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期以来,配合"以台制华"战略,美国出台的图谋"印太战略"纳入台湾、在"与台湾关系法"40年前后推动"挺台法制化"、加强美台军事合作等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动作不少。显然,美国对台行为的误区在扩大。对华政策消极部分上升美国对台行为误区,源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美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美国对台政策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因执政者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特殊性。了解和把握美国政府特别是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对台工作、搞好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对台政策从属于对华关系自1972年以来,美国对台政策一直从属于对华关系。根据中美关系的变化加以调整,围绕着对华政策的大框架展开。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为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某种程度地搁置台湾问题。冷战结束之初,由于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下降,中国被定位为某种“威胁”和“亚洲不稳…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决定了美国涉台关系的变化趋势.在政治上,美国乐见国民党连续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对于台湾被迫走向统一,存有疑虑,希望及时把握两岸和谈的具体进程.美方对台湾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予以多方面支持的目的,从短期看是同步强化美台关系,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既有利益;从长期看则是增加台湾在两岸谈判中的筹码,谋取美国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张华 《统一论坛》2012,(2):23-25
2012年台湾大选已经落下帷幕,马英九战胜蔡英文连任成功。虽然台湾问题相关利益方都认可选举结果,认为马英九当选符合各方利益,但是回顾选举过程中各方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美国介入台湾选举,尤为值得各方关注。 美国一直是影响台湾选举的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台关系中“美主台从”的格局决定了美国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力。过去美国很少公开为台湾具体候选人背书,仅仅是重申其政策和利益诉求,然而,近年来美国对台湾选举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且日益公开化。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太战略以来,两岸周边安全形势以及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出现重大变化。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始终避免提及台湾。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深思,美国所谓维持海峡现状不变的政策,是否真的不变?美国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具有的区域含义?本文从美国"两岸关系政策"而不是从美国对华政策和对台政策的视角,研究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仕荣 《台声》2005,(10):10-11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随着“9?11”后美国全球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美国推动美日同盟重新定义,鼓励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日本成为介入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前线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加速对台军售,这既满足了美国军工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中美全球战略关系与两岸关系的提升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学界关于台湾问题的政策研究.近年来,包括智库在内的美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声势不小的所谓新“弃台论”思潮,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但新“弃台论”思潮遭到了美国传统亲台和保守派学者们的口诛笔伐.从当前美国学界出现的这些新的研究动向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及趋势,尽管这些驱动不足以改变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实质性变化,但探讨并运用好这些新的舆论导向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研究,认为美国在对台决策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基本因素第一,安全战略方面的需要;第二,维护美国的道义声望;第三,维护美国在台湾的经济文化利益.不同时期考虑的重点不同,对单个基本因素的重视程度也各异.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台决策的考虑因素出现了复杂化趋势,这必将导致台湾问题产生出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华政策与蒋介石的“反攻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领土,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台湾问题上总有美国插手的阴影.本文讨论的中心是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图谋“反攻大陆”时,中美之间鲜为人知的交涉和美国的政策选择.文章以迄今为止直接和间接公布的档案材料和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录等材料为主要依据,力求客观再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变化,揭露美国推行“两个中国”阴谋的实质,以准确地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康敏 《思想战线》2005,31(1):88-91
当前民族志文体的创新不断涌现,刘新的<自我的他性>一书可归为实验民族志一换类.其不仅成功地将转型时期中国人的存在状态概括为"自我的他性",而且对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见解对人物的分析应当发展成为人类学理解社会和历史的特殊方式;经典民族志所呈现的"真实"的概念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反对在民族志中将主体性当作一种类似实体或本质的东西,而应采取历史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