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高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日益明显。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资金缺口大与投融资渠道狭窄的矛盾,制约着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定位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衡量和评价这一制度标准,要看其是否适应新的社会主义方式,是否使城市土地这一稀缺资料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文章从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的关系入手,对城市土地的变革提出了要求,对当前深化城市土地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其自然的垄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加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基础设施产业通常由公共部门生产运营,但是,公共基础设施又具有市场性的一面。本文将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双重性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追踪理论前沿,透析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的原因及类型,并对我国的现状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变革和数字技术产业化突破开启了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数字文明新时代,社会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的变革。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既可以是技术工程形态,又可以衍生为数字产业形态,既可以成为管理工具状态,又可以是一项公共事业。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呈现出的新特征,我国原有基础设施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迭代升级,构建起支撑数字社会运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数字技术“装备”的传统基础设施、新型技术性基础设施、安全性基础设施和制度性基础设施。为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我国应重视突破“0-1”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域外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数字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石,开启数字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劳动竞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否还需要开展劳动竞赛?如何开展劳动竞赛?本文就新形势下劳动竞赛的必要性从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落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诸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总结了上海冶金系统开展劳动竞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议论。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的道德状况入手,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道德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发展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英语必须要和市场经济进行多方面的接轨,以市场为英语教育的导向。当代的高职英语教育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市场经济这个社会大环境出发,对英语教学的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用积极的暗示教学、立体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内源性动机,从而大力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雯 《理论探索》2003,(3):49-50
完善的市场经济首先是一个信用发达的经济 ,信用制度是市场机制良好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制度之一。加入WTO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种种缺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 ,中国的市场经济运行必须始终贯彻信用原则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体系 ,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沿着法制化轨道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核心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在劳动关系中的体现,并具体分析了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不能脱离道德的支持,需要以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康的社会风气和进步的价值观念为条件,道德建设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经济与道德观相辅相成,市场经济呼唤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也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重塑政府”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行政改革,同时在学术界也进行了一场行政理论创新运动,其主要内 容是:1.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场化;2.政府功能输出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政治文明与服务型政府的"范式"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理论探讨》2006,4(3):26-29
当今,“政治文明”与“服务型政府”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语汇与学术语汇,但是两者没能实现理论“对话”与“链接”。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从观念层面的价值同构、规则层面的制度互动、操作层面的机制共建三个学术视角,对政治文明与服务型政府两个热点问题实现理论对接,以寻求学术增值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steering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inspired planning practices in Norway and asks if local politicians have sufficient and adequate instruments to hand, and if they are willing and have the knowledge to use them. The discussion is based upon a broad survey of the 145 largest municipalities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in the three largest cities. It is found that local politicians do not lack steering instruments, as the different managerial practices represent a spectrum of suitable tools for giving direction to urba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data indicate that local politicians do not utilise the full steering potential of the instruments due to lack of knowledge and will.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strategic steering role of local politicians.  相似文献   

16.
17.
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产权制度是产权所有者利益保障的基础 ,涉及到市场经济中许多制度的核心内容。产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又是市场交易的结果。产权制度能有效维护国家和私人的财产权 ,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因此 ,改革与完善产权制度 ,促进产权流转顺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统治型行政文化和管理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表现出民本位、有限性、责任性、高效性、参与性等特征。在我国,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的途径应当是对我国现阶段行政文化中的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合理扬弃,使其有益成份和先进特征实现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19.
China’s social welfare reform since the mid-1980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incremental and fragmented in three dimensions—social insurance, privatization, and targe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icro-foundation of China’s urban social welfare reform by examining the diverse social welfare preferences and the cleavages among societal groups. It argues that the diversity of the societal groups’ preferences for social welfare has given rise to two lines of cleavage in urban China with respect to social welfare—between state sector and non-state sector employees and between labor market insiders and outsiders. The Chinese authoritarian regime’s political priority—economic growth with social stability—has induced the government to accommodate public social welfare preferences in social welfare policies. Therefor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hinese social welfare reform policies since the mid-1980s reflect and respond to the social cleavages derived from societal groups’ different preferences for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