如此执迷,不禁使人费解:汉字中与“死”谐音者多矣,诸如“事...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2.
“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8月12日,教育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出台,44个汉字的“整形”问题一石激起干层浪。由于关系到每一位中国人的日常书写,汉字“整形”会不会影响高考?汉字“整形”会不会影响电脑打字这些话题激起争议。  相似文献   

13.
山娅兰 《前沿》2013,(17):118-119
对外汉字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汉字本身,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文章从字义系联法人手,提出构建一个以生活场景为背景,以语义场为纲的汉字教学方法,采取“集中识字,阅读跟上”、把认读字与书写字分流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学到与其生活密切相连,实用度较高,且意义相关的成组汉字,更为有效地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赞浙江省委的“交友之道”俞俊臣近日,中共浙江省委提出,“多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寥寥15字,可谓道出了领导干部交友之道的精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正因朋友之不可缺少,交友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14,(2):39-39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癌患者由于病灶直接范于胃腑,正气虚弱是胃癌的基础病机,因此更应注重顾护胃气。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噎嗝”、“反胃”、“胃皖痛”、“积聚”、“瘕”、“伏粱”等范畴中医认为胃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邪气盛实、积聚乃成。《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聃皆禀气于胃。”又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指明五脏六腑皆依赖胃气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寸能保持人体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胃气直接关系到正气的强弱,影响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政廉为本     
宋前贤相包拯恶如仇,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正气凛然,虽历经千年,正气常存于天地之间,被人民誉为“青天”,堪称“官”之楷模。但人尽知包拯之“铁”之“硬”,却未必知其廉。据史载,包拯“虽贵,衣食器用饮食加布衣”。他在《乞不用赃吏》的奏折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贫者,民之贼也。”直到63岁病逝,临终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监,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坟之中。不遵吾志,非吾子孙。”可见,“廉”在包拯为官之道中的地位。在“千里为它只为钱”的封建社会,如包拯一般以廉作为官之本者却也不少,诸葛亮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交汇点上明确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我们党立党兴国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3]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生发于红岩革命斗争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字趣谈     
“家”(jia)字由两部分组成,上边一个“宀”,下边一个“豕”。“宀”是“深屋”的意思。“豕”(shi)指的是猪。从“家”字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是由豢养驯化家畜而发明的一个汉字。“家”字表示人豢养野生禽兽,使之变为家畜家禽的一段历史。家的初文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2,(8):59-59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称,大多因为汉字的避讳。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为避隋炀帝杨广的“广”字,一下子就改掉几十个城市之名,其中广州改为番州,广饶县改东海,广安县改延安,广都县改双流等。如果说杨广只避一个“广”字,唐德宗李适避讳就宽多了,他不但避讳“适”,连像“适”的“括”字也不放过。《闻见后录》卷二六云:“处州,旧为括州,唐德宗立,当避其名,适处士星见分野,故改为处州,音楮。今俗误为‘处所’之‘处’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