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科技的重大决策,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是云南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实践探索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现代农业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能够扩大需求、增加财富和促进发展,并形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效应、财富效应和发展效应。通过这三种效应的传导及其作用的发挥,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发展市场农业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一项系统工程。发展市场农业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农民走富裕之路,有利于实现两个转变。发展市场农业,一要瞄准市场,适时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二要完善市场体系,三要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显然是一条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农业总部经济就是众多农业企业将其总部活动(主要是设计、研发、营销、品牌、物流、金融等)在特定地区集中配置,通过自我强化效应而形成的集聚经济形态,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或升级形态。当前我省部分地区如寿光的蔬菜农业总部、莱州的种业总部等开始成型。本文在分析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形态的基础上,总结全省部分地区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典型经验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转变我省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是云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面对持续的干旱,如何化危机为机遇,把抗旱工作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是本期“特别关注”选择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进一步加快组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云南省相对于全国来讲,农民组织化程度偏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确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但也有许多优势和有利时机。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失时机地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南宁市农业结构,促进南宁市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速度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这是南宁市发展特色农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具有自然景观多、田园风光美、民族民俗文化浓厚等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发展普遍落后,影响着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发展休闲农业,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要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特色农业是指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及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了6个子系统、24项具体指标,运用模型测度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从总体来看,2010~2020年,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阶段。(2)从结构层次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整体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城乡融合发展年均增幅最大,农业生产现代化年均增长最小。(3)从障碍因子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相同制约因素包括土地产出率、最低生活保障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化关键因素包括农村医疗水平、农林牧渔产值、农业加工水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论坛》2014,(3):43-44
元谋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县份之一,当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实现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推动农业农村转型,走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的路子,已成为元谋县农业农村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是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成长性农业企业融资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基金。这种内生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金融合约不但能够低成本地满足现代农业的资金需求,而且能够将农业经济发展中难以获得的人力资本配置到农业领域。农业产业基金是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内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合约,是基于经济体系内部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内生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5.
探寻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新型肥料等新型农业投入品,要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施肥。要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大理白族自治州始终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兴农、产业提效、产业增收为目标,集中打造“烟草、核桃、畜牧水产、生物药业、蔬菜、特色水果、蚕桑、薯类、高山生态茶和特色花卉”十大产业,全力推动千亿元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高原特色、大理特点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云药之乡”和云南省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近年来积极贯彻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工作部署,大力培育生物支柱产业,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山地畜禽产业逐步壮大,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不断凸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然而,尽管农业发展进步明显,但全县农业发展小、散、弱、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攻方向,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现代农业,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来说,就是要落实强农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注意整合农业资源,加强对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真正实现项目、资金、工作重点向农村倾斜,各方面协同配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为新阶段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党中央准确分析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全面把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了主要农产品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农业发展受到了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业融入了世界经济和农业的范畴,农业受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条件已经成熟。此外,随着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矛盾的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