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对农业增产增收,对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对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启动,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撇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一局限性,很难深刻理解当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局限性是当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动因;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则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局限性的弥补。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开始,第一轮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农村经济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重要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功地迈出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三大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总体进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体制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主政治、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呈现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18个鲜红的手印,在1978年的冬天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摁在了一份“包干合同”上,他们当时没有想到由此揭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土地革命”,迎来了中国农村伟大改革的黎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的四次重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从1978年安徽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5年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速农产品市场化,到2000年农村费税改革、最终废除农业税,再到2005年城乡一体化等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资本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经济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积累足够的资本 ,运用劳动和资本在经济上最有效地组合的结果。但是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农村农业发展资本却严重不足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阻碍了农民的增收。基于对永丰县三个乡镇的典型调查 ,初步探讨农村资本及其现行宏观管理模式的弊端和改革构想。农村资本现行宏观管理模式导致农村资本大量流失 ,供求严重失衡农村财政、金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以其不同的方式转移了大量的资本 ,农村资本大量流失 ,以致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一、…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我国农业走过了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之路,伴随着农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股份合作制亦将成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选择。这种由合到“分”再到合的过程,是扬弃与飞跃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8.
宁蒗县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 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8年,宁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元增加到1500元,粮食总产量由3.39万吨增加到7.1万吨,农业总产值由18889万元增加到49043万元。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取得了从农产品普遍短缺到品种数量丰富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农民、农业和农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命脉所系。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各项事业的财政支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何种政府职能定位,一直成为学界所研究的焦点。笔者以“鄂尔多斯发展模式”为范例,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从例证角度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进行研究,从而探寻“服务型”政府的科学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何种政府职能定位,一直成为学界所研究的焦点。笔者以"鄂尔多斯发展模式"为范例,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从例证角度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进行研究,从而探寻"服务型"政府的科学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并对各项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理解《决定》精神,本刊节选、综合有关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11题,供学习、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3.
以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具有以下综合优势:保证单位面积农田的最大产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吸引青年农民居村务农,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还能培育并不断壮大农村中间阶层,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效应,有助于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应在提高资本下乡门槛的同时,鼓励农地在村庄内部自发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永胜县从农业大县的实际出发,将“人才强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重点培养扶持科技型、职业技能型、经营型人才和行业带头人。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能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了“永胜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我刊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与政府管理”为主题,在湖北省党校暨行政学院系统进行了论文征集活动。现将部分优秀论文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体制改革,在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推进并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之后,在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上,进入了一个既要“攻坚克难”,又要“全面协同”的新时期。如果说过去的改革重点在于破除旧的桎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经济效率”引领的话,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产业支部,带头加快发展。把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行业“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专业市场以及乡镇特色产业园设置党支部,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新型党组织体系。今年,全市新设立农村产业党支部32个,总数达到228个,网络全市75%的农村党员,产业党支部在农业跨越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全省“西瓜种植第一镇”流水镇实行“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活动开展在产业协会上”,西瓜产业党支部联合有关高校成立了西瓜研究所,开发西瓜附加值产品,受到西瓜种植户的称赞。  相似文献   

18.
老工业基地沈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互联网+促进了文化产品标准化、模式化普及,契合了文化产业的体验经济要求,拓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技术路径,为创新改革示范区探索文化产业出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留守女童”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外出务工者“留女不留男”的人为性选择既是农村妇女非农转移迟缓的副产品,也是乡村社会在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过程中一种文化失调的重要袁征。当前,处于以传统性别意识为主导的村落文化氛围中的大量“留守女童”,在接受教育、精神心理发育、日常安全保护等方面比“留守男童”更易出现问题,并且这一问题的加重及扩展势必会对未来的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及其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的“文化缺口”现象和城乡文化互补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是我国文化发展最不发达的地区,当前还存在着许多反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不足的文化缺口。西部农村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导向,应该是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基础、以倾向投资和支持为核心、以城市向农村反哺为基本方式、以建立城乡文化互补发展机制为目标的新的战略导向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