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最近已经成为社会上最热门、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言必谈“新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但您真的了解“新经济”吗?什么是“新经济”?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而且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而这“三低一高”正是多少年来各国经济奋斗的目标。什么是新经济@樊宏伟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从1970至199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它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马来西亚当时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马来族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本文主要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要从社会和民族关系(主要是指华人与原住民的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这一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一、背景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是有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独立以后,马来西亚建立了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马来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但…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华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华人的固应之道1968年“5·13事件”后,马来西亚政府决定从1970年至1990年推行新经济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消除贫穷,重组社会,达到全民团结,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进步和繁荣的国家。对华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重组社会”。但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恰好是通过重组社会,纠正经济地位不平衡状况,制造马来人的工商业社会,使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伙伴,进而减少及最终消除经济上的种族区分。政府宣称从1970-1990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其目标是,到1990年,工商业各个领域中的股…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在过去近30年的飞速发展,引世人瞩目,“东亚奇迹”论几乎主导了世界舆论对东亚发展的普遍赞誉。然而,自去年7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的损害和影响c面对喧嚣未定、依然危机重重的东亚,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东亚模式的成功被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对金融危机的起因,人们很容易技术上得到解释,如固定的汇率制度、房地产的过度投机、以及不适当的金融政策等。然而这些表层原因不足以使我们真正认识这次危机以及谋求解决危机的长远对策。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次危机是否意味着东亚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5.
一、导言马来西亚在1969年发生骚乱之后,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发生骚乱的原因据认为是由于种族之间的不均等造成的。马来西亚采取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要把发展政策从经济增长政策改变为均等收入分配政策。我们将在下面对此作某些说明。新经济政策包括两项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提高收入水平和增加包括各种族在内的全体马来西亚人的就业机会,以便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加速改造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6.
信息革命、新经济与未来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当代高新科技推动的结果,代表着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新经济的快速成长不仅正给有关各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新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正成为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场由生产力推动的变革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新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新经济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新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的本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新经济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泡沫破灭导致新经济调整,也促使人们反思新经济。网络经济是新经济的主要内涵,但不是它的全部。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信息技术(IT)革命创造的新技术经济体系下运行,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知识为基础,以IT产业为主导,以全球经济为导向。新经济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统一体,前者为主导,后者则为依托。IT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周期规律:扩张期大大拉长,经济运行轨迹背离“菲利普曲线”。随着IT革命的深化并向全球扩展,加之新旧产业的整合,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内涵、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称之为“新经济”。令我颇感兴趣的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科技发达国家不在少数,为什么“新经济”偏偏率先发生在美国?这问题过于浩繁,远非千余字可释解,但仍觉得有必要浅谈一二。 国内许多研究者十分强调政府调控和干预对美国“新经济”的促进作用,如政府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即所谓“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等。然而这种论点无法解释,为什么政府同样进行了大量科技投入且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性更强的欧洲和日本没有出现“新经…  相似文献   

9.
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回顾表明,处于经济转轨危机中的俄罗斯仍注意加强高新技术、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新经济在经济转轨中得到了初步发展。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俄罗斯新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是笔者认为,新经济将作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的必然选择,俄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进入经济转轨新时期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与迫切性,并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发展举措。对转轨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展新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现状、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俄罗斯新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的深化的关系及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它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取代物质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信息业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资本、商品、技术等加速全球流动:企业实行网络化经营;商业周期的波动和破坏性减弱。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经济,其关键成因是信息革命。美国政府和企业适时促进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奠定了基础。目前,其他国家大都努力建设21世纪信息基础设施,为世界新经济的形成创造条件。在新旧经济交替过渡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双重任务,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普京总统任期内实施的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彻底扭转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颓势,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事实证明,普京提出的新经济战略构想符合俄罗斯现实需要,顺应民意。普京卸任后,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及以普京为总理的新政府将继续执行新经济战略构想,以实现强国富民的伟大目标。普京新经济战略构想的延续将对中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引言从1971年开始的以消除贫困和调整社会为两大目标的新经济政策于1990年如期宣告结束。1991年起开始实施国家发展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其实施的二十年间不仅对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而且也对这个多种族社会的其它所有方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新经济政策在重组马来西亚社会这一大政策目标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消除种族集团间的经济不平衡,增强原住民相对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已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不准备就全部的事件进行介绍,只是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论述。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地区的国家对于市场的机能、一体化的真正含义和资本的真正面目产生了重大怀疑,并且对市场的基本职能、开放型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对他们国家经济高度成长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并开始探索在亚洲建立一种新的金融机制,以防止金融危机再燃;创建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正是这种新金融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序言提出以消除社会贫困和改组社会结构为两大目标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与马来西亚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是同时起步的,现在已经接近于“新经济政策”的终期期限(1990年)了。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为:(1)缩小与扭转原住民与其他种族之间的收入不均衡;(2)改组就业结构;(3)改组种族间的资本所有权占有结构;(4)扶植发展原住民企业。其中,改组就业结构指促进主要就业予以农业部门为中心的低生产率经济部门的马来人社会参与到商业、工业等比较近代化的经济活动中去,其目的在于通过马来人就业部门的转移来提高原住民(马来人)的收入水平,缩小和消除种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后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 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的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经济”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发展中有别于传统经济特征的现象的重新解释。1991年3月至今,美国经济处于历史上最长的连续增长期,且经济运行态势形成了“高增长 低通胀 低失业率”的理想组合。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是由于经济模式的更新,生产率增速加快,进而使美国经济突破了增长率2.5%和失业率6%的瓶颈限制,拉长了经济增长周期,经济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的并存因而成为现实。一、新经济是什么?对新经济如何定义,通常有狭义和广义的看法。狭义的看法认为,新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经济,是整体经济中以新型企业和新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美国爆发的"中间性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美国经济在信息乘数加速纳指飙升、即时得力的客观调控合力作用下 ,扩张至极点。新经济亢进 ,在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联储提息使美国经济出现剧烈振荡 ,爆发了一次“中间性衰退”。理由是 :这次衰退是新经济背景下的现象经济与实际之间爆发的 ;实际经济下降领域主要在信息技术产业 ;现象经济也只是纳指遭受巨挫 ;这种衰退无周期性和同期性 ,危机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 ;现象经济与实际经济脱节表现异常明显 ;学术气氛较浓 ,使人联想到“中间性危机”的丰富内涵。新经济调整、联储连续降息石油价格企稳今年下半年可望摆脱“中间性衰退”。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周期是以信息技术驱动的高新技术创新为主导的, 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期的国 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波动。决定新经济周期的基本要素是金融市场及随机的外部冲击, 风险投资及固定资产 投资, 信息技术。新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是:在新经济繁荣期, 投资出现结构性失衡, 表现为种子资本不足, 而扩张期投资及创新模仿投资过剩,从而破坏了新经济的创新模式,导致市场垄断结构的形成, 遏制了重大 创新, 赢利前景恶化, 新经济进入衰退。新经济的复苏, 根本也在于投资的调整, 包括投资结构、市场方向及 人力资本的调整。新经济周期的运行模式将是更长的扩张期, 短暂的衰退与更长的复苏期。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用“世界的金钱大多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等来形容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商人”的犹太人形象。  犹太人之所以始终是“生财有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信守着一套经营的特殊法则,叫做“七八比二二”的经商法则。  众所周知,自然界里空气的成分,氮和氧等的比例是七八比二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水分和其他物质成分的比例也是七八比二二。七八比二二是大自然世界中一个客观的大法则,它规定着宇宙中某些恒定的成分。犹太人说,无论是空气还是人类身体,如果失去这个比例,空气将不再成为空气,人也将不存在生命。他们正是依靠这样…  相似文献   

20.
当代马来西亚的种族对立与收入分配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有关发展中国家问题的研究从六十年代后半期以后便越来越关心于收入分配问题.其背景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有所增长,(可以说正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起的)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化却不断有所进展,贫困问题更加深刻化。人们已经对过去那种强调只要有持续的经济增长便能够解决贫困问题的经济开发战略发生了严重的怀疑。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正如迈耶(Gerald M.Meier)所说的,目前最为人们所接受的经济发展的定义并不是单是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是在“不增加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字和收入分配不更加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