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91,(1)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但有些报社、杂志社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通过“本报启示”或“本刊启事”等形式,声明“自本报(刊)收到来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通知决定刊登的”,才“可以自行处理”。按此“声明”,其处理来稿的时间与著作权法规定的退稿时间明显相冲突。这就引出如下几个法律问题:①与著作权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2.
陈青 《法治研究》2006,(10):68-68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中俄联合运输协议。甲公司在运输始发地将货物交由乙公司承运至莫斯科,并就该批货物向丙保险公司投保货物运输险,保险金额为100万元。由于所承运的货物因“灰色清关”而在俄罗斯境内被莫斯科警方统一检查行动中扣押,所以乙公司未能将上述货物在目的地交付给甲公司。因此,甲公司一纸诉状将乙公司和丙公司告上法院。法院认为:乙和丙公司基于不同法律关系而对甲公司产生的同一内容即货物损失的给付,应负全部赔偿的义务,乙和丙公司之间成立不真正连带债务,判决乙和丙公司共同赔偿甲公司的货物损失,并对上述债务的清偿互负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3.
[案情]甲与乙、丙和丁合谋做全款车抵押贷款生意,由乙出身份,丙联系购车,丁出资,共同购买一辆轿车,车辆登记在乙名下,乙给丁出具借条。后以车贷款未果,丁提出将车辆过户给自己,借条还给乙,四人协商未果,后丁准备将车开回山东。甲得知消息后,告诉乙和丙,三人合议偷出车子相关资料和钥匙,并换掉借条。  相似文献   

4.
孟宪阳  蒋策 《当代审判》2003,(10):30-31
要知道何为“不真正连带债务”?首先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案例:甲委托乙保管房屋,在保管期间因丙不慎引起大火,将该房屋烧毁。在这个案例中存在两个法律关系:一是甲与乙之间的保管合同法律关系,二是甲与丙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甲既可以按保管合同的约定请求乙赔偿损失,又可以根据侵权行为请求丙赔偿损失,乙、丙对同一损失各负全部赔偿  相似文献   

5.
甲某生有两个儿子乙和丙,甲某在1994年因车祸而死亡,留下9000元现金和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乙和丙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诉之法院。法院将5000元现金判归乙所有,将4000元现金及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归丙所有。乙、丙当时对判决均未提出异议。1995年1月,银行摇奖,这10张有奖储蓄券中的一张中头奖,得奖金3000元,一张中三等奖,得奖金1000元。乙知道后,认为有奖储蓄券是父亲留下的遗产,因此中奖而得的4000无应作为遗产进行重新分配,应分给自己2000元。丙则认为有奖储蓄券是法院判归他所有的,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中奖而得…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广西某贸易公司委托甲寻找买主以销售其公司的一批工业粗萘。乙和丙得知后加入了寻找买主的行列。 2002年8月间,在山东从事化工行业的丁与乙联系上, 丁决定购买这批工业萘。由丙请示粗萘货主的代理人甲,甲请示公司同意后答复按每吨1850元卖出,其余事情交由乙、丙处理,乙、丙决定赚取差价,以每吨2200元的价格卖给丁。同月24日丁到广西看完货后,双方达成口头协议, 其中两项内容是:丁只要固体的净萘,不要其他杂质。所以对仓库存放的萘要更换包装;请工人的费用由买卖双方各出一半。达成口头协议后,乙、丙、丁分别雇请了两批民工,将工业粗萘从铁桶中撬出,先装入塑料袋再装入蛇皮袋中,然后装上汽车,至同月30日晚上搬运装卸  相似文献   

7.
赵红玲 《中国公证》2006,(10):37-38
甲、乙、丙三兄弟的父母去世并遗留下房产一套,但甲、乙、丙三兄弟一直未对该遗产进行分割。2003年,丁与甲、乙、丙三兄弟商量,决定购买这套房子,甲、乙、丙三兄弟均同意把房子转让给丁。于是,四人一起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处出具了两份公证书:一份为继承权公证书,证明被继承人所遗留的房产由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另一份为转让协议公证书,证明甲、乙、丙三兄弟将房产转让给丁。  相似文献   

8.
案情介绍1900年,安徽某县内的某甲将其家产分给两个儿子乙和丙。因丙有精神病,故所分之产,一直由甲管理。后来,丙妻丁所生子夭亡,甲便为丙纳孀  相似文献   

9.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其所有或经营管理的一定财产.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法律行为。由于优先受偿是抵押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律后果.所以.抵押权的设立对第三人的利益影响很大。例如,甲和乙先后借给丙10万元,甲与丙以丙所有的两间房屋作为抵押物设立了抵押权;而乙既不知道甲、丙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18日,武汉某新特药来供越(甲)到湖北某药品经营部(乙)购买人血白蛋白,乙没有现货,其业务员周某介绍说湖北某医药制品有限公司(丙)有货。乙、丙都隶属于同一主管部门,又是邻居,素有业务往来,故申要周某一起去丙处购货。当时甲\丙达成口头协议:“甲向丙购买人血白蛋白2000瓶,总价额32万元。”因丙不认识甲,对其不放心,要求周某出具了借条:“今借到湖北某医药制品有限公司10’沁GI型人血白蛋白2000瓶,周某。”甲给丙远期空白票一张,丙派人将货物送到甲处。1995年6月,远期支票到期,丙前往取款,结果甲的银行帐…  相似文献   

11.
案例:甲因故蓄意伤害A,并将其意图告知好友乙和丙,乙丙出于义气,决定出手帮助甲“教训”一下A,于是,甲乙丙三人在A回家的路上对A大打出手。开始,甲乙丙三人只是对A拳脚相加,在A倒地之后,甲拿起路边的一块石头猛扎A肋部,而乙丙也未加阻止。后经法医鉴定,A系因肋部流血过多以致死亡。针对上述案例,对甲定故意伤害(致死)罪不存在争议,但是乙丙应该对什么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则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也应该定故意伤害(致死)罪。该观点论者认为甲乙丙三人均是该共同犯罪的共犯,所以应该对整个过程的犯罪行为及其造成…  相似文献   

12.
案情:甲、乙、丙三人共谋通过赌博骗取他人钱财。三人分工,甲充大款──某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乙负责邀人,当“托儿”,丙充当被邀来的“赌友”,先后赌了多次。每次赌博时,甲故意在身边放上一个密码箱,箱上面摆满100元大面值人民币,装出有巨额赌资的样子。每次用麻将赌时,都是“三打一”局势。通过“三打一”和换牌、偷牌手段,以甲的名义先后赢得赌款七万余元,被三人分掉。素增分析:人们对甲、乙、丙三人,以赌博名义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是没有分歧的。但对此案如何认定,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甲、乙、丙三…  相似文献   

13.
甲、乙系夫妻关系,共有房屋一栋,现甲、乙自愿将该房屋赠与其年仅八岁的儿子丙,申请公证。这项公证,应如何公证,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需为受赠与人丙设立代理人。理由是:司法部1992年1月颁布的《赠与公证细则》第十条第二款中强调:赠与人在接受财产时,在《受赠书》或《赠与合同》中要有“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及理由”。根据司法部关于赠与公证的解释,在办理甲、乙赠与丙一栋房屋这一赠与公证时,应考虑丙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应为其设立行为代理人,因甲、已是丙的父母,即法定监护人,丙的行为应由甲、动代理。丙是…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非法占地?什么是土地侵权?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村民甲与村民乙、村民丙相邻。三人均有宅基使用证。村民甲为办旅店,未与乙、丙协商,强行在乙、丙院内各盖房一间,村民甲的行为是非法占地还是土地侵权? 有人认为甲的行为侵犯了乙、丙的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侵权。有人认为甲的行为是超过批准用地数量用地,是未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是非法占地。 笔者以为甲的行为既是非法占地又是土地侵权。问题的关键是非法占地和土地侵权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非法占地必然导致土地侵权,不是侵国家的权,就是侵集体、个人的权。 所谓非法占地是指: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行为。这种违法行为所侵犯的客  相似文献   

15.
司法信箱     
该案能否执行丁公司?编辑同志:  我院在执行甲公司与乙公司购销合同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乙公司不能清偿债务,但对丙公司享有到期债权,我院依甲公司的申请向丙公司发出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丙公司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间内既未提出异议,也未履行义务。我院在执行中查明丙公司为逃避债务又成立了丁公司,丙公司与丁公司实际上是同一公司,请问本案能否执行丁公司?江西省黎川县人民法院 曾秋荣 李小君  曾秋荣、李小君同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68条规定:“在对第三人作出强制执行裁…  相似文献   

16.
刑法理论上的所谓共犯之共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那些非直接地向实行犯罪的人进行教唆或者给以帮助的人。在实践中常见的共犯之共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教唆者教唆被教唆者使之转使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行为。这种教唆者称为教唆犯之教唆犯或称间接教唆犯。例如:甲与乙不睦,意图杀乙,甲知道丙、丁也与乙有仇,而且丁与丙的关系很好,便教唆丙要丙教唆丁去杀乙。丁在受到丙的教唆后,将乙杀害。在此案中  相似文献   

17.
片面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人在片面共同故意的主观状态下所实施的共同犯罪.例如:甲、乙素不相识,但与丙均有仇怨.某日,甲与丙发生殴斗,乙偷偷将一把刀放在甲能看见的地方.申发现现场有一把刀,速持刀追丙,乙又暗中在丙逃跑的路上设置障碍使丙绊倒,甲追上将丙杀死.本案实行犯甲的杀人行为是在帮助犯乙的帮助下完成的,但甲对乙参与犯罪并不知晓,甲、乙二人的犯罪即是片面共同犯罪。从犯罪人在犯罪中的地位来分析,片面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只有实行犯和帮助犯。片面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8.
一件特殊的强制执行公证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情简介] 自1994年以来,甲、乙两公司在多次经济往来中先后产生三项债权债务,截至2002年5月9日,乙公司尚欠甲公司数千万元人民币尚未偿还.甲公司向乙公司多次索债未果,遂将乙公司告上了法庭.在诉讼审理阶段,甲公司进行公司改组,改组后将其名下对乙公司的全部债权转让给丙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刊声明     
《政法论坛》2013,(1):191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在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项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另外,我们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盗用本刊名义对外发布广告,称稿件被《政法论坛》通知录用后,需支付版面费。我们在此郑重声明,本编辑部从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稿件刊登后,将向作者支付稿酬。请读者留意本刊封底的联系电话,如发现  相似文献   

20.
案情 被告人某甲原系大队党支部书记,自1981年以来,长期与妻妹某乙通奸。1982年3月甲、乙两人在广州市越秀公园通好,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同年5月某乙的丈夫某丙与堂兄某丁一起从香港回乡探亲,某丙指责了乙与甲通奸的行为。某甲怀疑是某丁将他与乙通奸的事情告诉了某丙,即怀恨在心,伺机报复。1983年1月,某甲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